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大人,该登基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些话,你相信也罢,不相信也罢。”
孙杰喝了一口茶,深深的吸了一口气。
又接着刚才的话题,语气平缓:
“清朝一共传位十二帝,帝者,乃爱新觉罗氏。从努尔哈赤建立后金算起,总计两百九十六年。
从皇太极改国号为清起,国祚两百七十六年。
从清兵入关,掌控京城,入住中原算是,国祚两百六十八年。”
“你说什么?!”
如同九雷轰顶,皇太极的身体突然抽搐了一下,脸上的激愤开始浓重。
唾沫星子横飞,宛若怒兽。
“你在骗我对不对?对不对?!”皇太极又开始歇斯底里的喊叫。
实在是两者间的差距太大了。
一个是阶下囚,一个是实权皇帝。
而且,还掌控皇权将近三百年,其中差距,天地之隔。
这种天地之间的差距,让皇太极一时无法接受。
孙杰没有反驳什么,喝了一口茶,润了润嗓子,接着说道:
“清朝这十二帝分别是清太祖努尔哈赤,年号天命;太宗皇太极,年号天聪和崇德;世祖福临年号顺治;圣祖玄烨,年号康熙;世宗胤禛,年号雍正;高宗弘历,年号乾隆……”
孙杰将清朝十二帝详细的介绍以及其大概事例,人物关系等一系列的事情,给皇太极介绍了一遍。
说的有条有理,清晰可辨,逻辑清晰。
若说皇太极对孙杰刚才的说法嗤之以鼻,那现在,心里已经开始动摇。
他不认为,孙杰会为了自己这个将死之人,故意编造出这些东西。
而且,孙杰所言,极富逻辑有头有尾,条理清晰,很难编造出来。
皇太极当了这么多年的皇帝,自然清楚这些道理。
凭空编造这些东西,不仅浪费时间,还没有必要。
激愤的皇太极反而冷静下来,他静静的瘫坐在地上,听着孙杰的讲述。
风更大了,吹的天上的雪花四处飞扬。
孙杰那抑扬顿挫的声音,在皇太极的耳朵中接连升起:
“这个大清,你说没有优点吧,也有那么一点。就是我刚才给你说的那个雍正皇帝。
算起来,他应该是你的重孙。倒是有些本事,在位期间,搞了一个官绅一体纳粮,狠狠的把士绅地主搞了一把。
尽管过错很多,但比其他皇帝,倒是好上一些。
他的儿子号称十全老人,一辈子写了上万首诗,可是,这些诗没一个流传下来,全都是一些废话连篇的打油诗。
他自命清高,自认不凡,认为自己是全天下最有才最有能力的皇帝。
这只是他的臆想罢了,清朝,就是在他的手中开始走下坡路。
……”
尽管孙杰的长篇大论有很多地方比较冗杂,可皇太极没有任何反驳。
他静静的听着,眉头皱起,听的很认真,生怕错过什么。
雪更大了,孙杰把清朝的前前后后,大概说了一遍。
风在耳边呼啸,孙杰看向皇太极,
“大清这个王朝,从立国开始,就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虽然表面上看起来一副天朝上国的样子,可是内里早都破烂的不成样子了。
不过,如果没有我的话,你们爱新觉罗家,还能有将近三百年的富贵。
就像朱元璋的朱家一样,是这方天地的主宰,是万民的皇帝。
只可惜,你遇到了我!”
皇太极陷入了沉默。
脸色阴沉,和这满天大雪一样。
良久之后,瞪向孙杰。
“为什么?!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东西?还有,你说如果没有你的话,我大清会入住中原,那我问你,你是谁?从何而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皇太极咬牙切齿,声音沙哑。
“我是谁?哈哈,问的好!”
孙杰俯下身子,距离皇太极一步之隔。
嘴角微微上扬,面带微笑,“你不需要知道我是谁,只需要知道,你的大清王朝,终结在了我的手中。
大清王朝,享国近三百年。可惜,从此成了飞灰。至于我说的那些话,你信也好,不信也罢。”
说完话,孙杰渐行渐远。
风雪之中,孙杰的身影很快消失不见。
皇太极朝着孙杰的方向,终于绷不住了。
他歇斯底里的连连嚎叫:“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
孙狗,你为什么要告诉我这些?我要杀了你,要杀了你,啊!!!”
孙杰不说这些话还好,说了之后,给了皇太极希望,然后又把这个希望彻底踩碎。
没有什么事比这个更加痛苦了。
夜色降临,皇太极被扔进了马棚中。
为了防止被冻死,孙杰还让人给他灌了一顿热汤,甚至给他穿了一身棉袄。
加上马棚中的草料,一时半会也冻不死。
被五花大绑的皇太极缩在草料中,耳边是战马的响鼻以及外面的呼啸风声。
皇太极眼皮子发沉,在阵阵杂声之中,进入了梦乡。
……
“陛下,明狗京城已经拿下,昏君朱由检,在城门外跪迎!”
岳托跪在皇太极的面前,一脸兴奋的大喊。
皇太极面色红润,一脸兴奋,策动着战马,带着身后士兵徐徐向前。
京城的城墙出现在皇太极的面前,他看到了跪在路旁的崇祯。
当下就哈哈大笑,甚至还装模作样的跳下战马,将崇祯扶起,赏了他一个“违命侯!”。
崇祯身后,是大明的文武官员。
他们跪在那里,大声的喊着,恭迎我皇。
这一刻,皇太极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在众人的簇拥下,他坐在金銮殿中,接受天下的朝拜。
岁月流转,皇太极年岁已高。
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撒手人寰前,立下福临为储君。
当福临在床头谢恩时,他看着这个年少有为的儿子,满意的笑了。
帝崩的钟声响起,皇太极魂飘九霄。
可是他并没有消散,他于京城上面游荡,俯视着大地。
他看到了福临从登基之初的青涩,再到老辣,再到年岁已高。
福临的一生在他的眼睛中缓慢流淌,他又看到了玄烨,看到了胤禛,看到了弘历,看到了从他之后的所有大清皇帝。
草料堆中的皇太极翻了一个身,一个笑容,在脸上逐渐扩散。
……
美梦终究是美梦,当帐篷外面呼啸的北风更加磅礴时,皇太极从梦中醒来。
他看着四周的草料堆,以及空气中的马粪味,巨大的空虚和失落,从四面八方涌来。

“为什么?!”
呆呆的看着黑夜中的棚顶,皇太极低声呢喃。
不知不觉间,泪已千行。
“该死的孙狗!”
又骂了孙杰一句,看向了赫图阿拉。
那里是他的故乡。
他,是罪人。
三百年的昌盛,断在了他的手中。
“狗贼,别睡了!”
一道带着戏谑的声音从外面传了进来。
两个铁甲士兵从外面走进,其中一人提着一个食盒。
冒出来的香气,将空气中的马粪味冲散不少。
“今儿,我家大人让人给你熬了一锅肉汤,给你好好的补一补。
养好了身体,才好下刀子,才能活得更久。
要是刚一下刀子,你就死了,那可不行!”
提着食盒的士兵来到了皇太极面前。
皇太极没有说话,扭过头去,嘴巴紧闭。
只是,吃不吃饭,由不得他。
两个士兵硬生生的将肉汤给皇太极灌了进入。
身上的寒气,被逼散不少。
又想起了孙杰说的那些话,眼泪又扑簌簌的往下流。
“举刀,杀!”
“啊!!!”
阵阵惨叫声从外面传了进来,皇太极的心,又悬了起来。
帐篷外面,一队建奴俘虏跪在地上,被身后的铁甲士兵挥刀砍杀。
孙杰说过,不要俘虏。
对付这些蛮荒没开化的人,就应该用这种手段。
皇太极缩进了稻草堆,不停的发抖。
孙杰走在沈阳城中,周围的士兵清理着建奴的痕迹。
孙杰有令,抹除建奴的所有痕迹,绝其史,灭其文。
城中,凡是和建奴有关的书籍或者建筑,尽数销毁。
以后,史书上只会这样记录:
“辽东有奴,时在建州,故称建奴。
崇祯末,建奴兴起,常入寇掠杀百姓,帝领兵北征,尽屠之!”
走在孙杰身后的孙传庭,心情明显要比前几天好上很多。
从天启年间开始,辽东就一直是心腹之患。
孙传庭还没有投降孙杰时,不止一次的北望辽东。
这个地方,从唐朝之后,就开始尾大不掉。
宋朝,发迹于此处的女真,甚至攻破了汴京。
如今,孙杰直接把辽东趟平,以后,即便这里又有部落兴起,也只是癣疥之疾罢了。
“大人,辽东之事已经了结,是不是该领兵回去了?!”
身后的孙传庭开口问道。
“过年前要回去,在回去之前,把沈阳城收拾完毕后,领兵将附近的那些城池横扫。
等开春之后,再领兵收复奴儿干都司。”孙杰止住了脚步。
“那,大人,是不是该登基了?”孙传庭的试探的问道。
孙杰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以为,以后,该建都何处?!”
孙传庭心中一喜。
话到这里,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孙传庭想了想,说道:“陕西乃大人立身之地,也是兴起之地,西安府又是帝王都,立都西安府,最好不过。”
孙传庭说的也没什么问题,陕西是孙杰的基本盘,现在已经被孙杰打造成铁板一块,立都西安府乃上上策。
孙杰转过身子,看向南边。
大航海时代已经开始了,海洋不可放弃。
想要长久的立足于世界之巅,就必须掌控大海。
西安府距离海岸线太远,对于航海多有不便。
但是,西安府也有着其他地方不可相比的优势——西安府距离西域近。
孙杰以后也不会只攻略海洋,从而遗忘陆地。
兵分两路,一路从西安府出发,沿着古丝绸之路,一路往西,另一路沿着海岸线,一直往西。
立都西安府,能直接辐射到西域,对于掌控西域有莫大的作用。
从西域一路往西,一直横扫到那些“绅士”们的城下。
两个方向都不能丢,无论陆地还是海上。
但不论怎么讲,现在京城都不合适了,对于现在的孙杰来说。
若是攻略陆地,京城的优势比不上西安府。
若是攻略海洋,京城的优势也比不过金陵。
所以说,无论是陆地还是海洋,京城都不行。
其实,实行两都制最为合适。
一个西安府,一个金陵。
一个在西北,一个在东南。
立于西安府,可以遥控西北以及西南。
居关中,可遥控西域,也可南下四川,遥控西南。
居金陵,可遥控东南,通过海路,也可以遥控东北。
所以说,目前孙杰的打算就是实行两都制。
一个是西安府,一个是金陵。
等以后修建铁路,将其联通,能省掉很多事。
不过,现在还有些早。
“未必只有一都,也可实行两都制。”孙杰看着眼前的大雪,开口说道。
孙传庭有些纳闷,他其实不太赞成两都制。
大明虽然是两都制,但金陵压根没有都城的作用,基本上是吉祥物一般的陪衬。
大部分情况下,都只是一个象征作用。
“可是大人,两都制缺点很大,如同京师和金陵一样。
金陵存在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作用。”孙传庭一脸疑惑的问道。
“此事我心中已经有了想法,时间还长,总会找到解决的办法。”
孙杰说道。
雪还在下着,士兵们将城中的尸体清理的七七八八。
其实也没多少,大部分都被炸的和泥土混为一滩。
城外百姓的尸体,也被士兵们埋葬。
在这里休整了几天,孙杰留在沈阳,让赵大顶他们领兵出击,以沈阳为中心,攻打其余尚未拿下的地方。
沈阳城不是很大,容纳不下太多的人。
所以,还有很多建奴百姓在其他的地方。
这些建奴百姓都是些地位低下的人,能住在沈阳城中的人,基本上都是皇太极的亲信或者贵族。
而这些人,只是一些底层建奴。对于这些人,孙杰不打算采用杀光的策略。
底层也只是相对而言,和沈阳城中的建奴比较,相对底层。
要是和大明百姓相比,依旧是高高在上的建奴老爷。
他们可没少做过烧杀抢掠的事,杀的大明百姓依旧不少,属于皇太极的后备力量。
这些人必须要处理,总不能享了福,不付出代价。
以后,要在辽东这里修建铁路,修建公路,修建各种设施,这些人是上好的劳工。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