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年,一个人,风也过,雨也走,有过泪,有过错,还记得坚持什么;真爱过,才会懂,会寂寞,会回首,终有梦,终有你,在心中
这是一首歌词,只是如今再唱来,已不复读书时轻快,原来一个人的经历是可以让它变得沉重。原以为等到功成之后,再带着胜利光环来这里扬眉吐气,来看看曾经的磨难已修成正果,可本来不知道日期的我现在正坐在学校图书馆,难怪。
这里是一片学子,多是为考研而准备着;其实一个人能不能考上,三两下就能看出来,这是一种过来人的感觉。比如坐我对面这位女生就考不上,当然这里9成的人都考不上。并非危言耸听,只是经过什么叫全心全力的我,已经知道那是怎样的状态,也只有那样的投入方能修成正果,也是理所当然的。
大学那会来图书馆少,这里每天都要清场,是以全凭早起抢座,没有长期固定的座位。不过这里的安静和学习氛围还是值得称道,有不少同学在这里考上了研究生(有考到西南财经的,有考到南京师范的,有考到安徽大学的;当然还有一些更好的,也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
而我是一个应试教育的失败者,并非我不知道怎么学习,而是我不知道怎么考试,不知道怎样才是合乎阅卷老师心满意足的标准答案,这是我的短板。也正是如此,我的第一次高考是失败的,辛苦复读也只是来到这座学校,考研也是一败涂地的。
犹记得刚入大学那会心中的愤慨,总感觉自己是面对命运怎样的不公,而这是也只能是我独自承担。可现在毕业3个年头,回头看看这春秋25载那一段最美好的岁月,一段是自己的流金岁月,一段是夹杂在心灵深处的宝石——答案是同样的,是在这四面环水的小岛上度过的青春,只是永不再来。
毕业3年回过学校3次,现在即是第三次,几乎每次来都看到一个崭新世界。刚毕业那个春节回到这里,好像还没有拍毕业照的感觉,温暖如初;下一个春节再回到这里,经过社会的阴暗绞杀,永不间断的自我怀疑,信念支柱被打断的我,感觉这岛上这校园里都是飘荡着过往的残躯;现在,就在又一届新生即将入园之际,我又来到这里:从未感觉的美好和邂逅扑面而来,原来你对自己的孩子一直温柔。不管成功还是失败,在记忆中的这段岁月大家是平等的,是相亲相爱的。那是可以交心的年代,我已经很久没有交到朋友;如果说有,那也只是一个,他的名字叫随行散记。
听说一个真正的人会经历三个阶段:第一个是感觉自己是世间的中心:一切都是美好的,连早上结网的蜘蛛都有自己的可爱,那是桃园结界,是混沌中应有的状态,天地未开;第二个是察觉到自己不是世界的中心:一切的运转都有着自己本身的规律,不是人力所定能抗衡的,也更不是自己可以扭转的,一切都是熟悉而又陌生的,不禁自问“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是我变得复杂,还是世界本身太复杂”,殊途同归。只是大部分都停滞在这里,一生所做的只是夸父追日,徒劳想看看那个世界的风采;第三个是我确是这个世界的中心:正如王阳明那句经典名言“我要看时,此花与我同在;我不看时,诸般同归于寂”,这所有的一切都是为我铺陈,一切都是为了等待盛装出场的未来,上天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厚爱,前提你要有足够耐心。
而我们应该要树立什么,俗一点的表达即是要有怎样的价值观,这是困扰N代人的难题。解决的办法我也没有,对这个世界的过去和未来我是无从谈起的,所能做的只是想说:人之根本是恶,而人性是复杂,社会是现实,可世界是美好的——要保护好自己,就算是吃着野果子也要活下去,好好活下去,就连每一天清晨的露珠和夕阳下的柳叶都有自己的风采,诸般龙象与你同在,享受每一天。
学校的大门是一块巨石,校园里也有许多是前任校友捐赠的石质,我不知道价值,理论上是不贵的,但物流成本不小,足见其诚。这座我曾经生活4年的城市变得更有活力,车站也在大力整修,期待新的一页。我去过许多地方,所观赏的除了山水人文就是大学风光,但总觉得有什么隔阂,或许是因为我的内心早已在这座小岛生根发芽。
月亮岛外云路桥,云路桥前云路街,云路桥下淠河过,而淠河身边是什么?是皖西学院,一个号称要改名为安徽交通大学却迟迟不见动静的二本院校,也是我的母校。感谢那年您的收留,不然我怎会有许多记忆随淠河一道流淌。对面又新做了一道桥,直通两岸,不知道名字;只是对岸的高楼拔地而起,许多是后起之秀,依稀有着云气。
一别也不过3年,怎会有这么些变化,这是一个年轻的好客。或许还没有开学,校园里显得空荡,偶尔穿梭在侧的也是即将毕业的学子,面有风尘之色,想是实习过,已亲身领教社会之多娇。遗憾也是在此,我没有看到正如我3年之前的那般无邪,那是再明白不过的了。其实我也变了,变得明哲保身,变得利益驱动,我的眼睛里也没有纯真色彩,说白点就是变脏了。只是自认为除了大学里那个背影,我比其他人还是要好一些,起码是好一点点的,这是我能提前来这里的原因。
穿过校门,两侧有古树盘旋,一道横幅拉在半空“欢迎66届物理3班毕业50周年返校”,想想那是怎样的场景,想想那时怎样的场景,他们在聊什么呢?再往前是学校标配,几乎每个大学都有——逸夫楼,这是对慈善的褒奖,这是邵逸夫一个人的传记。
我即是在这里完成论文答辩,虽然论文本身是过场,答辩也是过场,但那是映照在文字之上的青涩时光。走进逸夫楼,一路盘旋至第4层(答辩在5楼,那里锁着门);抬头看,灰尘一片,那里已没有玻璃窗,只是当时一道答辩的不在身旁。
我对其中一位印象颇深,当然是女生,并不是她论文写的怎样,而是因为她是美女,而且是悠然而出悠然又隐的那种。尽管大学逃课严重,上课也没有认真听讲,但一起坐在课堂的次数也不少,为何从没察觉到?直到那次某位老师(记得是外贸英语口语)准备让大家自己试讲,也正是那次让我的大学生活多了一抹亮,也是在我这25年的记忆中抹上一道光。
我当时正埋头背着单词(准备考研),忽然间课堂异乎寻常的安静(当时以为自己被老师发现或是站在我身旁),硬着头皮抬起目光,那是一道白色旗袍下的倩影;也正是那一刻我才知道烽火戏诸侯,只为博迷人一笑确是正史留档,不是写小说。我形容不了,而且这不是女明星诸般ps之后的精雕;她的眉目中透出一股英气(奇怪,这是在历经重重磨难之后的自信&逍遥,可她能有多大呢,能有什么故事呢,怎会这般气质)!
这到也罢了,只是听着她在讲台上娓娓道来,我第一次不能吸入单词,声音袅袅,竟有懒懒出尘之歌,感觉这不是朗读(江南的软语小调后来我也听过,只是不一样效果),或许是天生的了,羡慕。只是这样的人物为何在大三我才感觉到,前面好歹有两年同坐一个课堂,印象中也有交谈过。其时我想在这里说她的名字,只是担心她是女生(如果我一生无名到也罢了,如果有幸得出,那此文流出,是否会影响她的家庭关系),想想还是算了吧,就让这样的画面在我内心定格,也是母校对我的馈赠。

学校有A、B、C、D教学楼,也是够懒的了,起个名字都图省事,难道不能诗情画意一点吗?看着D楼顶层东侧的小玻璃窗,我即在那里背了3年单词,这座小楼里的自习室有我的根据地,好就好在它不清场,只是今天关门了,无缘一见。AB两座楼我在这待了4年也不知道是干啥的,一堂课都没在里面上过,可能是搞科研。C楼是上课比较集中的地方,只是人在心不在,上课于我多是过场;为何总是这样,直到后来才能察觉。我说的不是老师教的东西(我个人认为那是百无一用,至今都这么认为),而更让我留恋的是当初同学在一起的时光。
我的大学多是放养,班级活动什么的也是难凑齐人,也只有在这里才能同聚一堂(说明大家还是清醒,还是有所敬畏的)。路过女生宿舍,学校对女生的保护真是上心:女生宿舍一道大门之后还加上一道闸门,而男生宿舍那边大门坏了都没人修(据说是早年某位师兄毕业餐上表白失败的后果之一),其实我也在毕业季里表白过,只是同样的结果。
记得当时陪她一道环岛,真希望永远走不到边,真希望永远到不了岸,一直是这样。直到临别时看到她的背影,慢慢消逝在女生宿舍的大门,还是白衣飘飘;记得拿毕业证时,她坐在院办公室楼下的屋檐(我是在她之前拿的),回头看了一眼,一眼万年。
当时是一片茫然的,直到后来我回学校,每次都坐在她当初坐过的地方,那时我才知道那是我们之间的故事,也是最后的故事,也许从来都没有故事。只是内心的一点信念,不知此生是否有缘,你我再绕这环岛一圈?
眼前看到食堂,我已没有饭卡,好不容易找了位学弟帮我刷了一下,但饭菜质量比我们那时又有所下降。宿舍楼离食堂很近,没有开学的宿舍楼是空无一人,不知怎样居然大门还是敞开的。信步踏入,看着那草坪,我曾在上面晒过被子;看着窗台,那里曾经有6个小孩。我的宿舍楼在5层,而且是第一个,那是501;本来以为只能靠在门上侧耳倾听,竟然发现这道门没有上锁,可我一路走来所有的门都锁上,偏偏它是例外?
难道是为了迎接,是不是有人在冥冥中安排,我已不是第一次察觉到生活中出现的异样,仿佛我推开的这道门不是宿舍门,而是楚门。
无人居住的宿舍自然是混乱的,其实有人住也乱,别说男生,女生也有;我做宿管时查过女生宿舍,也有乱七八糟。只是当时踏入女生宿舍迎接的眼神,让当时我等几位感觉自己是师徒一行4人,降临女儿国。室内是6人的床位,配备空调,虽然隔了3年,不知里面住过几任,但我一眼己看出有几处还是3年之前我们留下的风景。
记得当时大家为集体荣誉努力的场景,亲手布置宿舍的热情,最后也如愿拿到评比一等奖;那种场景除了发生在学校,也就只有在老毛领导下的50&60年代,纯粹。后来有一位去河北读研究生,一位去重庆读研究生,一位去上海做微博运营(已经年薪20万),一位在合肥卖房,一位不知去向,只剩下这一位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其实走上社会是可以改变一个人,也可以改变很多人,里里外外诱惑太多,利益的威力是可怕的;所以关于室友的故事我不多说,免得坏了气氛,辜负了当初同窗学习,同室共眠的感情。
愿你们都好,愿我们都好,愿每一个人都可以过上自己喜欢的人生,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己中游
不多想,回头转身出门,可一拉之下,大门毫无动静,不是在外面被哪位反锁了吧,我人还在里面啊。努力多下还是不见动静,好吧,先休息一下,想想是什么原因?仔细观察舍内陈设,没有什么改变啊;即使刚才神游物外,但也没察觉到动静,也没看到哪里有了变化;这里除了我,就是我!等等,除了我,确是我,但这个我确是另外一个我,是不是考验呢?
眼神随处深度搜索,目光入墙三分也没看到有何动静;不禁又慢慢退步看着这道门,哪里不一样?映入眼帘的除了这道门就只有门上的字——藏龙阁,我记得当时我和室友一道把寝室定义为“卧龙阁”,这应该是学弟所受启发自行更改的名字了;再仔细盯着它,是了,卧龙终可出,藏龙怎可出呢?一瞬之间已知根本,也知道对症下药——撕掉即可。
只是胶布缠了不少,着实费了一番劲,一撕之后居然显出内里乾坤,以下是原文:前方的路,还很漫长,征途漫漫,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是否还会坚守住那份最初的梦想?这是我在当初宿舍评比时亲笔写下的随文,竟然隔了3年还在出场,只是我当时标注的是感叹号,这问号是谁加上去的呢?
难怪出不了这道门,这是对我的问。“能做到吗”“谁在说话”“我”“你是谁”“顽童”“那不是16岁之前的我吗?你一直跟着我?”“当然,不然你能一步步走到现在,你还能回得来?”“难怪我一直觉得冥冥中有人为我指路,每到危急关头,总有转机;那“万物观旨”是你传我的?”“万物观旨又名唤魔经,我怎会传你这个;我确实传过你,不过是另外一本”“那在黄山丹霞峰传我唤圣诀的,是你了?”“当然是我,除了我,还有谁会帮你;也亏你本心不失,不然我也不知到哪找你”“原来良心还有这种威力,当初为了保住它我所付出的代价看来是值得的”“良心只是一半,还有一半要靠你自己,我也帮不了你了;现在是考验的时候,墙上的字是那年你自己写的,现在他来找你了,给他一个答案吧,能做到吗?”“能,一定能;后悔的滋味我尝过一次,知道那种感觉,此生绝不会再尝第二次;奋斗就算再苦,也是值得的;我一定珍惜自己,做自己想做的事,哪怕只有一天,也要做一天自己想做的事”。话音刚落,宿舍门悄然打开,变了吗?
路过校园草坪,那是同班同学在一起合影,看着班服上面的个人签名,一个个动人的故事,我没有打搅他们。其实环岛路上也是草坪,只是当初我坐在上面对她表白的那条长椅不见踪影。天黑了,夜色中看到七彩月云,大一时只看到三彩,长的好快。据万物观旨载:月云共分九彩,非其人不见,非其地不见,非其时不见;看来时机不到,不知下次何时再回来,只是这样的小城市还能来几次,小城市的故事,黑夜里最相思。
还有许多话想说,但也总有说不出来的了,而更多要自己体会,正如唤圣诀开篇——白日上庐山,深夜下泰山,惟有亲身过,方知行易难!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