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汝南周氏和庐江周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汝南周氏濂溪公傳承世系直系線圖.(《濂溪故裏族譜》)
周敦頤家族:
軒轅黃帝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周平王少子烈後裔傳承世系{直系}.
周邕(世襲汝墳侯)避秦滅殺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周仁(漢複封汝墳侯)賜號正公.字季房.安成嫡裔周氏傳承世系{直系}
===================================================================
軒轅黃帝至東周平王的世系己在《史記》中有明確記載.
周烈以下世系至南北朝世系,經《後漢書》、《新唐書》(卷74下-周氏系序)
《二十四史.列傳.周》等史籍校對考證後編撰.
=====================================================================
姬烈<33>平王少子,初封爲汝墳侯,尊爲周姓始祖即:周烈
姬懋<34>第二代世襲汝墳侯
姬文<35>第三代世襲汝墳侯
姬升<36>第四代世襲汝墳侯
姬興<37>第五代世襲汝墳侯
姬晏<38>第六代世襲汝墳侯
姬安<39>第七代世襲汝墳侯
姬宏<40>第八代世襲汝墳侯
姬明<41>第九代世襲汝墳侯
姬隱<42>第十代世襲汝墳侯
姬壽<43>第十一代世襲汝墳侯
姬容<44>第十二代世襲汝墳侯
姬休<45>第十三代世襲汝墳侯
姬雄<46>第十四代世襲汝墳侯
姬晖<47>第十五代世襲汝墳侯
姬寬<48>第十六代世襲汝墳侯
姬員<49>第十七代世襲汝墳侯
姬成<50>第十八代世襲汝墳侯
周邕<51>第十九代世襲汝墳侯,避秦滅殺前朝王室正式改姓---周
周秀<52>《秦朝》
周仁<53>漢複封汝墳侯.賜號正公.字季房.徙于安成。《漢朝》
生十子,長曰球,執金吾,生平陵令應.
應生郎中孝廉道,道生五官中郎約,
約生決曹掾燕,燕裔孫表
周球<54>漢仕至執金吾.生子:應
周應<55>漢朝平陵令.生子:道
周道<56>舉孝廉拜郎中.生子:約
周約<57>漢五官中郎將.生子:燕
周燕<58>字少卿,漢決曹掾居安成.生5子,後皆至刺史、太守之職。5子爲:
周興<59>居宋裏,栎陽令;
周羽<59>居東觀裏,東海太守;
周仲<59>居宜唐裏,兖州刺史.
周明<59>居西南裏,颍陽令;
周良<59>居遂與裏。-----我設計的小說主角就安排在這一房。周興那一脈嫡長房是世居汝陽縣而非安城縣
周燕家族因之盛極一時。
周~~<60>2
周~~<61>3
周~~<62>4
周~~<63>5
周~~<64>6
周~~<65>7
周扬<66>8
周防<67>9字伟公,汝南汝阳人也。举孝廉,拜郎中。父扬.
年七十八,卒於家。子举.新唐书载:永安周氏出自决曹掾燕。
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灵起。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
周燕之孙,史籍没有记载,也就无从考证。子举,自有传。
周举<68>字宣光(?一四九)汝南人,陈留太守防之子。
迁光禄勋,拜光禄大夫。河内太守,徵为大鸿臚。建和三年卒。子勰
周勰<69>字巨胜(109-159延熹二年卒)以太守举孝廉。蔡邕以为知命。
自勰曾祖父扬至勰孙恂,六世一身,皆知名云。
从上面正史记载,可以排列出周扬到周勰之孙周恂共六世。
周~~<70>史籍无资料
周恂<71>史籍有名,但无资料。
唐书载:
决曹掾燕九世孙防,防十三世孙灵起。其先避西晋之乱,南徙居永安黄冈。
唐书列出的脉线,直接指出周扬周防、周举、周勰周恂是隋唐汝南安城周氏的先祖。这样,可以排列出周防到南北朝梁通直散骑常侍,直阁将军,义阳太守,庐桂二州刺史,封保城侯之周灵起之间的世系。周防到周灵起计十三世。
这个家族发展繁衍随后的隋唐安城周氏、临汝周氏、浔阳周氏。
这个时期,也是汝南周氏最为辉煌的时代。
各家族世代入仕,多为当时朝廷栋梁。有充足的史籍可以查证。
周防到周灵起计十三世。
周纂<72>東吳威遠將軍.子1(敏)
如果将这周访的祖父周纂说成是周瑜的孙子。实在是大错特错了!
史籍记载:周瑜家族是“舒人”。而记载周纂的孙子周访是“汝南安成人也”
我们现在依据史籍来比较:
后汉书卷四十五记载周荣,字平孙,庐江舒人也。荣子兴,少有名誉。
兴子景。景长子崇嗣,中子忠。周异。
周瑜(175-210)从祖父景,景子忠,皆为汉太尉。父异,洛阳令。
周荣说过其世舒人、家世寒微。就可以知道周荣前辈并不在当时显赫、乃布衣平民。
周荣之前,史籍无可考!
从这可以看出来周瑜家族庐江舒人的世代繁衍情况:
1:周荣、
2:周兴、
3:周景(嗣忠异)、
4:周异、
5:周瑜、
6:周胤
7:周泰、周纂???
(有人说周纂是周瑜之孙,这是错误的)
(庐江郡汉置,郡治在今安徽庐江县西一百二十里。)
我们现在看关于周纂的记载:
历朝各史籍记载: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
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祖纂,吴威远将军。父敏,左中郎将。
这里就说得非常明白:周访乃汝南安城人。

前三代先祖迁徙到寻阳郡(江西省治北,清九江、南康、饶州三府)
到周访时期,总共才四代人居住在江南。(‘至访四世’就是证明)
如果
周瑜家族是舒人、世代居住庐江舒郡。史籍记载都过七代了。
而周纂是汝南安城周访的祖父。迁徙到浔阳才四代。
其二不对:
周瑜一家,自周荣开始至周泰时期,
史籍记载就已经有七代人在庐江居住了。
而且,史籍称呼其是“庐江舒人”。
根本就没有提及汝南周氏。所以,周瑜家族决非汝南家族。
汝南安城周访的祖父吴威远将军周纂,根本就不是周瑜的孙辈人。
这周纂与周瑜是不同的两个家族之人。
周敏<73>(240-301)晉左中郎將.子1(訪)《晉朝》
周訪<74>(259-320)字士達,晉征西將軍,封尋陽侯。汝南人
初,陶侃微時,丁艱,將葬,家中忽失牛而不知所在。
遇一老父,謂曰:
“前崗見一牛眠山汙中,其地若葬,位極人臣矣。”
又指一山雲:“此亦其次,當世出二千石。”言訖不見。
侃尋牛得之,因葬其處,以所指別山與訪。
訪父死,葬焉,果爲刺史。自訪以下,
三世爲益州四十一年,如其所言雲子2(撫、光)
周撫<75>(287-365)晉元帝年鎮西將軍.
子1(楚)字:道和.谥曰襄.強毅有父風,而將禦不及.
升平中,進鎮西將軍。在州三十余年,興甯三年卒
賜爵曲江男,卒官。子仲孫
周仲孫<73>興甯初督甯州軍事、振武將軍、甯州刺史。
周楚<76>(323-371)晉梁益諸軍都督.
子1(瓊)字:元孫.谥曰定。起家參征西軍事。
從父入蜀,拜鷹揚將軍、犍爲太守。
父卒,以楚監梁、益二州、假節,襲爵建城公
周瓊<77>(352-399)晉建武將軍.子1(虓)。勁烈有將略,曆數郡,
爲梁州刺史、建武將軍,領西戎校尉。
周虓<78>(381-418)晉龍鑲將軍.子1(興)字:孟威.
少有節操。州召爲祭酒,後曆位至西夷校尉,領梓潼太守。
孝武帝诏曰:
“虓厲志貞亮,無愧古烈。未及拔身,奄隕厥命。
甄表義節,國之典也。贈龍骧將軍、益州刺史,
赙錢二十萬,布百匹。”又贍賜其家。
周興<79>(402-469)南朝宋益州刺史.子1<強>,《南北朝》
周強<80>(435-492)齊太子舍人.梁州刺史.子1(靈起)
周靈起<81>梁通直散騎常侍,直閣將軍,義陽太守,廬桂二州刺史,
封保城侯。子2<表、炅.>
周表<82>梁義衡二州剌史,封蓬陵侯。子1<才卿>
<82>周炅:(515-578)字文昭,以功進爲平北將軍。
贈爲司州刺史,改封武昌郡公,
初仕梁爲江州(今江西南昌)刺史,封西陵伯,
晉升爲西陵侯,食邑500戶。入陳,封龍源縣侯,
食邑2000戶,終爲江北道大都督,平北將軍,
武昌郡公,長子周法增嗣其爵祿。
〈83〉三子:周法展,在南朝梁時曾官至南康內史,
封臨蒸縣侯。子周羅睺
〈84〉周羅睺,字公布,周羅睺得以美名遠播,聲望益重,
遂得出爲晉陵太守,進爵爲侯。
後再除使持節、都督豫章十郡諸軍事、豫章內史,
公元581年,隋代北周後,隋文帝楊堅開始遣軍伐陳,
以圖完成統一大業。時周羅睺都督巴峽緣江諸軍事,
率軍抵抗隋朝秦王楊俊的進攻。陳後主投降隋王朝,
晉王楊廣派人持陳後主手書命周羅睺投降。
周羅睺知大勢已去,遂遣散士兵,然後投降。
周羅睺投降後,隋文帝素知其威名,許之以榮華富貴,
拜其爲上儀同三司,後曆任幽、泾二州刺史
開皇十八年(598年),
隋征遼東,周羅睺被征爲水軍總管。
次年,突厥侵犯隋朝北方邊境,周羅睺隨楊素征討,
功勳卓著,遂進爲大將軍。
仁壽元年(601年),入爲東宮右虞侯率,
賜爵義甯郡公,轉右衛率。
公元604年八月,周羅睺得封爲右武侯大將軍,
時陳後主叔寶死,周羅睺念故主之情,
遂請示朝廷讓其親往哀悼,得到炀帝的同意。
周羅睺披麻戴孝,以臣子之禮,送後主之靈至墓地。
周羅睺行晉、绛、呂三州諸軍事,進兵圍剿。
結果在戰鬥中,周羅睺爲流矢所中,不治而死。
追贈柱國、右翊衛大將軍,谥號曰“壯“。
子仲隱、仲安。仲安曾位上開府。
仲隱字孟修,初以補獻皇後挽郎起家。
隋大業八年,授房陵郡東曹掾。
唐武德四年,授柱國、平州刺史,同年又遷蓬州刺史,
仍授大將軍、平輿縣開國公,食邑1000戶;
<83>周法尚(554-612)字德邁,右光祿大夫。
周法尚是周炅的次子,少年受家庭影響,果勁有風概
以攻進右光祿大夫。
率舟師渡海征高麗,在軍中病死,時年58歲。
追贈爲武衛大將軍,谥號曰“僖“。
周法尚有子6人,其中以周紹範最爲知名.
<84>周紹範在隋大業三年(613)即起家爲官。
太宗李世民即位後,周紹範于貞觀五年襲爵谯郡公,
累遷殿中大監、右屯衛將軍,貞觀七年加授左屯衛大將軍,
是年卒,谥曰敬。有子名道務。
被唐太宗招爲驸馬,以臨川公主嫁之。
周道務曆官營州都督、檢校右骁衛將軍。死後谥號曰“襄“。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