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洪流(七百月票加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派使者前往泗洪之后,萧渊明就就已经下定了决心。
尤其是在使者返回后,萧渊明从使者口中知道了泗洪的真正情况。
在使者口中,泗洪城的百姓不说安居乐业,但也都能吃上一口饭。
王景麾下的兵马,在几个月的连续训练下,也都算得上精兵。如果上阵几次,就必然能成为悍卒。
除了这些外,步骘、麦铁杖这几个在历史上都堪称名臣大将的人才,都愿意为王景效力。
可见王景的能力非凡。
能以弱击强,吞并前秦兵马的人,有军略,有人才,还有强兵!比只知道统兵厮杀的张璘厉害的多。
“可惜这里不是建康,如果叔父在,我岂会投奔他人!”
萧渊明叹气道。
旁边的三个南梁军将校也跟着叹气。
在他们心中,梁武帝萧衍才是他们的真正主上,虽说,他们这些天都已经知道了萧衍在历史上结局并不好。
但梁武帝建立南梁,年轻的时候文治武功都非同小可,只是晚年有些老糊涂而已,萧渊明和萧氏的家将,自然会对自家的族长和君上更亲近。
就像是夏侯惇、曹仁这些人,即便降临重生,也只会投奔曹操一样。
历史上有名的皇帝枭雄,他们本身都有着基本盘。那就是自家的族人。
只可惜,萧衍即便降临,也不会出现在淮北之地。
萧渊明根本没有多少选择的机会。
“对了,让你们做的事,做好了没有?”
萧渊明突然问道。
刚才说话的亲将连忙说道:“末将已经派人仔细挑选过了,一共选出了十八位女子,都是出身不俗的绝色。”
萧渊明嗯了一声,“这些女子,还有被咱们控制的两万兵马,二三十万百姓,就是给王景的礼物!”
“只要王景能击败袁术、张归霸,就把这些东西都给他!”
萧渊明本身便不是领兵之才,他只想拥有一定的权柄,在保证自身性命的同时享受富贵。
乱世征伐,你死我活,和他心中的愿望十分不符。
他现在只希望,王景真的能有传闻中的那么厉害。
……
随着泗洪的动员,城内的所有百姓,包括那些来自各朝各代出身不俗的世家子弟、读书人、各型各色的人,都知道镇南将军即将动兵。
底层的百姓,还有那些一无所有的流民,在来到镇南将军府治下后,都被编为保甲,登记造册,需要开垦田地,以劳作来换取粮食。
是镇南将军府的存在,他们才能有一口饭吃。
听说以后将军府还会主持分田,让所有百姓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田地……所以底层的百姓对王景十分的拥护。
在知道将军准备出动兵马后,他们也十分的关心,祈祷将军能顺利的大胜敌军。
除了底层的百姓和流民外。
泗洪境内还有一些人,他们便是来自各朝各代的乡绅、世家子弟和读书人。七八十万的百姓中,有这些人出现很正常。
一个上千人的乡镇里面,都会有一个地主乡绅呢。
这样的比例,七八十万百姓中,出现世家子弟、乡绅豪族并不奇怪。
在来到泗洪之后,他们派族人在郊外开田,自食其力,在沈翼放松对城内商铺的管制后,他们也顺势在城内开了许多商铺。

有茶肆,布庄,还有裁缝铺等等。
他们小心翼翼的试探军府的规矩。并没有什么脑残的世家子弟、乡绅地主跳出来搅风搅雨。
再蠢的人也知道。
眼下是乱世,他们已经没有了根基,没有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本质上和普通的百姓没有区别,只是掌握了一些别人没有的知识,懂得思考和做事而已。
他们开垦田地,在城内开商铺,都按照军府的规矩,军府规定要缴纳多少赋税,便缴纳多少,绝不拖欠。
王景在知道他们的情况后,也在感叹。
如果明末时的乡绅地主和读书人都能像他们一样,明朝怎么可能会灭亡?
既然他们守规矩,那王景自然能容忍对方。
当然,田地是底线。
他们自己开垦出来的农田,在王景没有下令均田之前,还不属于他们。将来他们依旧要按照均田的规矩,重新分割田地。
在取得黄籍田册之前,他们自己开垦的农田出产,需要上缴四成……
轰隆!
一队队的甲士从军营中奔出,在百户、千户的带领下朝着码头方向奔去,将旗高高的挂起,随风飘扬。
所有的士卒,身上都多了一层红色的军衣。
一眼望去,仿佛赤色的洪流!
一年多的时间,东湖不仅开垦农田,还种了不少桑树养蚕,桑树和蚕虫生长的速度极快,田亮云专门让数千老弱妇女来抽丝纺织。
很快就生产出了大量的布匹。
只不过布匹容易产出,染料却不容易调配,尤其是大规模的染布,还是用红色最方便快捷,也最廉价。
红色军衣,便成了军中士卒的标配。
这种万里山河一片红的军队洪流,一看便是王师、精锐!
和那些占山为王的山寨坞堡,明显有些区别。
甚至,袁术、张归霸、张璘三家势力,麾下士卒的衣服也有些乱七八糟,明明实力还不错,但因为军衣不统一,看起来就像是乌合之众。
城外的一株大树下。
一个身形健硕的男子目送大军离开。
“老天保佑!将军这次出兵,一定要大胜!”
“希望将军此次出兵,能顺利击败袁术、张归霸……”
不远处,不少百姓和士子汇聚,看着浩荡的红色洪流登上战船,无论是寻常百姓,还是读书人,都在为王景祈福。
并不是说王景已经众望所归,而是他们明白一个朴素的道理。
那便是将军越强,他们就越安全。
所有人都没有忘记,太初元年刚降临时的惨状。
“林兄弟!”
林仁肇站在大树下,在大军登船之后正准备回城,却看到一道熟悉的身影走了过来。
说话的人正是步骘。
这次出动数万兵马大战,王景把步骘调到了中军。此时步骘回到泗洪,辅助朱武、沈翼调动兵马物资。
刚刚把中军送到船上,他正要回城就看到了林仁肇。
步骘面上带着笑容,目光在对方身上迅速扫过,却见林仁肇和之前相比,稍稍有些沉默。
他们原本在泗洪关系不错。
不过随着步骘和司行方投奔王景,各自受到任用,他们和林仁肇的关系就变淡了不少。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