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当年,我也是名媛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秒记住【】,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因为路程不远,总共也就三五个街道的距离,所以王鑫大概七点十五就到了自由市场那边。
那时候,自由市场里的人还很少,只寥寥无几几个人零散着在那边摆着摊子。
在自由市场里卖东西的,大多数都是周边农村人,或者一些有门路,前往农村当中收货的人。
周边村子离这边还是相对较远的,夜里也不好赶路,所以自然会稍微迟些过来。
王鑫离得近,总共就十分钟左右的路程,可不就来的早吗?
只见他刚站到昨天摊位那边没几分钟,姚大娘就兴冲冲的赶了过来。
不但自己赶得过来,边上还带了个年纪跟她差不多的大爷。
那大爷看着就是个读书人,被姚大娘拉着,好像还不是很情愿的样子。
这时候,王鑫已经把东西都放好了,一些零碎小东西,也趁着周边没人,放到了自己带着的那堆东西里。
见姚大娘过来,连忙招呼姚大娘坐到自己边上,把手里东西逐一给她看。
至于她带来的大爷,直接被王鑫给无视了,这大爷一看就是被姚大娘拉过来提东西的,所以,没必要招呼。
“大娘你看,这边是20斤米。
这是杏仁露,这是甘油,还有凡士林,都是上海老牌子产的。
……
对了,半斤烟丝也给你带了。
你看看这价格!”
“没问题,就按昨天说的来,你要的工业票和布票我也都带来了。
除了烟丝,剩下的一共是四十三块钱。
你那半斤烟丝还不错,我家老头子应该会喜欢,给你算一块钱一两怎么样,半斤就是五两,算五块钱总共是四十八块钱。
这边是钱,另外还有五张工业票和三尺布票,你都看好了。”
姚大娘先是摸了摸米,感受了一下干湿度之后又掂了两下,很是满意。
接着又把其他东西注意看了一下,发现东西都很不错,比她想象当中还好。
这才面带欣喜的从自己怀里掏出一个小布包裹,数了两块钱拿出来,剩下的都递给了季越。
王鑫稍微点了一下,发现钱票无误之后,就把东西都推给了姚大娘,只留下了十几斤米。
剩下的十几斤米是要留给昨天跟他打招呼的那四个男的。
姚大娘看东西的确不少,连忙招呼她老伴过来帮她拎米,她则挎着小竹篮把那些个杏仁露、凡士林之类的东西装好。
然后才站起身子打招呼道:“小伙子,那我就先走了。
对了,你以后出摊有什么习惯吗?
就是什么时候会来,什么时候不会来之类的。”
“周六周日有可能会来,但如果有事的话也不会来。
除了周六周日,剩下的日子应该是肯定不会来,所以如果你想要什么东西,可以周六过来看看。
说定了,我周日也能直接帮你带过来。”
王鑫虽然不觉得上课是什么负担,但是也不想见天的往这边跑。
俗话说的好,淹死的都是会水的,自由市场这地方,肯定还是不那么安全的。
来的太勤太打眼。
所以他才会说每周来两天,而且也不能肯定一定来,如果发现情况有什么不对劲的话,他说不定就会不来了。

“也好!
那下周六或者下周日可以给我再带二十斤的米吗?”
姚大娘连忙又蹲下身子问道。
王鑫还没来得及回答呢,姚大娘边上跟着的那个大爷就拉了拉她衣角,小声的说道。
“桂娟,家里现金不多了。
工资得下个月才能发。”
“对呀,我都忘了,小伙子,咱们可以以物易物吗?
就是可以用金银之类的代替钱付账吗?”
姚大娘这才想起他们家跟以前不一样了,现在金银不让流通,只能用纸币,而他们家还真没什么纸币。
连忙又问道。
“你们为什么不去银行换呢?”
王鑫还真不是很想接受金银,因为这一类东西实在难以变现,而且白银以后贬值的还蛮厉害的。
当然了,银元除外。
“咳咳!
你也知道,财不露富嘛!”
“可以是可以,但是我只接收黄金或者银元,银锭子之类的东西不接受。
而且价格跟银行一样。”
王鑫犹豫了一会儿,觉得屯点黄金也没什么问题。
“那没问题!
小伙子,那咱们就说定了,下周还在这见面!”
姚大娘这下总算开心了,一只手挽着竹篮,一只手挽着老伴,两人相互依偎着走出了自由市场。
……
后福巷一个三进院子
那里,就住着姚家三代人。
姚大娘,姚大娘老伴,姚大娘公公婆婆以及三个儿子,两个儿媳和一个女儿。
姚大娘昨天回来的时候,就已经把当天的事情和其他人都说了一遍。
虽然大家都觉得可能性不是很大,但是大早上吃完早饭之后,还是颇为期盼的坐在家里等姚大娘回来。
万一是真的呢。
家里细粮都已经断了小半个月了,每天喝那粗粮粥,他们隐约觉得自己嗓子眼都被灌粗了许多。
约莫将近八点的时候,姚大娘和她老伴终于开心的回来了。
一进家门,就颇为大声的宣告起来:“大家都在吗?
我昨天说买的东西可都买回来了,那个小伙子说的都是真的,快过来看。”
话音未毕,家里婆婆和两个媳妇以及小女儿就赶了过来。
至于公公,公公不太好意思过来,三个儿子则是上班去了。
几个人一起把姚大娘围住,翻看着她竹篮里的东西。
“天哪,这是宫灯的杏仁露。
自从离开沪海之后,我就再也没有买到过了,咱们这边百货商场里只有蛤蜊油。
那东西实在太油了,用着不舒服的很,没有杏仁露来的清爽。”
姚大娘的婆婆颇为惊喜的拿着那瓶杏仁露笑着。
她当年也是沪海滩的名媛,自从家里发家之后,就一直长居在沪海那边。
要不是后来家里败落,说不定现在也还住在那边呢。
即便如此,即便她已经年近七旬,依旧还是爱美的,甚至于保养的还算不错,隐约看着不超过六十岁的样子。
要不是因为这些年许多东西根本没处买,许多补品美容之物也没办法补充,说不定还能看着更年轻些。
手机用户请浏览www.xiaoshuodaquan.com.com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