第二三九章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就是就是我要说的,身为一个文人,虽然不能上阵杀敌,但是治国去少不了我们这些文人。
我们不能替代军人征战沙场,军人也不能代替我们治理国家治理地方,这是我们文人的长处。
但是我们文人刚开始的时候总是浩然正气,铁面无私,可是慢慢地就贪污腐化,之人民生死于不顾。
这样的文人当官是给我们这写文人脸上抹黑,这样的文官就应该碎尸万段。
对联讲究对仗工整,做官何尝不是呢?做个好官就要对仗工整,你要向那些历史的伤的清官廉吏学习。
像我朝的魏仁辅、范质等大人,一生廉洁奉公,恪己守法,造福黎民百姓。这就是我们文人的楷模。
对仗工整就是要我们学习这样的前辈,我们要以这样的好官清官廉洁之官,要以这样的人为上联,这样才能工整。
这样的对仗工整对国家,对百姓,对自己岂不更好吗?”
李昉,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脸不红,气也顺。再看看夹板里的人,有的仰首挺胸,有的垂头丧气。
看来这个人还是不错的,能借着对联来教育这些即将或者能踏入仕途的人,看来这才是诗会的重点。
下面的上官青云,听得是热血沸腾,他是大老粗不假但也能听出李昉的意思,这是一位好官呀。
李昉看看下面的人反应继续说道
“对联所谓的表里如一呢,就是要求我们始终坚持自己的本心,不能当面一套背后一套更不能人前君子,背后小人。”他锐利的眼睛扫了一下夹板上的人。
很多人都心虚的低下了头。
“只有坚持自己本心,才能真正的治理好国家,才能做出有益于百姓的事,否则,害人害己。”
前朝的宰相杨国忠之流,当初也是个有骨气的书生,当了官以后慢慢的表里不如一,欺上瞒下。
“在人前一副谦谦君子的样子,可是背后贪污巨款,居然把赈灾的物资都不贪污了造成灾民大量饿死。
最后他本人也被唐朝的士兵凌迟处死,落了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李昉此时是唏嘘不已。
赵承嗣现在也会很佩服这个翰林,一副小小的对联能说出来这么多的道理,朕不简单。
李昉却没有说着怎么用人,而是说说为政者本身如何保持自己的本心,如何让自己不变质,这也是十分重要的。
这一切仅仅是一个对联的样式中引出来,看来自己确实误解了这个诗会的用意呀,文人之间的交流固然是一方面,但是更多的是想说这些吧。
李昉此人要是能够身居高位,应该不错,赵承嗣有点喜欢上这个翰林学士了。
对联的对仗工整被李昉这么一解释,那几个人读书人也露出来佩服的神色。
这才是他们读书人应该追求的,他们读书人一生追求就是学好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当官就是积极入仕,然后实现自己的报国理想,用自己的方式治理国家,这也是儒家追求的。
可是很多人一旦当了官就变质了,不是想着怎么为民做主,而是想着怎么争权夺利,这就不对仗,不工整了。

赵承嗣对李昉这番话是深有体会,这倒不是说她就是这样的人,而是他见了很多这样的人。
像刚刚被处决的那几个人官员,哪一个不是科班出身的,哪一个进入到仕途的时候不是想着要为民做主,为民请命。
可是现在堕落了,成了贪官的官员,这难道不有违他们的初衷吗?
如果他们听到李昉这番话,估计会面红耳赤吧!
“好!”
赵承嗣叫了一声好,周围的人也反应了过来,跟着纷纷叫好,其中大多数都是最普通的底层人士。
他们身处底层,最想要的就是一个太平盛世,天下的官员都明如镜清如水,李昉刚才所说刚好符合他们祈求。
特别是朝廷刚刚处置了一批贪官,现在李昉这样一说,大家当然是拥护了。
“到底是咱们大宋的朝的官员,听听说的多好呀,还是官家圣明,有圣天子才能有这样的好官,天下的官员都像这样那就好了。”
“对对,我是做小生意的,来往于咱们大宋和唐国之前,以前被咱们大宋的贪官要了不少的好处,现在那个官员也被处斩了,换了一个清廉的官员,这都是官家的功劳,这样的官员正是这位大人说的好官。”
……
李昉的话也许是大道理,可是能够让这些底层的人理解,能够支持,这就是李昉的本事了,李昉也点了点头。
身为朝廷官员,无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替天子教化万民,本来李昉也只是看到这些大宋的这些子民,在船上无所事事,这才想要给大家增加点乐趣。
为了吸引这些人李昉还特意拿出十贯钱,作为奖励,现在看起来开局十分的顺利,达到教化民众的目的。
“李公说的不错,读书做官就是为了为百姓谋享福,关键是要坚持本心,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赵承嗣越众而出,看着李昉缓缓说道。
这句话可是宋朝大儒张载的名言不过现在还没有出现,被赵承宗给盗用了,提前出现在这里了,如果这句话被当代大儒听到了一定会震惊。
“好好,好一个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小哥儿这可是至理名言,看起来小哥也是饱学之士,真是失敬失敬!”
李昉仔细琢磨了一下这几句话,那简直圣人之言。
为天地确立起生生之心,为百姓指明一条共同遵行的大道,继承孔孟等以往的圣人不传的学问,为天下后世开辟永久太平的基业。
这不正是儒家孜孜不倦所追求的吗,翻遍四书五经可也没有这样的句子,这是对他们儒家所最求最高境界的一种概括。
李昉看着眼前这位年轻人,内心激动不已,这难不成是名家之后,如此年轻以后前途无量,定能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
他有没有师傅,如果没有,自己能不能将他收录门墙,以后自己脸面上也有光。
李昉看向赵承嗣就像在看着一件珍宝,看的赵承嗣心里发毛,莫不是这家伙有玻璃的嗜好?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