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龙腾该有这盛世繁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10章 龙腾该有这盛世繁华
“那尔等是如何发展出如此大的城市,如何管理?”始皇问道。
这位王老师回道:“回祖龙,我们后世之大城市,皆因工业而兴,外来人口前来打工赚钱。
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
从小城不停向外辐射,十数年间便成一方超级大城!”
“我后世之城与大秦不同,我等城市,有超高建筑,少则六七层之高,多则四五十层,达上百米。”
“除次之外,为了解决城市拥堵,还向下扩建深挖五六层之地,是为地下商贸与车库,或是地铁交通命脉!”
上百米之高。
这高么的建筑,岂非是摩天大楼。
如神话那般,与天近,与云齐。
超高便算了,还向下深挖。
五六层楼宇,也有近十至二十米之数。
同样,不可思议。
“如此大城,如何管理?”始皇又问。
王老师回道:“祖龙此问,我很难回答。
王某只知,城中划为不同的区域,以区长相管。
区之下又有小区,各小区又有街道。
各街道亦有街道办相管理。
城中通行,尊右则行,路口还有红绿黄三色灯指路通行禁止,违者当重罚。
每路左右皆有下水通管,管道内不光通水,还有电揽通信。”
划片划区。
每区设区长,每街还有街道办相管理。
岂不是与乡、亭、村、里相似。
治大国如治小城。
治大城亦如治大国。
法规为先,各行其事,各尊其令。
“对了祖龙,这下水道下水管,当是大城之最重要之所,尽量修得大,修得牢牢,修得合理。
否则一但到了雨季,城中必积水成灾,变成泽国,我等龙腾因发展过快,城市规划与布局便是有诸多不合理,常因此困扰无比,百姓生活工作皆受影响!”王老师提醒说道。
说到这话的时候那也是回忆满满,有着痛楚。
这是现代大城市的通病。
排洪排泄问题,真的让人头疼。
额!
你们对这下水道是有多么钟爱。
反复提醒。
始皇又道:“最后一问,尔等是如何中兴龙腾,复兴龙腾,让国民有吃有住有喝,变得富足而又美好!”
怎么复兴的。
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
因为太过具体,不好讲清讲明。
而且龙腾在这个过程出的辛酸也不是一句两句话所能道明白。
王老师脸露愧色道:“祖龙,这个问题,恕我才疏学浅,回答不了!”
“如果真的让我言简意赅的讲一句,那便是奋百年之龙腾上下不断进取,勤奋、踏实、努力、日日夜夜加班加点撸着袖子猛干,牺牲百亿人的闲暇时间还有生命,最终方有这兴盛之势!”
奋百年之龙腾努力,方有今日之兴盛。
不偷不抢不劫,不骗不掠!
只是撸着袖子闷头干。
牺牲百亿人的闲暇时间还有生命。
这是多么悲壮而又可歌可泣之民族血泪史。
说完这一句话。
王老师这样的大男人也情到深处,不由泪流满面,衣裳湿尽。
他的妻子不知何时,从桌上抽了两叠纸,悄无声息的擦拭着王老师的脸。
王老师抬头:“娟儿……我是不是给龙腾丢脸了。

竟然……”
他的妻子摇摇头道:“没事,你是好样的,你说的都是实情,一百年了,我们龙腾不间断的奋斗了一百年了,我们该有这盛世太平,该有这兴旺发达!”
“况且,你哭的时候,连麦早就结束了,观众听不到,祖龙他老人家也听不到,你没有在祖宗面前丢我们后辈的脸。”
听完妻子的话,王老师更是情不自禁,一把将妻子给拥抱住。
王老师夫妻默默相拥相泣的时候。
龙腾的观众们也是炸锅了。
一个个也被渲染感动。
无数的弹幕弹出。
“不知不觉我们奋斗了一百多年,默默的五六代人耕耘,终有这不愁吃喝!”
“如果没有袁爷爷他们日夜不停的农业攻关,我们哪里有吃有喝,哪里可以温饱,哪里还有闲情聊天看直播,致敬袁爷爷!”
“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军工子弟们搞武装研发,一代又一代造出镇国利器,哪里来的安宁太平,致敬所有科研先烈!”
“如果没有所有戍边的边防子弟们为我们镇守国界,将危难挡在国门之外,我们哪里可以安心工作赚钱,致敬所有负重前行的兵哥哥兵叔叔!”
龙腾何以复兴,何以强大。
是一百亿龙腾儿女薪火相传,日夜努力奋斗,勤劳节俭,众人一点一滴积累所至。
二百多年的屈辱,一百多年的财富累积,无数人的热血还有生命铸就出来的。
如此盛世龙腾,天地可鉴,煌煌大道,正气凛然。
这一刻。
无数的龙腾观众们默默的流出了眼泪。
因为他们深知这一切的不易。
更是感同身受,国家与民族所蒙受的灾难。
屏幕中!
始皇又何尝不是如此。
龙腾奋斗了一百多年。
不间断的努力。
而大秦呢。
“朕奋六世之余烈,一统六国,将龙腾带入书同文,车同轨,扩地千万里!”
“大秦又何时容易过,也是通过上百年的不间断努力,才有今日之大秦!”
不断进取,勤奋、踏实、努力,果真与朕之大秦是一脉相承。
后辈小子们,没有忘本,将祖宗们的良好基因都继承了。
这是我龙腾的精神之魂。
是我们不屈奋斗,大争于世,披荆斩棘的动力之本。
始皇闭上眼,心还在剧烈的抖动。
澎湃无法安静。
许久。
始皇再睁开眼,走向了龙案。
将纸铺开。
亲自研磨取墨。
提笔,将这次的连麦重点以及关键之语一字不落的记下。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写下来,不光自己可以参谋。
朝中大臣亦可以参详一二。
一座城池如何能安如此之众的百姓,地上地下双管其下。
将空间利用得当真是无懈可击。
“不过我大秦,不需要如此,新都能安置一百万民便已然是无敌所在。
不过未来之事,或许存在变数,当帝国足够繁盛也许亦有二百万,五百万民定居。
民房起二至三层即可,官署衙门三至四层。
王宫贵族四至五层,皇宫当六至九层也!”
“地下水管亦当按五百万乃至一千万民所用,亦当千年洪涝之治法预先布局……”
(本章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