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内阁多部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39章 内阁多部制
不光谋划全废了。
同时反过来,倭军要帮后金抵挡后面的枪炮。
吸引秦军的进攻。
神原康政道:“不让也不行,后金会跟我们急眼,我们拦不住,也没必要与他火拼,不然就便宜了秦军!”
“不过,他想过去,也必需付出代价!”
“且等等吧,很快他的人就会来找我们的,相信努尔哈赤是一个聪明人,知道怎么提条件!”
…………
大秦!
“这就是内阁呐!”
百官总算知道了什么叫内阁。
总的来说,就是废除两相,成立一个皇帝之下总领百官的小机构。
这个小机构的成员都是阁老,内阁中设一个首辅,叫宰府,直接对皇帝负责。
平常小事内阁商议决定,大事的外置权皆在皇帝手里。
大事需要向皇帝奏报。
如此,便不需要皇帝事事亲躬,什么杂事小事都等到皇帝来处理。
更不需要等到皇帝处理完在去实施。
这样的好处,就是统治的帝国越来越大之后,皇帝的劳累程度也就小了。
皇帝可以腾出更多的时间还有精力干别的。
而且在皇帝不在的时候,帝国也依旧有法可依,可以运转正常。
就像万历皇帝朱翊钧躲在深宫三十年,大明也不乱,百官该干什么,继续干什么,维持着统治。
“听说这一次不光会成立内阁,就连原来的三公九卿规格也会变更,好像要好个多部制,会成立很多新的部门!”
“是呀,这是一次政改,陛下回京之后都将自己关在宫中几日了,一直在冥思着各中细则!”
“帝国大了,如果继续西征,吞下西域,国土面积更广,恐怕不光需要改革朝中政体,连兵事上也会调整改革!”
“谁说不是呢,帝国的变化太快了, 我们这些老家伙, 怕是很难胜任了, 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被辞退回乡。”
回乡,一想到帝国的保甲制度,众人就是一阵胆寒。
这个商鞅搞出来的制度, 当真是将全天下给死死捏在手里,如高悬的利剑。
即使是做过高官的人, 也视之如毒蝎, 不敢触碰。
“陛下到!”
很快始皇缓步而来。
百官恭请道:“陛下万年!大秦万年!”
始皇来到御座前, 俯视群臣。
“众卿免礼!”
“谢陛下!”百官这才起首。
始皇坐下道:“相信这几日尔等已经将内阁了解透彻了,对此有何看法!”
李斯第一个跳出来道:“陛下圣明, 此内阁一出,可以为陛下节省许多时间,削减不必要的小事杂物!”
“更能加快帝国政令的运作, 实是旷世之举!”
李斯一通马屁拍下来, 众人无不佩服。
可惜慢了一步。
始皇不怒自威, 没有对李斯的话进行点拼, 只扫向了百官。
百官皆道:“我等以为陛下设立内阁之事,天下无双, 圣明无比!”
相比以前只有两个丞相,现在设立内阁,可以多增阁老, 也相当于以前的丞相。
众人的机会也更大了,自然没有人会拒绝。
本质来说, 内阁其实是放权,给臣子更大的权力, 百官自然欢欣鼓舞。
要知道始皇可是一向最重权的人,不管是政权还是军权都握在手里。

难得放权下来, 大家就偷着乐吧。
始皇何尝想放权, 只是年纪大人,他也意识到自己身体大不如前。
如果还向以前一样, 事事躬亲,肯定要像诸葛亮一样猝死不可。
通看几十部史书的内容, 始皇明白, 内阁是大势所趋。
放点权下去更有利于管控越来越庞大的帝国。
只要自己活着,帝国就不会乱。
所比放权,多活几年, 更有利于大秦万世千秋。
万历皇帝朱翊钧在深宫十年都还能掌控大明。
这是一个值得借鉴学习的点。
所以始皇在返回咸阳的路上就一直在沉思此事。
“好, 既然众卿无意见,即日起, 我大秦设内阁多部制, 军政分离。”
等等军政分离。
难道说,兵事依旧不纳入政体,不归百官约束。
独立的军权。
果然……这很始皇。
众人明白,有军权,更有管控帝国的能力。
这个权力始终与皇权绑在一起,谁都碰不得。
“内阁人选,暂为九人,分别是李斯、萧何、冯去疾、冯劫、周青臣、茅焦、蒙毅、姚贾、蒙恬!”
点到名字的,无不大喜。
从此他们九人就是内阁阁老了。
等于新大秦的宰相。
“首辅暂定为萧何,九人轮值担任,以三月一期,未在都者轮空跳过。
首辅在任期间若有失察,可由各部尚书进行联合弹劾, 过半赞成后交由皇帝审批,皇帝通过后在行撤换!”王德殿前高声朗读道。
一众百官纷纷点头。
这点后,内阁首辅既然拢了头,就要担责,以免他徇私枉法,霍乱朝政。
而有始皇很鸡贼的将最后的否决票捏在了手里。
等于在内阁中还悬了两把剑。
一把天子剑,一把百官剑,制约着内阁。
以免内阁失控。
“肃静!”王德扫了一眼百官,重重咳嗽一声,止住了百官的议论,这才继续道:
“大秦新拟定交通部,尚书由阁老李斯兼任!”
“礼部:尚书为赵亥。
工部:尚书为隗状!
户部:尚书为内史腾!
刑部:尚书由阁老姚贾兼任!
吏部:尚书为王戊!
武装部:尚书为赵婴!
农部:尚书为许克!
外交部:尚书为蒯通!
医药部:尚书为端木蓉!
海事部:尚书为公子扶苏!
教育部:尚书为周青臣阁老兼任!
国中民族部:尚书为于安!
帝国科技部:尚书由陛下兼任!
帝国商部:尚书为公子高!”
念到这里,王德合上了手中拿着的折子。
内阁之下,暂为十五部,十五位商书。
其中有由内阁兼任的尚书。
也有由皇子出任的尚书。
甚至还有由始皇担任的科技部。
可谓是大胆推新。
改天换地。
百官无不惊骇。
始皇要么不动手,一动手就是举世惊骇。
如此大的改变,必然多出很多的官员。
而且内阁之下分出十五个部门,也意味着职权更加的清晰。
事务更加的明了。
什么该管,什么归管都很清楚了。
而且众人发现,好像还有两件很重要的并没有囊括进来。
怕是始皇还有宣旨,另有安排!
(本章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