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子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今日周末,一觉睡到自然醒,好好享受了周末应有的闲暇。只是天色朗朗,如能有小雨点滴到天明,以此为伴,窗前听雨,真真是人间至景了。
不等了,起床刷牙洗脸稍作准备,动身出门,第一站去的是杜月笙公馆,一路地铁直达,上海的交通确是方便。地铁大哥立了头功,多少上班狗就靠它了,要是万一来个什么延时,估摸着月末的全勤奖也就拜拜了。
下站来到路边,走了来回好几遍,就是找不到。可地图上明明就显示在这地方,甚至上边显示的距离达到了1米。总不至于大白天遇到鬼打墙吧?无法,问了位保安,得知就是这,就是边上的这家酒店!!!!
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杜家公馆,这就是上海王的栖息之地,老杜就在这里精心烹饪他的三碗面汤?直入大门,问了下里面的门卫,确是印证。当年这里戒备何其森严,当年这里防卫何其严明,转眼间堪堪不过百年,竟然车水马龙,欢迎光临了。
老杜在天有灵,见此情景,不知作何感想?
这就是功名,这就是权势,这既是众生追求的高高在上?看到这让我不禁想起了另一个更为代表的杰出群体——山西大院——想想这些人家,哪个不是富商巨贾,哪个不是翻云覆雨,身前之时恐怕整个山西都未必够他们纵横驰骋,可如今呢?
想想这些大门钥匙的保存是那些个后代吗?是那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公子王孙?讲一句直白的话,可能就是我党的古建筑管理人员(1月4000块,山西那里的工资水平估计也就这样)。转念一想,是有些用处,起码带动了一批人的就业,也是另外一番贡献。
穷不过三代,富不过三代,缝缝补补又三代
挣钱的机会有的是,但如果没有教育好子女,一旦他们既成习惯养成,再想改就难了。一个男人事业取得再大的成功,但如果没有教育好孩子,那就是最大的失败。就算是这些二代足够优秀,但毕竟是温室长大,一旦脱离家庭(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乍一进入那个血淋淋的社会,多半支离破碎。
即使他们受过的学校教育再严密,课程安排的再科学,但终究只是书面上的东西,而有些东西是且永远是要亲身历练的。
一个孩子的长成史
1、小康人家——这种是最普遍的,也是最多的,基本上就是我以前讲的那个人生循环,不在这里详述。他们最典型的特征就是10岁做10岁的事,20岁有20岁的心智,30岁有30岁的思想,以此类推。他们是按部就班的,当然这种人多半没有多少杰出成就,他们是社会的主体,不过就常念来看,他们或许是幸福指数最高的。
2、穷困子弟——这种一般比较凄惨,他们自记事起,几乎看到的就是祖父一辈的操劳和辛苦,而且还是付出却没有多少得到的辛苦。在他们的世界观里,这个社会几乎是黑色的,到处是冷嘲热讽。缺衣少吃,甚至是三餐不继,也是家常便饭(不过这个在当今社会恐怕少一点,毕竟生产力向前推进)。
在那样的环境下长大,几乎是没有多少童年可言的,他们以童趣为代价换来思想的早日成熟,以及由此而来的多出时间。不过在这里也有两种~
第一种受阶层限制,眼界束缚,得不到良好的教育,早早的成婚生子,延续着祖辈的空乏思想和贫困生活,我老家村里8成的小伙伴都是这样。或许他们也曾反抗,但不知如何下手,又抵不过时间的消耗推进,最终俯首命运,任由宰割。

第二种是一个比较可喜的境况,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思考自己,思考一生之路,而不至于所谓的玩,不至于在所谓的人际关系上浪费时光。他们会抓住人生中遇到的每一次机会,由于出生苦寒,抗打击能力和放手一搏的魄力甚至光脚不怕穿鞋的搏命能力也都在此列。一旦时机而至,自然是风从虎,云从龙,用现在的话叫“丝逆袭”!
3、富贵人家——这种含着元宝,玉佩出生的,比如贾宝玉,比如王思聪,他们自出生下来所接受的一切都是美好。大家也知道咱中国是三十岁前看父敬子,三十岁后看子敬父。
如果有个厉害的老爸,有个强势的家境背景,他们所看到的也多是笑容满面,这是人性,不必奇怪。他们有大把的资源,受的教育也是高端,他们可以说是在现实社会里看到的和在书上看到的都是桃花源,不会冲突的。他们认为这个社会真好,人人之间都美妙,自己一借钱就能借到。
这就是典型的温室了,想想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的孩子,那是怎样的内心。当然也有好处——他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经所历都是常人所远远不达的,他们的视野开阔,对金钱的态度等诸多方面都有格局气象。比如那句“先定个小目标,挣它一个亿”,想想王思聪在这样环境下所养成的视野何其宽广。
他们一旦独自进入社会(主动)或是家道中落走向现实(被动),必会遭受重创。这就是考较人的时候了——如果他能熬得住,认清这冷暖社会,接受这黑暗杀戮,凭借他们所拥有的视野格局以及思维,东山再起也是不在少数(比如旺旺创始人,字数有限,此不介绍,有兴趣的可以百度)。
但还有另外一种,这就是比较苦逼了,他们内心不能百炼成铁成刚,终究脆弱!原来这社会是这个样子的啊,原来人迹关系的本质是这样的啊,大悲大喜,万念俱灰,撒手而去。有自杀的,有出家的,也有销声匿迹,蝇营狗苟的。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是青丝暮是雪
本想看看杜公馆气象,竟不可得,酒店是没啥看头的。直奔下个目标——田子坊,一个都市里充斥文化气息的地方。地铁下来问过某店面员工,答曰“这里都是”!
抬步跨入,确有文化气息在弄堂里,在这里转了好一会,好像是一个可以让时光变慢的地方。不过本质上也是卖东西的,只是人家卖的是文化产品。看到某家商店居然挂着诸多证件——丝证!苦逼,想来现在真是法治社会,做个丝还得证。平时以丝自居,现在居然连丝都不能够,端的是无产阶级,又红又专,要是在老毛时代,是受欢迎!
在另外一条弄堂里看到赫本(不是还魂,相片而已),现在还记住的是她那眼神清明,那是豆蔻年华才有的吧。曾看过由她主演的“罗马假日”,抛开对罗马的旅游贡献外,也提供了另外一种爱情蓝本。
原来真的可以有一种爱情叫不上床,那部电影的情节这里不多说了,唯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男主离开时的脚步声,声声不绝。更为奇妙的是电影之外,居然也是能有保持着这样的友谊,男女之间居然有这样的友谊,何等毅力(适合创业)。
直至赫本往天国一游(单程),还能由派克送别,想必那枚胸针陪伴赫本走完一生,也是您对她的守护吧。那不是罗马的假日,那是一生一世的假日。
你会一直这样陪着我吗
我会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