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仿生瓷砚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天后,几名书画界小有名气的人来到云雾村,他们将是书画兴趣班的导师。
方醒给他们开出的薪水可不低,还承诺会帮助他们提升名气。
领头的是一位叫王素琴的妇女,同时精通书法和绘画,是领导书画兴趣班的总教导,年薪一百万。
根据方醒的了解,这位王素琴曾经还是省书法协会的副会长。
但是,受不了书法协会里面丑书横行的境况,主动退出书法协会。她擅长多种书法字体,算是这些人中,名气最大的一位。
“琴姐,以后书画兴趣班就交给你了。
此外,我们的书画工作室也很快建立起来,也得你多操心。”
说是工作室,其实是一栋回字形的建筑,有楼亭花园、假山喷泉等,设计得还不错。设计图,王素琴也都看过。
正是如此,她才愿意到这里来执教。
“行,交给我。对了,你说的建立一个书画展览网站,什么时候开始?”王素琴询问道。
为了跟紧时代发展的脚步,方醒跟王素琴谈过,要建设一个网站,专门展览这些书法和绘画的作品,同时还将承载线上报价、拍卖等业务。
这个网站,届时会有不少名家入驻,将名气打响。
赵老,以及各大博物馆的馆长等人帮了不小的忙,为方醒联络了许多名人。
“放心,我已经让专业的团队去打造这个网站,一周后试运营。我希望,将其打造成国内专业的书画作品线上展览和交易平台。
我们这边的兴趣班学员和老师,都要积极参与进去,这是一个机会。”方醒说道。
现代书画收藏正在慢慢走向大众化。
在以前的书画收藏中,大部分都是有钱人资本家等等,而且以前的书画收藏大家的定义就是有钱人的生活。
而如今,书画收藏已成为大众消费中的大众消费则是针对普通大众、家庭的消费,是书画市场的基础,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提高,对于精神生活的追求慢慢增多,一些处于成长期的中青年作家的还是很不错的,实力过硬,价格适中,是大众消费一个不错的选择。
方醒看重的就是这一点,所以才决定搞这么一个网站平台,进一步跟紧时代的发展。
对此,王素琴也深以为然。以后书画兴趣班,大家走的就是大众路线,而不是高端精品路线。
“那就好,那就好!”王素琴觉得,这个网站会承载很多年轻画家、书法作者们的希望。
毕竟走高端路线的话,有多少人能冒头?寥寥无几,太难了。
而大众路线,那就不一样。
随后,王素琴希望方醒能给书画兴趣班各作一幅作品,挂在教室,激励学员们。
方醒也不推辞,写了一幅字,拿出之前临摹的一幅画,交给王素琴,让她拿去装裱起来。这次跟过来的,还有一位装裱的老师傅,很专业。
“你这套文房宝物,是真不错。这古墨,用了可惜。”王素琴忍不住说道。
心里,多少也有点羡慕。
写字的那张桌子,据说是黄花梨木打造的,明朝的物件,价值一千几百万呢!
而桌子上的那套文房宝物,包括毛笔、镇纸、砚滴、笔架、砚台等,无一不是宝物,全都是精品。
这种排场,她是第一次见。
对书画家而言,有那么三两件古董文房宝物,已经幸甚至哉,就别提方醒这种,随便拎出一件,都是上百万的宝贝。
看来,这位老板真不简单,不仅仅是雕琢师、书法家、画家,还是大收藏家呀!
方家的收藏,她也略有耳闻,人家的藏品,都可以开博物馆了。这种数量的收藏,全国都找不出多少位吧?
见王素琴看了又看那件砚滴,方醒笑道:“这砚滴,喜欢的话就转给你。”
没说直接送,也算是对王素琴的尊重。况且,上百万的宝贝,随便送人也不好。不知道的,还以为你用心不良呢!
砚滴还有水滴、水注、书滴、蟾注等叫法;一般而言,有嘴的叫“水注”,无嘴的叫“水丞”。
考古发现,早在汉代,古人就已掌握了利用气压原理控制滴水分量的办法。汉墓中出土的一些砚滴,其背部有上下贯通,顶部开一个小孔的长管式塞。
从结构上看,所有的砚滴都有三个共同点:一是身形小巧,腹内中空,可以盛水;二是在较高的位置上有一细孔,倾倒时,可以滴出水来;三是背上有一个圆孔和腹相通,圆孔上有一段高起的管状器。
砚滴的出现不应晚于汉代,最早为铜制,后改为陶、瓷、玉、石等材质,其样式、材质,历代均有创新,古雅别致,多姿多彩。

王素琴一听,大喜过望。
“真的能转给我?”
“呵呵!拿去吧!这是清朝的东西,粉彩莲花砚滴,属于精品中的精品,市面上能卖一百万出头,你就给我一百万好了。”方醒说道。
清代砚滴,做工精巧,样式丰富,争奇斗艳。题材有人物、动物、瓜果等,釉色有祭蓝、酱釉、绿釉、粉彩等,材质有铜、瓷、木、玉、紫砂等。
方醒桌子上的这一件,就算在清朝,也不是一般人能用的。其主人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大官豪富。
所以,价值一百多万,一点都不过分。
王素琴显然也是知道一些行情的,知道一百万是自己占了便宜。
“那就却之不恭了,多谢,多谢!”她拿起那个砚滴,爱不惜手地把玩。
方醒笑了笑,又从里面取出一件酷似竹笋的仿生瓷砚滴。
仿生瓷,系指仿造现实生活中的生物、器物等不同物体而烧制的瓷器,它可以是仿拟人类、动植物、器物甚至是工具等等。
它以仿拟物体的外表体征,或是其材质或肤理为准,以惟妙惟肖、以假乱真为最高目标。
这种瓷器在乾隆年间最为盛行,除瓷塑外,还有仿青铜器、漆器、大理石纹盒、木纹盒、织金锦、锦皮书函等,均可达到乱真程度。
看到这,王素琴眼睛都看直了。
你家还有多少精品砚滴呀?怎么感觉看不到底?
刚拿走你一件,这又补充上来,一点都不比刚才她拿走的那件粉彩莲花砚滴差,都是价值百万以上的宝物。
刘世军笑道:“别傻眼了,他的宝物多得是,我看了这么久,都还觉得深不可测呢!”
说完,他拿起那颗冬笋一样的仿生瓷砚滴,看了一会,很喜欢。
“让给我怎么样?”这句话,自然是跟方醒说的。
仿生瓷是现在的说法,在清朝,称这一类模仿生物外形或器物肌理的瓷器为“象生瓷”。
这种瓷器的发源时间,已经不可察。
有一说是源于唐代,但早在三国两晋时期就出现了青瓷人顶灯,虽然对人脸的刻画较为粗简,但不可否认造型仿生瓷源来已久,只是一直未得到重视,也就没有发展起来。
但盛行,确实是清朝,这是事实。
由于瓷器工艺至清代已渐趋成熟,特别是粉彩的出现,让烧造色彩形态逼真的仿生瓷有了更大的可能。
清代仿生瓷,不仅体现了清代工匠瓷器烧造技艺的高超,也充满了创造性、艺术性、设计性和趣味性。放到现在来看,仍旧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的瓷器精品。
刘世军看着手上的这件笋型砚滴。
只见其六片笋壳紧紧相叠,细密的筋脉根根清晰自如,整个笋体以及笋的根部都刻划得惟妙惟肖。甚至可见虫蛀的痕迹。
笋的头部进水,靠近根部的小孔出水,将笋形水盂浸入水中,水从笋的头部开口进入笋的内膛,小孔中不断有气泡冒出,水注满气泡停止。
使用时,将笋直立水就从小孔中不断地流出。
这可谓是设计的奇思妙想,是一件巧夺天工的珍品。
“刘哥,你这是逮住我一个人拼命薅呀!”
“反正你家的好东西多,我薅几件无伤大雅。嗯!就这么办,我给一百五十万。”都不等方醒同意,直接收了起来。
方醒翻了翻白眼,又取出一件砚滴,摆在案桌上,凑齐那一套文房宝物。
王素琴彻底无话说了,这又是一件仿生瓷砚滴,是一枚放大的两节花生。
“看看,我没说错吧?”刘世军真想将方家都搬空。
越是在方醒家待得久,就越发现自己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你永远不知道,这家伙的传家宝有多少。
王素琴得到那件粉彩莲花砚滴,心满意足,带着那两幅作品,准备走人。
“那我先去找孔老,让他帮忙装裱一下,然后挂在我们兴趣班的教室。”
“行,你去吧!过几天,书画艺术园就要动土,到时候你也过去看一看。”方醒跟她说道。
这些工程建设,同样交给了老周的施工队。
为了抢下这些工程,老周招了很多临时的建筑工人。虽然是散工,但手工还不错,不会滥竽充数。
只要将文化长廊和工业园的工程都吃下,老周起码能赚一千多万。
因此,他现在比谁都殷勤,简直把方醒当成再生父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