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人比人气死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寒天催日短,风浪与云平。
贞观十一年九月,北风呼呼的刮,长安城已提前进入冬日的寒冷。
寒风不断吹打着已经染红的枫叶,树叶随风飘落,让整个长安城显得有些萧索。
街道上的行人缩手缩脚显得行色匆匆,是乎想赶在寒风吹到脸上之前享受家的温暖。
正在此时, 传来一阵呼喊:“八百里加急,闲杂人等赶紧让开……”
随即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由远及近,朝着皇城飞驰而去。
皇城之内,政事厅!
李二陛下端坐于首,面前的案几上正摆放着几份奏折。
此时李世民正捧着一份奏折正看得入神,时而虎目精光闪闪, 时而眉头微微蹙起, 可以看出他此时的心情并不平静。
这样的状态已经保持了一个多时辰了,能让一向荣辱不惊的李二陛下如此失态,可见奏折内容的震撼。
一众大臣即使跪坐着有些腿脚麻木,气血不通,却也大气不敢喘。
尚书左右仆射房玄龄与高士廉闭目养神,犹如老僧坐定。
要不是时不时用手抚一下颌下的胡须,还以为他们睡着了!
卫国公李靖与英国公李绩正襟危坐,身板挺直,还是一副将军的作派。
赵国公长孙无忌不时抬头观望,好像在揣摩李世民的心思,只是不时轻呷一口茶水显示了内心的烦躁。
中书侍郎岑文本站立在一旁,全神贯注,深怕听露了李二陛下的圣御。
屋外寒风瑟瑟,厅内沉寂而压抑。
其实在座的众大臣都已经大致知道李二陛下面前奏折的内容,毕竟上报给李世民的奏折都要先经过他们的审验。
如果按照程序,李二陛下只要确定同不同意他们商议的方案就行, 哪知却被李二陛下直接留了下来,这让他们深感意外。
又过了好半晌,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折, 锐利的眼神在众人脸上一一划过,这才缓缓的吐出了一口气,沉声问道:
“此次出征吐蕃,大唐威武之师壮我国威,朕心甚慰,同时也暴露了许多的问题。”
“这几份奏折内容繁多,不宜全部马上做出决断,诸位且先说说侯君集御下不严、放纵士兵烧杀抢掠逻些城百姓一事如何看待?”
话音刚落,英国公李绩便开口道:“侯君集放纵士兵烧杀抢掠投诚百姓,致使全城大乱、军纪废弛,影响极其恶劣,将会导致大唐日后的征战极为艰难,臣以为,应当押解侯君集回京交由大理寺审理,以正军纪。”
大唐军方各将领,其实并不是一团和气,侯君集与李绩一向不怎么对付。
虽然李绩的官职更高,资历更深, 但侯君集依仗李二陛下的宠信, 一向不将李绩等瓦岗降将放在眼里。
甚至时常与旁人拿李绩降将的身份说事, 言语中颇为不屑,是以两人的关系极为冷淡。
当然,话又说回来,巨富之家出身的李绩,又何尝瞧得上一身痞气的侯君集?
因此,虽然李绩一向以低调内敛的性格著称,但有机会能够打击到对手,李绩当然不会放过,何况这也是证据确凿的事。
谷袹
此次西征,李二陛下任命侯君集为行军大总管,统帅全局,大家都以为这次是一次刷功勋的好机会,哪知侯君集却捅出了一个大娄子,李绩又怎能放过?
对于侯君集的纵兵行为其实大家还是有些不解的,毕竟以侯君集的资历和地位还达不到‘自污’的地步,都显得不可思议,这也太目无军纪了!
别人可以落井下石,但长孙无忌却不行,毕竟同为太子阵营的人,两人一文一武,可以说是太子李承乾的左膀右臂。

如果侯君集倒下,相当于李承乾自断一臂,投资在李承乾身上这么多,长孙无忌当然不甘心。
只见长孙无忌干咳一声,清了清嗓子,大家知道,恐怕这位怕是要护犊子了。
果不其然,长孙无忌瞄众人一眼,说道:“侯君集虽然有错,但也只是在于枉顾军纪、不严于律己,损害了大唐的形象,属于御下不严罢了,罪不至此,依微臣看,忠义侯杨帆罪责更深。”
“其一,忠义侯故意斩杀吐蕃降臣,恐怕会引起西域诸国惊惧,如果大唐日后与西域各国交战,谁还肯率部投降,这对大唐极为不利;”
“其二,忠义侯身为下官却敢当众违抗军令,简直是藐视军法,军队远征,自当上下一心,无论对错,应当按照上官命令行事,杨帆公然违抗主帅的命令,甚至煽动督运营所部对抗主帅,若是任其胡作非为,军纪何在?”
“其三,忠义侯为贪慕军功,拒绝禄东赞率吐蕃余部投诚,置吴王殿下于险地,实乃藐视皇族,罪不可赦。”
作为老狐狸,长孙无忌当然知道避重就轻。
既然侯君集罪责证据确凿,想要救他,只有让大家的注意力从他身上转走,而杨帆就是一个很好的替罪羊。
再说,长孙无忌从杨帆身上感受到浓浓的威胁感,当然不是威胁到他自己,而是威胁到他的儿子长孙冲。
众所周知,在杨帆未出现之前,长孙冲一直是长安城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儿子从小聪明慧敏,才华横溢,又被陛下看重,更是娶了李世民的嫡长女长乐公主为妻,可谓是大唐官场之上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未来不可限量。
假以时日,儿子长孙冲必然成为年轻一辈的代表人物,像他自己一样成为帝国的重臣、支柱。
但是自从杨帆犹如彗星一般崛起之后,耀眼的光芒彻底将长孙冲掩盖住了。
论身份,杨帆远不如长孙氏这般高贵,可杨帆声誊却更高,在民间之中,杨帆菩萨心肠的名声广为流传。
论才华,诗才无双更是的杨帆的称号,即便是大儒孔颖达也曾发出天下才华十斗,忠义侯独占八斗的感叹,虽然有夸大之嫌,但也远非长孙冲所能比拟。
论能力,杨帆每每做事,根本不拘泥于形式,总是能举重若轻的把事情办好,从这一点上来看,性情温和,循规蹈矩的长孙冲差之甚远。
论官衔爵位,原本两人的官职都属于四品官员,也算是旗鼓相当,一旦儿子长孙冲继承了他的爵位,还能够压杨帆一头,可现在就不一定了。
从奏报上来看,杨帆那小子居然以几千兵卒大破吐蕃几万大军,简直是不可思议。
一旦携灭国之功回来,虽然可能由于太年轻不一定能够授予国公之爵位,但在官位上更进一步那是板上钉钉的事。
如此军功让杨帆在军政两界的影响力更是一时无两,自己的儿子长孙冲拍马比不上。
略有安慰的是,自己儿子长孙冲尚的是李二陛下的嫡长女,属于最受宠爱的公主。
可杨帆那小子也不差呀,不仅是‘娶’公主,而且高阳公主的受宠程度也是排在所有公主前三的。
最后一比较起来,长孙无忌无奈的发现,自家儿子除了出身比较好以外,似乎每一样都比杨帆那家伙差上一些,这样长孙无忌怎么接受得了。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