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恭王赵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金銮殿上,整齐中分的尸体让臣子们低下了头。
这个时候,没有人敢站出来指责李玄,哪怕李玄当着他们的面杀了他们的君王。
君王社稷重要,自己的小命难道不重要了吗?
眼前这尊杀神可是一路从城门外,足足杀了一天一夜,才杀到了金銮殿上。
虽然没有统计,但是用脚趾头也能想出这杀神屠戮了多少士兵。
李玄阖上双眼,回味方才那山河破碎的乾坤一剑。
这一剑,削弱了蒙古国祚,也为摇摇欲坠的南宋朝廷延长了寿命。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蒙古王庭应该是没有能力入侵中原了。
至于那个密宗活佛,在李玄的预料之外。
这个大和尚,被人称为活佛,他的修为在这方世界可称无敌,可惜他遇到了李玄。
片刻后,李玄睁开双眼,牵着张君宝,平静开口道,“君宝,我们走!”
年幼的张君宝点头,这一日之内,他踩着师尊的脚印,跟随师尊血洗大都,剑斩蒙古国运,他已经初步养成了一种气魄,一种睥睨天下的气魄。
尽管身上衣衫褴褛,尽管小脸脏兮兮像一个乞丐,可是张君宝眼中具有了许多英雄豪杰都不曾具有的光彩。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跟李玄走一遭大都,张君宝无形中得到的好处是无法估量的。
师徒两人朝着金銮殿外走去,大殿上,蒙古的文武大臣长松了一口气。
终于把这尊杀神送走了!
谁料李玄走到大殿门口,又转过头来,吓得大殿里的文武大臣赶紧低头。
李玄沉思一瞬,笑道,“你们是草原人,还是回草原上比较好。如果你们仰慕中原文明,可以派遣使臣前往中原学习,而不是以野蛮的战争方式掠夺,甚至将汉人踩在脚下。”
“从轩辕和神农开始,炎黄部落融合,经历三皇治世,五帝定论,还有诸子百圣的教导,才有了今日的汉人。汉人善良,勤劳,可汉人也不容欺辱。”
“至于你们这些投靠蒙古的汉臣,你们背弃了祖宗,本座送你们下去跟祖宗惭悔吧!”
李玄再次出剑,剑光分化,绕开了蒙古臣子,精准将大殿上的汉人文臣一一穿透。
“好了,记得本座的话,带着你们的妻儿回到草原。”
说完,李玄牵着张君宝往皇宫外走。
一路上,众多蒙古将领,数不清的蒙古士兵,只能眼睁睁目送李玄离开。
他们双腿打颤,额头上全是冷汗,没有任何一个人敢轻举妄动。
金銮殿上,两朝老臣耶律楚才强忍心悸,望向四周的臣子,问道,“诸公,眼下我们该如何?”
“难道我们真要回到草原?”
“不行!如果回到草原,那我们这些年的努力不是白费了吗?好不容易占据中原半壁江山,现在说要回去,即使我们同意,可下面的儿郎能同意吗?”
“中原沃土千里,风调雨顺,这么好的地方凭什么全是汉人的?下面的儿郎享受过了中原的繁华富饶,现在让他们回草原牧羊,他们恐怕不会接受。”
“可是我们不回草原,那尊杀神再杀过来怎么办?”
“他再强也只是一个人,还能将我们所有人杀光?”
“耶律大人,请立马准备,我们扶太孙登基!”

李玄走了,他不知道,这些蒙古大臣根本没有退回草原的想法。
他们生长在苦寒的草原上,风吹日晒,忍饥挨饿,衣不蔽体。
现在好不容易走出了草原,可餐餐大鱼大肉,享受精致的中原美食。
可以穿华丽的丝绸衣物,夜夜笙歌,搂着水嫩的汉人女子入睡。
现在要他们回去,他们不愿意。
当然,这也在李玄的意料中,要是一句话就能让所有蒙古人退回草原,那不现实。
这一次,从大都往南,李玄还是选择用双脚丈量大地。
双脚踏足大地,可以看更多的风景,更好的领悟大自然的山川壮丽。
张君宝没有叫苦,他的功力在一天天增长。
到了现在,张君宝依然携带着木剑。
李玄本打算给他换一口利剑,可是张君宝拒绝了,用他的话说,木剑都还没有练好,怎么有资格换剑呢?
徒弟执意如此,李玄也没有过多勉强。
在回归襄阳城的途中,李玄开始指点张君宝剑法,把自己所学所悟倾囊相授,没有一点保留。
师徒两人走走停停,阅尽山河的同时领悟自然造化的鬼斧神工。
南宋国都,临安城。
临安城中,青楼楚馆林立,烟柳小巷倚偎翘首以盼的佳人,还有漂泊在西湖上的画舫,莺莺燕燕,歌舞升平。
放眼望去,是数不尽的士子风流。
有宋一朝,达官贵人都有一个爱好,那就是喜欢逛青楼。
因为宋朝的官家也喜欢流连青楼,所以这变成了一种潮流。
宋徽宗跟青楼花魁李诗诗的故事至今还是一件美谈,更有大词人柳三变常驻青楼,为风尘女子填词。
现在,但凡是书生,或者士子,都以逛青楼为荣。
比如几个秀才聚会,首选地方就是烟柳画舫。
要是你没去过青楼,没搂过两个姑娘,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读书人。
除了风月烟花,茶馆中也多有说书人。
熙熙攘攘的街头,一个二十五六岁的青年面带愤怒看着临安城虚假的繁华,喝骂道,“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太祖的江山,要在我们手中败尽了啊!”
青年身材魁梧,穿华丽衣袍,身上带着贵胄气质,满脸都是哀色。
青年身旁跟着一个相貌端正,正气浩然的书生,听着青年喝骂,书生苦笑道,“殿下,慎言呐!要是有心人把殿下的话传到官家那儿,殿下少不得要被调离临安。”
青年一拂衣袖,指着远处出入青楼,大腹便便的官员,愤怒道,“履善,你看看,你看看!光天化日,朗朗乾坤,这些朝廷大员不处理政务,却有心情进风尘之地作乐,有这样的蛀虫,百姓如何安居,外敌如何抵御?”
“靖康耻还未雪,蒙古铁蹄已经践踏中原,多少百姓流离失所,他们难道看不到吗?”
“履善,你告诉本王,太祖的江山真要亡了吗?”
一阵沉默后,青年坐在茶馆中,平静开口道,“履善,本王也是太祖血脉,不能任由大宋败在皇叔手中,你可愿助本王?”
文履善郑重点了点头。
确实,该换一个皇帝了。
眼下,或许也只有这位野心勃勃的恭王能够拯救这千疮百孔,摇摇欲坠的大宋江山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