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蔡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袁绍逃离洛阳的这一天晚上董卓听从李儒的计策,放弃了追杀袁绍,以免自己刚控制洛阳便要招惹天下动荡。李儒见董卓肯定了自己的建议,便进一步提出让董卓多多招揽洛阳的名士为己用,这样既可充实己方实力,又可利用这些名士来安天下人之心。
“文优,明日废帝一事诸事安排妥当了?”董卓有些严肃地说道。“主公请放心,事情已经安排妥当。据我探查,卢植,王允,杨彪,皇甫嵩等人皆会参加,其余人也都回来,除了一个叫曹操的典军校尉不能来。”李儒恭敬含笑地答道。
“曹操?典军校尉而已,不用管它。只要朝中那几个重臣能来就行,明日之事只能成功,不可失败!”董卓满脸狠色地说道,“至于何太后,以后找机会让她不再现于皇宫中,她的存活始终是个障碍。何家人合计害死董太后,自己还以为自己是多么的忠于汉室,哼!”
“诺!”李儒看了看董卓,看他脸色缓和后继续说道:“主公,之前主公曾多次提起过蔡邑蔡先生,吾知主公对其才华佩服之至,真心想招其为己麾下。吾想主公何不忘却之前蔡先生的辞官而退,重新请他一次出仕,且蔡先生乃真正的大汉名士,他若能帮助主公,则天下士人亦多归心亦。”
“奥?不错,吾是真心欣赏蔡先生这样身具大才之人,且为人谦逊。只是,上次确实惹了蔡先生,我们再请一次,他还会出仕吗?”董卓郑重地问道。
“主公,蔡先生乃儒士,劝其不易用硬。吾等此去可先对上次之事道歉,然后取大义,为大汉百姓请命,则事必成亦。”
夜色中,有两人来到了洛阳西边边街上的一家府邸。从外面看,这家府邸不大,但门面宽齐,墙上铺满绿色的爬山虎,整个地方显得低调而又充满雅情。两人站定后,一人前去敲开了门,对着出来的仆人说道:“劳烦跟蔡先生说一声,大将军董卓前来拜访。”
董卓主动来访,虽是听从了跟随其而来的李儒的劝说,但也多少有点自己愿意的成分。因为他来拜访的此人正是其董卓也有些敬重的东汉大文学家蔡邑!
蔡邑,字伯喈,东汉辞赋家,散文家,书法家。他博学多识,擅长辞章,并精通音律。桓帝时,蔡邑行至偃师。灵帝时,其曾自写经文,刻碑石立于太学门外,世称“熹平石经”(熹平为灵帝年号)。后来因为弹劾宦官,蔡邑被流放朔方,遇赦后未能归故里。后来蔡邑终回到洛阳,但一直称疾在家,未愿再出仕。
董卓掌权后闻其名曾亲自来拉拢蔡邑。蔡邑因已绝了出仕之心,故推辞掉董卓的邀请。后来董卓带兵来到蔡府将蔡邑强行拉到朝堂为官,蔡邑为免家人因他受牵连,故而勉强答应了董卓的‘拉拢’。可当他来到朝堂后,见到了董卓的所作所为,其一时气愤,再度称病在家,自此再也不去上朝了。
董卓虽然上次强行逼迫蔡邑出仕,但内心是真的有些尊敬蔡邑的,要不是因为自己着急拉拢大汉名儒到朝廷去帮其镇住场面,收拢天下人之心,他对蔡邑是不会如此无礼的。
“大将军亲自到吾处,还让您在门外等候,这是蔡某招待不周,大将军快请进。”一名面有些许灰白胡须,长相儒雅的中年男子平淡但又不失礼地开口道。
“蔡先生,董卓董仲颖前来打扰了。”董卓鲜有恭敬有礼地说道。“学生李儒李文优见过蔡先生。”李儒在旁紧跟拜道。
蔡邑并不接话,自顾自地转身将董卓带进蔡府客堂。董卓也不拘礼,直接坐了下来,开口说道:“蔡先生,某这次来一是为上次带兵进先生府邸赔罪,二是仰慕先生大名,知晓先生擅长辞赋,精通音律。吾董卓是一粗人,对有如此才华之人深为佩服,故来拜访之。”

“大将军如此说,蔡某不敢当。大将军为洛阳数万朝廷大军之统帅,某也只有佩服大将军的想法,断然不会在大将军面前有任何恃才自傲之处。”蔡邑不急不慢地说道,然后便一脸淡然地看着董卓,虽然有着些许的不愿意,但浑身透露着一股儒雅之气,让旁边打了一辈子仗的董卓也不由地心生敬重。
“蔡先生太自谦了,吾为一介武夫,有话便直说了。董某来自西北,常年在边疆打仗,此次来京勤皇得蒙皇上看重,封为大将军。然,大汉朝廷虽不缺勇武,却仍缺像蔡先生这样的文雅有才之士,故吾来再次请蔡先生出仕,为我大汉效力。”董卓进来一套客气之后,还是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来意。
蔡邑早年在朝廷因弹劾宦官而受到排挤甚至遭到流放,所以他回到洛阳后便一直低调地住在了自己洛阳西街的小府邸里,而且一直未有再出仕的想法。尽管如此,蔡邑还是不自觉地会关注大汉朝廷的一些事情,不是为别的,自己身为大汉子民,有些东西不是说自己不想管想躲避就一定能躲避的了的。
对于董卓,蔡邑实在不清楚此人进京所欲何为。虽然其带兵来勤皇,忠汉之心溢于其行,然他上次进朝廷为官,在朝堂内看到此人过多干预大汉朝廷之事,尤其是干涉皇权之事让蔡邑感到其无礼至极,所以蔡邑对董卓的态度也绝对说不上好。
李儒来之前专门打听过蔡邑之前的遭遇,此刻主动站起来拜道:“先生,不知您认为目前这天下如何?文优不才,就说这天下之乱因何而生?”
蔡邑闻此言,没有过多的停留,直接说道:“既然李先生提起,吾便说一下。吾大汉自汉高祖至今传承已近四百年,虽中有战乱,但终究是朝廷清明以治天下。之前宦官专权,其祸害天下,吾大汉动乱至今,皆因宦官擅权而乱天下之皇威以至于此。”
“先生说得不错。如今吾大汉朝廷已然除掉宦官,正是需要像先生您这样的人来效力,以期借助您的力量来让吾大汉能早日从之前的混乱中回复过来。先生也是大汉子民,也希望看到我大汉早日重现光武帝时之中兴吧。”李儒一通为国为民的诉说让端坐于座的蔡邑也有些动心。
董卓趁此也站了起来,郑重拜道:“蔡先生为我大汉有大明望之人,若像蔡先生这样的人吾大汉都不能请来以效万民,那吾这个大将军也是全无才能之人,是无丝毫理由还站在朝堂之上的。董某不才,不能请先生来朝堂以尽吾忠汉之心,某明日便辞去大将军之职,还是回我的西北去吧。”
蔡邑听完董卓的话突然莫名地有些感动,不知道为什么,哪怕自己知道站在自己面前的这个人是最近民间相传对朝廷无礼,对百姓行恶事之奸贼,但自己那屈服于现实的抱负与对现实的不满此刻却有了一种解脱,自己对董卓这时刻的知遇之礼有了一种感动。
“大将军如此看重蔡某,更是不惜以大将军之职来邀请蔡某出仕,蔡某也不是什么大才之人,然对于出仕为大汉效力却绝不会推辞!”蔡邑狠吸了口气,下了决心似地拱手拜道。
董卓急忙起身抱拳对着蔡邑拜了下道:“蔡先生能够决心出仕,实乃我大汉之福啊。董某虽不才,然亦可代表天下黎民百姓感谢上天的福泽。”董卓说完后还看了下身后的李儒,李儒笑着对董卓点了点头。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