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和张氏议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万岁爷。”
这时候,刘瑾不知道从哪里冒了出来。郑德奇怪的看了他一眼,“你怎么跑这儿来了,难道是阴魂不散吗?”
他颇觉的有些无语,虽然将刘瑾打发去了司礼监。可好像无论自己在宫里头走到哪儿,这老家伙总是会突然从哪冒出来怒刷存在感。
刘瑾笑呵呵的道,“奴婢就是万岁爷的影子,如影随形倒也在理。”
郑德被刘瑾这番话噎的实在不知说什么好,最后只好无奈地指着他的鼻子骂了这么一句,“你这老东西,跟快狗皮膏药似得甩都甩不掉。”
刘瑾浑然不以为的谄笑道,“奴婢可和狗皮膏药可没什么相同的,只是恰巧路过此处,听闻圣上在此,怕有什么吩咐,便赶紧的过来了。”
信你才怪!
郑德突然想起一件事儿,便对他吩咐一句,“也罢,朕这里刚好有件事儿需要你去做。你去通知王廷相到坤宁宫见驾。”
“奴婢遵旨。”
刘瑾倒是乐呵呵的答应下来,又一溜烟跑了。
看的郑德直摇头,这个老东西,倒是比年轻人还蹦跶。
前往坤宁宫的路上,郑德突然对李青舫问了一句,“宫里头的菜户多吗?”
对于皇帝的这个问题,李青舫也也不知该如何回答,最后也只能给出一个模糊的答案,“或许有数百人吧,奴婢也不是太清楚。”
郑德点了点,毕竟这事若不是专门去调查,恐怕没人清楚有多少人。所以没有再多问什么,直接进了坤宁宫。
“皇儿今儿个怎么来母后这里了,是不是有什么事儿啊?”张氏看着坐在一旁的郑德笑着问了一句。不仅让后者有些尴尬,他每次来坤宁宫还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
“母后,儿臣决定在宫里头设立一个内务府,统领二十四衙门,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哦?怎么突然想起设立一个内务府了?”张氏疑惑地看着他,“二十四衙门自从老祖宗设立后,一百年下来不都挺好的吗?”
“母后不觉得这二十四衙门里头的人数太多了一点吗?”郑德看着自己的母亲,“根据估计不下五万人之多,而宫里头真正的主子又有几人?不过十几人而已,一个人对应着五百名奴仆,宫里头真的需要这么多人伺候吗?”
张氏闻言也是吓了一跳,身为后宫之主的她,还真不知道皇宫里头竟然有这么多人,当然也跟她平时没有在意这些有关。
“这五万多人的俸禄加上宫里头的用度,每月耗费不下十几万两白银,一年则需要一百多万两银子。而天下又有多少百姓连一日三餐都解决不了,皇家如此奢靡浪费又会让天下人如何看待?”
张氏闻言也点了点头,他自己宫里头的用度除去其他供用,每年也仅有一千两银子,再加上太皇太后以及其他几位太妃的花销,估计一年也不超过三千两银子。若是加上其他用度,就算往最多了算也不超过一万两白银。和宫里头那一百万两白银的开销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的确太过奢靡浪费了。
“皇儿想怎么做?”张氏看向郑德,经过后者这么一算账,她也觉得这么多人实在没有必要。
“儿臣设立内务府的目的便在于此,将二十衙门整顿合并,将里头的闲人冗员裁撤掉。”郑德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张氏点了点头,“照儿长大了,这事你放手去做吧,母后回头我给你皇祖母说说。”
按照中国男主内女主外传统,两宫太后才是后宫之主。得到张氏的首肯之后,这事儿做起来自然顺当不少了,郑德这颗心也算落地了。
“既然裁掉一些人儿,自然应该选些人儿入宫。尤其是你居住的乾清宫,都是些粗手粗脚的太监,不如选些秀女入宫如何?”
上次郑德将乾清宫里头的宫女赶了出来,他还以为是这些宫女年纪大了,不合自己儿子的意思。所以趁着这个机会,想要旧事重提。
“母后不是已经答应儿臣守孝三年,不婚不娶的吗?”
听了郑德的话,张氏却是笑着道,“只是添些宫女而已,又没有让你大婚娶妻,又有何不可?”
“这……”郑德顿时无话可说了,毕竟张氏说的也没错,不过怎么感觉被人钻了空子似得。
郑德还想说些什么,张氏却态度强硬地说了一句,“好了,这事儿就这样定了吧!”
郑德也只能无奈的答应下来,他可不想再和上次一样和张氏吵架了。
“对于内务府总管大臣的人选,儿臣决定让朕的御前秘书官王廷相当任,不知母后意下如何?”

“让外臣当任内务府总管大臣是否有些不妥?”张氏微微蹙眉。
郑德笑着解释道,“就是因为内务府打理宫里头的所有事情,所以让外臣或则内臣单独主管都不是太妥当的事情。所以朕才想到让王廷相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一职。副大臣让司礼监秉笔太监王岳当任,另一名副总管大臣朕决定让女官担任、这样也可以相互制衡,不会造成一方独大。”
张氏闻言点了点头,觉得皇帝说的也的确不错,不过让女官担任副总管大臣是什么情况?
看了郑德一眼,不免担心地问了一句,“女官担任内务府副总管大臣,这是不是不太妥当,或则是换个官号什么的。”
郑德笑着摆了摆手,“没事的,只是官号而已,有没有品级之类的,谅朝中那般大臣也说不出什么来。”
“这官职没有任何品级吗?”张氏实在有些搞不懂自己儿子的想法,“那如何统领二十四衙门呢?”
郑德明白张氏的疑惑,解释道,“以后宫里头的宫女宦官都没有品级,一群仆役弄到官职品级来又有何用,省的他们仗着自己的身份仗势欺人。”
张氏点了点头,也觉得自己的儿子说的的确有些道理,一群仆役弄到品级官职来干嘛?
“至于人选,朕决定让李青舫当任另一位内务府副总管大臣比较合适,不知母后的意见?”
“青舫?”张氏儿没想到皇上中意的竟然是自己宫里头的人儿,不过皇上怎么认识的这人?抬头疑惑地看向了郑德,后者会意的将尽早发生的事儿说了出来。
“真是一对苦命鸳鸯。”张氏轻叹一声,接着又说了一句,“既然陛下中意她,就就让她主管宫里头的事儿吧。”
“母后,儿臣有件事情想和母后商量。”
看着郑德略显犹豫的神情,张氏有些奇怪,“皇儿,什么事情让你这么为难?”
“朕想将宫里头几位王叔的母亲送到他们的封地那里去,还望能够得到母后的首肯。”郑德将这事儿说了出来。
“这……”张氏闻言显得很是迟疑,“我朝好像还没有先例吧,这会不会有些不太妥当。”
“这些太妃虽然在宫中享受荣华富贵,衣食无忧。但没有子嗣常伴身旁,长年孤苦无依,却是比普通人还可怜。所以朕才有此想法,还望母后成全。”郑德起身拱手一礼,言辞恳切道。
张氏闻言也是心软了,毕竟这些太妃都住在宫里头。抬头不见低头见,对于他们的境况也是知道一二的,也知道自己的儿子所说非虚。
迎着郑德殷切期盼的目光,轻叹一声,“也罢,母后这次破例同意了,只期望祖宗地下有灵不会怪罪于我吧。”
郑德虽然是无神论者,但还是笑着宽慰了一句,“母后乃是行的大善之事,祖宗肯定会为我皇家出了一位如此好的儿媳感到高兴的。”
“油嘴滑舌的。”
张氏笑骂了一句。不过显然经过郑德这番开导,倒是感觉浑身轻松了不少。
“母后,内务府总管大臣王廷相、副总管大臣王岳、李青舫都在外面候着呢。母后是否也应该跟他们见上一面?”
张氏也明白郑德的意思,点了点头,“也好,让他们进来吧。”
很快,三人这人领着进来了。
对于太后张氏,他们可不敢对郑德一般这么随意,直接行跪拜大礼。
“臣王廷相(奴婢王岳、李青舫)叩见皇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起来吧!”张氏摆了摆手,“你们今后身为内务府正副总管大臣,宫里头的事儿都由你们管着。以后凡是都机灵点,莫要做出什么逾越规矩的事儿。否者即使有皇上帮着,哀家也定不饶你。”
虽然太后没有点名说谁,但王廷相明白这肯定是对自己说的。毕竟是一个外臣担任内务府总管大臣,若是做出什么秽乱宫廷的事儿,这不仅仅是给皇家抹黑,也是让皇上难堪。
“以后后宫的事儿就有青舫主持吧,至于其他的你们两个看着吧!”张氏想了想,直接定了调,将后宫的事儿直接分给了青舫管理,显然还是不放心王廷相这位内务府总管大臣。
郑德倒是没有想到自己的便宜母亲竟然会这样安排,不过张氏身为后宫之主也的确是有这样的权利。
他想了想,倒也没有觉得不妥,便点头答应下来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