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佛门东进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里就是大乾的城市吗?果然不同凡响。"
一个须发皆白的老僧,走在最前面。
他盘膝坐在尘土之上。
膝盖上放着个木鱼。
双手捧着念珠。
他的眼睛是闭着的,但是不需要睁眼,他已经用神念看遍了整个天水郡。
不得不说,和尼罗国完全是两种风格。
边陲郡城,又屡屡经历战争,当然富庶不到什么程度去。
但这相比于尼罗国,却是已经算是不错了。
东方富庶,土地肥沃,人口众多。
西方贫瘠,生存环境艰难,仿佛被神明遗弃之地。
在这里,就能体现得淋漓尽致。
大乾最边缘的一座郡城,就能跟尼罗国的中等城市相提并论了。
”回禀长老,此地不过是大乾最贫瘠之地罢了,弟子曾经游历大乾,不得不说,大乾相比于西土,真是宛如天堂一般,实在是让人羡慕。”
“一直往东去,就能抵达京城,京城是一座前所未有的雄城,乃是大乾太祖当年所建立。”
“京城之中,人口数千万,房屋无数,楼阁一眼望去遍地都是,当真是让人震撼……”
“而这,也仅仅只是大乾的冰山一角罢了。”
“大乾最富庶之地,乃是江南,江南之中,烟柳画桥,宛如山水画一般,大乾的赋税,多出自于江南,那里有无数富豪,堪称是商人的天堂……”
提到大乾,这个回答得僧人如数家珍。
对于大乾,他明显很是了解。
很多东西想都不用想,张口就来。
若是李易在此,定然不会觉得惊讶。
因为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觉远。
觉远京城一别后,信誓旦旦地回到了尼罗国,宣扬自己刚刚获得的大乘佛法。
在李易的判断之中,觉远这一去,这辈子可能都不会来了。
儒道的思想之争,存在了一万多年。
两个亚圣的争端,险些让儒道彻底完蛋。
若不是李易挥剑斩封印,现在儒道还没有复苏呢。
觉远所带回去的大乘佛法,可要比亚圣的思想之争,还要再激烈一个档次。
要知道,尼罗国的无数僧众,修行的都是小乘佛法。
这已经成为了他们的固有观念。
他们会本能地维护小乘佛法。
这个时候,觉远说你们都是错的,真正的佛法是大乘佛法,会得到什么后果?
一定是所有人的反对啊。
思想之争就是这样的,思想是最难以统一的东西,一旦争端起来,那就没有尽头了。
若是形势恶劣到一定程度,甚至有可能直接就把佛门给玩废了。
因此,李易因此判断,觉远这一去,搞不好就是永别。
这个该死的秃驴,应该不会再来烦他了。
可他绝对不会想到。
觉远竟然这么快就回来了。
并且带来了十万人!
若是李易知道,一定会再次怀疑人生。
这个世界,是不是有毒?
但不管是觉远,还是老僧。
看着这些用好奇眼神打量着大乾风景的弟子们,眼里都露出了担忧之色。
“大乾确实是物华天宝,神灵钟爱之地,东方才是世界的中心,而我西土,山穷水恶……”
老僧听了觉远的介绍后,感慨了几句。

然后话锋一转,轻叹道:
“可西土再怎么差,也是我们的家,东方再怎么好,也是异国他乡,我们背井离乡来到这里,真的能完成兴盛大乘佛法的梦想吗?"
老僧不是别人。
而是小雷音寺的长老。
他是大乘佛法坚定的支持者之一,因此,随着觉远来到了东土。
可是。
真的抵达了后,他反而有些患得患失了。
但觉远能够理解。
人就是如此,从一个舒适圈,跳到另一个圈子,总还是需要一定适应的时间。
尤其是那个圈子,还是那么的陌生。
这里的一切,都是未知数。
“长老,你放心吧,我们和西土那些冥顽不灵的顽固派不同,我们是大乘佛法的继承者,我们天生,就是要成就一番事业的!”
觉远眼里满是坚毅。
他双手合十,说道:
“更何况,在东方,还有佛子相助我们!”
他脑海之中浮现出李易的身影。
在他最艰难的日子里,都是靠着回忆李易,来提振精神的。
可以这么说,李易已经成了他的精神支柱。
回忆这个东西,时间久了,是会神化一个人的。
更何况,李易在他心中本来就是神明一般的人物。
一想起李易,他整个人都透着一股虔诚的感觉。
“你说的佛子,真的能帮助我们吗?”
长老问道。
“当然,大乘佛法就是他传授给我的,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这些人,甚至都是他的弟子,难道做师父的,会嫌弃自己的弟子吗?”
觉远一脸自信地说道:
“虽然佛子没有加入佛门,但佛在心中,人人便是佛,我大乘佛法,没有小乘佛法那么狭隘,众生都可是佛,我相信我们在东方,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到时候让西土的那些顽固派,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提到西土,觉远便难以掩饰自己的怒意。
这些该死的,顽固的,不知好歹的混账。
竟然完全不肯接受大乘佛法。
并且将大乘佛法列为异端学说。
当真是岂有此理!
“正是如此,我等来这里,便是要在佛子的指引下,开创一番伟业!”
长老被觉远感染了,也振奋了起来。
“佛子之名,是叫李易是吗?”
觉远闻言点了点头,笑着说道:
“是啊,佛子在大乾,可是一位了不得的大人物呢,天下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似乎为了证实自己所言非虚。
觉远随便拉了个西军的士卒,塞给了他十两金子,问道:
“你可知道佛子李易之名?”
士卒领了金子,满脸都是笑容,但是听了这话,却是有些憎恶。
“佛子李易是谁?我只知道贤者李大人!”
贤者?
觉远和长老对视一眼。
觉远说道:
“是京城的那位吗?”
士卒点头。
“正是,李大人是巡天监监正,也是如今的儒道第一人。”
觉远闻言,了然。
那就确定是李易了。
正要在说话的时候,又听到士卒开口大。
“李大人是一个大人物啊,创造了许多奇迹,军中都在议论他,只可惜,唉,他现在也算是活到头了……”
觉远闻言,脸色大变。
“你说什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