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曲江流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几日后,王宇浩定制的容器已经送到,一共五十只。
随后他将那几桶酒和药物得混合液体送到作坊进行最后一道工序——蒸馏。
蒸馏出的液体就是花露水的,等蒸馏完毕后,送到侯爷府。王宇浩几人就在房间里进行灌装。
房间里香气四溢,仿佛置身花园之中。灌装这个活显然不适合男士,三个女人在那里忙的不亦乐乎。
张家老四如今已经是府上的常客,作为张家经商天赋最好的人,如今已经拜倒在肥皂和五粮液的丰厚利润之中,现在看到姐夫又发明了一项新鲜事物,商人的直觉告诉她,这件事情她一定要参与。
每灌好一瓶,王宇浩就用白绢包裹好的软木塞住瓶口,防止挥发,王大宝经过特许进入内院,负责递瓶子,工作完毕,五十个小瓶子堆了满满一桌,让人很有成就感。
“这几天多亏了小蕊,不然这个东西还真弄不出来,这几瓶送给你,平时滴几滴在身上,防蚊虫的。”王宇浩在张家姐妹的注视下将几种香味的花露水各挑一瓶,送给了她。
小蕊看了看张佳倩,她点头示意,然后小蕊飞快地捧起几瓶花露水,塞进了怀里,甜甜的说道:“谢谢小侯爷!”
看到大宝眼巴巴的目光,王宇浩也顺手拿了一瓶:“这瓶给你,花露水男女都能用,出去忙吧!”
“谢侯爷~”说完蹦蹦跳跳的跑了出去。
“姐夫,关于这个花露水,我想和你谈谈~”张雅琪见时机成熟,开口商量花露水的合作销售。
“我知道你要谈什么,老规矩,还是由你家出原材料,侯府出配方和地,利润还是五五分。”王宇浩笑呵呵的说道。
“相公,妾身觉得随着侯爷府产业的增多,不能光放在父亲的百草堂,毕竟那里是专门卖药的,是吧?”
王宇浩沉吟了一下,的确随着侯爷府资本的增加,自己以后根据系统弄出的东西会更多,以后还要投资酒楼等等不能都指望丈人,还有自己以后的布局。
“夫人说的极是,等会通知一下乔管家这一段时间留意一下,长安城里有没有什么上好地段的店铺转让的,我们侯爷府出钱将它盘下来。”
“虽然盘下长安城里的店铺,需要不少银两,但是听乔管家说,我们的作坊可以说是日进斗金,资金对于我们来说,不成问题。”张佳倩自信的说道。
“那么,这件事情就交给夫人了。”
正说着就听见院子外面的大宝在叫喊。说是程小公爷和段小公爷来了。正在前厅等候,王宇浩起身前去接待。
“大宝,你涂了多少花露水啊,不是叫你稍微涂一些就行了嘛!”王宇浩被守在门外的大宝好一通熏陶,这小子肯定出去显摆了。
“程兄!”
“王兄!”
“大表兄!”
“表弟!”
下面开始正题了,程伯献首先开口:“王兄,刚才我闻到你的那个下人身上有非常好闻的香味,说是你研究出来的新东西,不如让我们哥俩先见识见识。”
果然!王宇浩看了眼大宝,示意他将花露水交出来,王大宝此时暗自责怪自己嘴快,害得自己的花裤头被没收了。

“你说的是这个?”
两个狗鼻子凑上来闻了闻,瞪大了双眼,兴奋的说道:“就是这个,有了它,等会更能引起她们的注意了。”
王宇浩一头雾水,自顾自地问道:“什么他们?程兄今日来是找我去马球队的,不知大表兄今日是?”
程伯献和段瓒二人对视一眼,突然放声大笑。
段瓒指着程伯献说道:“他也不是来找你去马球队的,我们来找你是,邀请你去曲江游玩的。你看这风和日丽,那里景色怡人,正是游湖好时机。”
“咱们三个老爷们去游湖,会不会被别人误解?”王宇浩有些纳闷。
“去是咱们三个,到那人就多了,王兄不会没去过吧?”程伯献脑子不会转弯,楞楞的问到。
“表弟失忆了。”
“对,我忘记了,既然要出去游湖,我和夫人说一声,让她自己吃午饭,不必等我了。”王宇浩说完便起身要走。
被程伯献急忙拉住,一脸严肃的说道:“慢,王兄且说是与我商量马球事宜,不可说是去游湖,切记,切记。”
段瓒也在一旁打着颜色,王宇浩心中顿时明了,给了他们一个男人都懂的表情,他们才笑着坐下继续吹牛,不在管他。
王宇浩依计行事,不动身色,果然瞒过了房间内的三个女人。并叮嘱他少喝酒,早些回来,王宇浩内心非常惭愧。
这个年代,男人出行多为骑马,而王家身为开国元勋,曾征战沙场,马术尤为重要。王宇浩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锻炼,身体素质显著提高,在侯府第一护卫南宫问天的指导下,骑术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虽然还不能同这两个货一样,风骚的纵马扬鞭,但是小步快跑还是可以的。
长安城外的官道上,车水马龙,今天的三人穿着颇为讲究,不便疾驰,一路上但也显得颇为惬意。
在唐政府选拔官员的科举考试中,进士考试是科举中最难的一科。除通过礼部每年春季举行的全国笔试外,还要经过几道测试才能踏上仕途。正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可见之难。“岁岁人人来不得,曲江烟水杏园花”,而举子们一旦中第,对这样一件关乎个人、门庭荣辱的大事,自然是要好好庆祝一番的,庆祝的形式就是曲江大会,也称曲江宴。又因举行宴会的地点一般都设在杏园曲江岸边的亭子中,所以也叫“杏园宴”。
每逢上巳日(农历的三月三日),正赶上唐代新科进士正式放榜之后,踏着仲春的草色,踏青赏春阳光明媚。每当新科进士及第总要在这里乘兴作乐,放杯至盘上,放盘于曲流上随水转,按照古人“曲水流殇”的习俗,酒杯流至谁前谁就要执杯畅饮,并当场作诗,由众人对诗进行评比,称为“曲江流饮”。
后来“杏园宴”逐渐演变为文人雅士们吟诵诗作的“文坛聚会”。盛会期间同时举行一系列趣味盎然的文娱活动,引得周围四里八乡男女老幼围驻观看,好不热闹。而“曲江流饮”正是“文坛聚会”很风雅的一种行乐方式。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