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学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更
沿着南大街往前走,街上没有占道经营的,这是端木望的规定,一些小摊小贩的也被规整到了一处。这对于新和这样的一炷香可以沿着城墙绕上一圈的小县城来说,居民的方便与否问题也不大,但却使整个街道宽阔了不少。
一阵阵的秋风带来了丝丝凉意,这却也是山货交易的最好时节。
端木望一路走过,没有任何的停留,但在快要到南门口的时候,一阵声音却引起了端木望的注意。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一个敦厚的声音朗诵到。
接着童稚之声也跟着读了起来:“子曰:学而时习之……”
这里原本是一座破庙,因为新和的衰败而破落了,随着新和的再次兴起却没有兴盛起来,只不过现在被改为了新和学堂。
先前端木望的公函,让中山学正很是高兴。为此特地亲自带着人到了新和。
和端木望一商议就将这庙作为了新和学堂所在。
不管什么时候,对于一个地方官的政绩来说,最为重要的几个方面可以归纳为里子和面子。这里子指的是安全不出事情,也就是所谓的守土有责;而这面子就是赋税和教化了。
所以能够设立学堂在地方官的眼中绝对算得上是一件大事。这中山府的学正辛万里约莫五十岁左右,虽然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但从来不懂官场是非的他对于升迁也看的很淡了,前前后后也做过很多地方的学正,知道教化的作用。
在接到端木望的公函后,和王知府略作商议就带了几位举人过来了。
此时的大嘉国的科举制度和大明朝很相似,分为府试、院试和省试以及殿试。这举人已经有了做官的资格,但大多一辈子只能在学正、县丞等佐官中混,也许混上一辈子也混不到一个七品的品阶。
在端木望的保证办学所需供给,只要每次的考试合格就免除学费以及每人每天提供一顿带荤腥的午餐的条件下,辛万里很是爽快了留下了五名举人作为新和县学的师资。
端木望问听这学堂里的读书声,有些向往,索性拔腿进了学堂。
“见过大人。”这人氏辛万里带过来的教员之一,但是叫什么名字,端木望确实忘了。
“免礼,学生们在干什么了?”端木望看着满院子里十余个学生分散各处,有些年纪大的估摸着已经有十二三岁了,而年纪小的也就七八岁而已。
此时采用并不是后世通行的班级制,而是更像研究生教育中采用的导师制。即一名老师带着十几名学生,负责这些学生的方方面面。从这方面来说,儒家所提出的“五常:天地君亲师”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他们基本上没有什么基础,都是从最基本的识记和背诵开始开始,这会儿正在背诵了。”夫子回答说。
“有没有资质特别好的?”闲来无事,端木望也就想聊聊天。
“目前看来倒是有几个记忆力比较不错的,就是不知道后面怎么样了。”

“那这些都是本地的孩子吗?”
“大部分都是,只是因为大人说需要考试,很多蒙童都被拒之门外了,我们是不是可以扩大一下招生的规模?”夫子问道。
“你们这里主事的张学正在不在?我正想和他商量一下这件事情。”
“我这就去请他过来。”
很快,一位穿着青色长衫的儒生就过来了,有些瘦削的脸上显得精神很好。
“见过大人。”
“免礼,你来说说这新和县学目前的状况怎么样?”
“大人是这样的,这新和县学目前有学生一共四十六人,都是通过考核后进来的,其中还有三名童生,是今年从中山转回来的。”
“那你觉得目前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张学正略作思考,朗声说道:“夫子说‘六艺’,限于目前的场地,我们是做不到的,所以能不能恳请大人为县学另觅新址?”
“可以倒是可以,只不过新和县城就这么大的地方,县城你是摆不下了,要不这样吧,我看着地方一来是有些窄小,二来原本也就是一座庙,要大规模改动的话也没有那个必要。要不在城外另觅一处作为县学的新的办学场地你看如何?”
张学正就有些作难了,说道:“这好是好,就是有些不大方便蒙童。”
端木望立时想到了后世的解决办法,说道:“要不这样吧,这里留下十岁以下的,由我另找人对这些进行启蒙,而通过考核的就另觅新址,学正觉得如何?”
“我也是这样想的,就是这样一来,这花费就大了,这不说前期的启动资金,就是后面的维持都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这些你就不用多做考虑了,这每月收取的卫生费就够了。”
张学正大喜。
说干就干一般来说不是端木望的行事风格,只是最近发生的一系列的事情让他觉得总是欠缺了什么,而且这心里也隐隐有一种他在新和时日无多的感觉。
所以当即就拽着张学正出了城门。
“大人,这是一块好地方。”张学正指着离城不远的一个小山丘说道。
“哦,这是为什么?”
“你看这里,这官道从这里绕了一下,路的另一侧就是河流,这里背靠着莽莽的中山山系,一直连接到了云华山,而且这里是朝南略微偏东,正对面的山势也拱卫这这里,是一出上佳的适合学校的宝地啊!”
“只是这里四处都是坟地,这样有些不好吧,而且这坟地迁移起来也不大方便啊!”端木望有些不解了。
张学正反而笑道:“哈哈,大人这就算是多虑了,凡是坟地多的地方,风水一般都不会太差。”当然张学正也有一些没有说完。
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端木望没有想到,他在新和县做的最后的一件事情,竟然是他官僚生涯当中最为出色的一笔,这或许是无心插柳之举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