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王眷思的家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午夜十二点的时候,王鑫满脸苦闷的用意识秒杀着。
他真的是要恨死那些活动策划者了,干什么每次活动都得安排在零点。
搞的他经常需要半夜熬夜到零点进行秒杀,要不是因为他意识秒杀速度特别快,基本每次都能秒到那么一两件,他也不会天天这么熬着。
可是再这么熬下去,他都有点担心自己会不会提前脱发什么的。
“又是一分钱十斤米到手!
好困呀,总算可以睡觉了!”
王鑫捂着嘴打了声哈欠,眼角溢出现生理性盐水,然后就倒头睡下去了。
年纪小的人总是觉得缺觉,自然是容易入睡的很。
……
第二天,王大牛继续请假去镇子上了,他想的很好,反正现在还没开始算工分,所以请假也没什么损失。
要是等过段日子再请假去镇子和姑奶奶商量事情的话,说不定就得少一天的工分,所以当然还是趁现在还没正式开始算工分,请假把事情说定了。
柳梅则是和正常一样上工,只是在田里的时候,特地跟王媒婆走得比较近,把自己的一些要求想法什么的跟她絮叨絮叨。
至于王铁柱,他有些心不在焉的,时不时的还往张家村的方向眺望着,估计内心应该相当焦虑。
王鑫在家里喂完鸡之后就开始给自留地里的红薯和蔬菜浇水,他得在太阳变烈之前把水浇完,然后回去睡个回笼觉。
没办法,懒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克服的。
更何况相比较于以前,他现在已经算勤劳的了,以前他可是能不下床就不下床,能不吃饭就不吃饭的人。
一个地方住了一年半载,都不知道对面住的是谁!
唯一比较熟的只有外卖员和快递员。
……
镇子上,王大牛带着一些以前攒下来的,不能吃喝的零碎礼物。
一路上问了好几个人,这才摸到他那姑奶奶家。
毕竟,他以前也从来没见过他那姑奶奶,后来更是从来没有来往过,又怎会知道他姑奶奶家的具体位置呢?
现在了解的这个大体方向还是从王红军那边得知的。
那是一座略显破败的二进小院子,相比较于周围其他院子里的喧嚣声,这个院子显得格外的静谧。
里面没有一丝一毫的声响,静若无人。
王大牛略有些忐忑的伸手在那浅朱色的大门上敲了两声,随后还有些担心里面的人听不见,声音稍微放大了些,叫了两声姑奶奶。
过了一会儿,院子里面传来了缓慢的踱步声,踱步声伴随着一声一声拐杖的敲响来到院门口。
随着后面木栓的拉开,一个头上插着木簪,身上穿着青灰色棉布衣衫,脸上面无表情的阿婆出现在王大牛的面前。
面对这样一个陌生人。
王大牛张了张嘴巴,最终声音有些轻的叫道:“姑奶奶!”
“姑奶奶?
你是哪家的?
我都忘了,除了王耀祖家的,应该没人该叫我姑奶奶了!
怎么,几十年都没见面了,突然过来有什么事吗?”
一个人住着,自然要坚强些面对周围的流言蜚语,也要坚强些面对周围人的怜悯。
所以,她的性子早就磨得坚韧多了!

刀枪斧凿都难以伤害。
至于亲人,三十来年没有来往的亲人,跟陌生人又有多大区别?
“姑奶奶!
我爹他去世好多年了!
我……”
面对这样的姑奶奶,王大牛都不知道自己该怎么开口了。
“我知道,当年他媳妇还请我过去吊唁,不过我没去。
有什么事你就说吧,念在亲戚的份上,只要不过分……”
几十年不来往的亲戚,突然带着一小包东西过来拜访,除了有事相求,还能有什么其他情况吗?
这点常识,是个人都知道!
就跟多少年不来往的同学突然艾特了你,除了新婚请帖,还有其他事吗?
“我……我家小子想要上学。
但是家离这边学校蛮远的,不知道可不可以在您这边借宿一段日子。
粮食住宿费什么的,我们肯定是会按时交的,虽然边上的大院也可以住。
但到底,还是亲戚家放心些。”
刚开始说,王大牛的确也有些迟疑,但是说开了就好了。
“上学?
也对,你家老宅都被你老子给霍霍了!
上学是好事呀,多念点书,总比大字不是一个来的好!
愿意过来住就过来住吧!
住宿费什么就算了,不过口粮自己带足了,老婆子我每个月也就那点供应粮,养不起一个孩子。”
王眷思当然不会容不下一个孩子,只是有些事必须得说开了。
她是城镇户口,所以每个月是有固定的粮油之类的票卷的。
一个人的票卷有限,基本也就够一个人日常饱腹,多个农村户口的住着,可不会给你多发一厘的粮票。
所以,必须得自己担着口粮。
如果是十几二十年前,家里多个人倒是无妨,反正只要有钱就能买到粮食。
可是现在不行了,再有钱,没有粮票也是买不到粮食的。
她一个老太婆,可不敢没事去黑市当中跟别人做生意,自己凑合着够吃就行了。
“自然,自然!”
王大牛一边连连道谢,一边好似这才想起自己带过来的东西,说着就要把那个包裹递给王眷思。
王眷思摆了摆手:“你们家都被你老子霍霍成那样了,能有什么东西!
这点家底,自己留着用吧!”
不说她当年出嫁的嫁妆,就是她嫁的丈夫家底也是很厚实。
李家虽然只是商户,但也正因为是商户,家里并不缺钱银。
她丈夫死后,她一个妇道人家也不好出门经商,更何况她对这些也是一点都不懂,所以只能把原本的商铺货物之类的都低价出手。
如果她孩子没死的话,说不定她会把所有的钱银都拿去买地,可是她孩子都已经死了,就一个孤家寡人,买地又有什么用?
留给谁呀?
也正因为如此,土地收归国有的时候她没受到一点损失,家里钱银自然是一点都不缺。
不说金银之类的,就是英镑法郎,乃至于国民币,银元什么的都是一点都不缺。
手里甚至还有不少其他国家的股票债券呢,只可惜现在也兑不出去,放在家里跟废纸一样。
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