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王寄真不会知道。
李易能够这么快提出《推恩令》,并不是他本身的智慧,而是华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
那是何等的璀璨?
这世间的万事万物,总能从中找到相似的轨迹,新政如此,推恩令亦是如此。
他从来都不是一个人,他背后站着的是无数的伟人。
有纵横驰骋,封狼居胥的将军,有纵论天下,鞠躬尽瘁的贤人,有把酒风流,田野闲趣的诗人,更有开创万世之工业,改革变法,敢叫日月换新天的伟人……
当这些无数人的身影和智慧,叠加到他一个人身上的时候,他就是会如同现在这般,显得深不可测。
“不瞒李大人,很难说满意还是不满意,若说是不满意,此《推恩令》简直无懈可击。”
“不仅仅可解大乾之困局,更可以恩泽万世,困扰了历朝历代的藩王割据难题,将会在此令颁布的瞬间,土崩瓦解。”
“可要说是满意,那未免也太不现实,毕竟我乃是中原之主,此令的存在,让我如鲠在喉……”
王寄真苦笑连连。
他这个人从来都不是一个胆小的人,过去和仙门接触,不说是平等,但他也绝不卑躬屈膝。
在他眼里,自己和仙门之间的关系,合作大于从属。
可是在面对李易的时候,他却真的感受到了恐惧。
无论是新政也好,推恩令也罢,都让他感觉到了一个人所拥有的智慧的可怕。
“王大将军不必如鲠在喉,《推恩令》虽然好,但是我不会告诉陛下,更不会颁布的。”
李易淡淡说道:
“哦?这是为何?”
王寄真闻言,并没有喜悦,反而满脸都是不解。
李易用食指的指甲盖轻轻敲打着茶杯,发出清脆的声响,眼眸却是透过雅间的窗户缝,看到了外面车水马龙的街道,他的眼神愈发的明亮。
“因为推恩令从颁布到执行,到逐渐分化瓦解四大诸侯,所消耗的时间太久……
数十年?
亦或是百年?
可是我等不及了,我是一个心急的人,一百年太久,我只争朝夕!”
说到最后,李易的言语之中,多了一股斩钉截铁的味道。
一百年太久,只争朝夕!
这句话之中,透露出一股不容违抗的豪情。
这让王寄真心神为之一振。
先前李易说话之时,温文尔雅,总是带着笑意,会让他有一种,仿佛李易是一个谦谦君子的错觉。
此刻感受到了李易的霸气,这才让他醒悟了过来。
一直以来,谦谦君子这四个字,可从来没有人拿来形容过李易。
因为李易自出道以来,都是急先锋一般的角色。
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冲锋在前。
刚烈笔直,一往无前,宁折不弯,这才是他应该有的符号!
这样的人,眼里揉不得沙子。
“说得有理,《推恩令》适合在朝廷对于藩王忌惮之时,将其颁布,而现在的局势,大乾和四大诸侯的实力对比,早已失衡,何必用这段耗费时间的手段呢?”
“直接出兵征讨,方是正理……”
“如此说来,李大人要对中原用兵吗?”
王寄真认可了李易的说法。
确实,现在力量对比已经悬殊了,大乾何必还要浪费时间?
直接扫平四大诸侯即可。
但这话说得轻巧,但是却关系到千千万万人的身家性命,尤其是王寄真本人,所以他在表达了认可之后,便出言试探。
“我本意是不想对中原用兵的,不然也不会有今日之会……”
“刚刚王大将军说过,只要我在不动刀兵的情况下,想到灭国之策,便可举国归降,现在我已经做到了,王大将军与其试探我是否对中原用兵,不如先想想,自己是否愿意遵守承诺?"

李易目光之中闪烁着精光,凝视着王寄真。
这让王寄真的神色僵住。
他猛然间想起自己刚刚说过的话。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这可不是随便抵赖的。
按理来说,他这个时候就应该归降了。
可是,举国归降这件事情,本身是一件非常大的事情。
中原是他做主没错,但中原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而是由无数人组成的。
他是可以点头答应,可是下面的人该怎么想?
自己的家人儿女怎么想?
那些跟着自己出生入死的士兵又该怎么想?
就算是不考虑这个,他自己本人,一时半会之间,也很难做出决定,毕竟这决定了一个诸侯国的命运。
可不答应的话,却也是不合适的。
首先,他做出了承诺,就应该履行。
他是一个信奉承诺的人,虽然李易先前没有跟他立下过任何证据
但是在他看来,自己话已经说出去了,那么便有了君子之约,若是不答应,显然是有违人格。
尤其是在李易面前。
王寄真心里头,可是一直对李易推崇之极的,过去还曾经幻想过招揽李易。
他不愿意破坏自己在李易心中的形象。
其次,就是现在的局势问题了。
中原已经没有和大乾争斗的本钱了,实力失衡,一旦开战,那便是一面倒的屠杀,这不是他想看到的局面。
再者说,当年他起兵之时,说是自己为的并不是荣华富贵,只是为了终结这个乱世。
这不是什么一时脑发热想出来的谎言,而是他心中所想。
既然如此,现在大乾有了李易,推行了新政,正在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那么他过去的起兵理由,便有些站不住脚了。
只要他肯归降,那么便没有乱世了。
这才是眼下的真实情况。
这让王寄真觉得有些讽刺,曾经自己心高气傲,一心想要拯救世人,改变一切,而如今,自己居然变成了祸乱的缘由。
当真是天意弄人。
所以他左右衡量,一时之间却难以给出答案,面色挣扎之极。
李易见了,倒也并不介意。
这不是一件小事,身处决定一国命运高位的时候,本来就应该谨慎地做决定,因为其每下达一个命令,都将会影响到无数人的生活。
“王大将军若是一时之间难以抉择,不如回去和自己的亲人大臣们,好好商量商量如何?”
李易淡淡说道。
“回去?回哪里去?”
王寄真抬起头,他额头上早已沁满了细密的汗水。
“自然是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莫非王大将军还不愿意回到中原了吗?”
李易笑着说道。
“回中原……”
王寄真睁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说道:
“你居然还打算让我回中原去?”
很显然,李易的这个决定,完全出乎了他的预料。
“一开始我就说过,我不会限制王大将军的自由,只当王大将军是客人,尽一尽地主之谊罢了,若是强留与你,岂不是让我食言?”
“这么大的事情,是应该小心决断,所以若是王大将军想要回国,那么我是不会阻拦的。”
王寄真凝视着李易。
这一番话,让他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怎么说呢,都已经不是震撼了,而是有些无地自容。
就感觉自己在李易面前,一下子就变得有些渺小了。
他砸吧着嘴巴,想说什么,但是最终什么都没有说出来。
最终,只能是苍白地吐出几个字来。
“你就不怕我这一去,便再也不回来吗?”
李易摇了摇头,反问道:
“你会么?”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