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大型水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早晨,一觉睡到自然醒,人生一大幸事。
伸手摸了摸,没摸到人,王宇浩睁开眼睛看到张佳倩,正在对着镜子梳妆打扮,察觉到他醒来后。
“相公醒了,时间不早了,起床吧,你说今天要去地里看看,等会妾身陪你过去。”张佳倩起身服侍王宇浩穿衣服。
洗漱,锻炼,吃早饭。
王宇浩夫妇同乔管家一起,坐马车前往王家庄的土地上。
远远的望去,王家庄几千口老老少少,都在肩挑手提地在往地里运水浇地,王宇浩见到这么壮观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这劳动量比自己想象中还要大。
随即吩咐管家,将庄上的木匠全都找来,随后在他错愕的注视下,反回了侯爷府。
王宇浩首先花费了一万积分,购买了一百柄精炼铁锨,随后又在系统中花费了五万积分,打包购买了两座大型水车和两套水力磨坊以及相应的图纸。
他在侯府中找了一个空地,将这些东西释放了出来。随后带着图纸返回书房,仔细的看着图纸?
王家庄的一处院子内,一个年岁稍大的人手里拿着斧子,将一根满是树枝的木头,眨眼之间就变成了一根笔直的长木料,旁边的人都不由得夸赞。
其实这也不奇怪,这老头叫王广志,是一个木匠,在王家庄很有名气,就算在长安城里都小有名气,整个王家庄乃至附近村子的人需要做家具时,都会找他制作。
特别是他的雕花木床,更是长安城中的一绝,不少达官贵人家中成品之时,都要请他到家里打一张洞房用的新床,王广志就是靠着这门手艺养活了一大家子人,作为主家的王宇浩平时也不管这些。
现在这个季节也是他忙碌的时候,村民浇水需要木桶,他的抓紧时间制作不能耽误浇水,否则会耽误半年的收成。正在帮助村民制作木桶的时候,忽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在叫他,,当他扭头一看,原来是他的小儿子王小五,今年才十八岁,和其他四个儿子一样,跟着他学了一手好木匠活。
“什么事?”王广志停下手中的活计,顺手从旁边的大缸中舀了瓢凉水喝,现在天气挺热的,干一会活就会出一身汗,喝口凉水下去全身都是一激灵,舒坦极了。
“爹,侯爷府的乔管家来了,在家中等你呢,说找你有事。”王小五气喘吁吁的跑过来说道。
一听乔管家来了,王广志觉得有些奇怪,前段时间不是刚给侯爷府打过一些家具吗?扔下水瓢就往家中快步走去,不一会就到了家中,院子中的小桌子旁,乔管家正在那里喝着茶。
“乔管家,您老找我有事?”王广志疑惑的问道。
“不是我找你有事,是侯爷找你有事!”
“啊?!”
“别啊了,快随我去侯爷府,小侯爷等着呢!”说完便将他拉到了马车上,马夫急匆匆的往侯爷府赶。
这边的王宇浩,将水车和水磨坊的图纸准备的差不多了。在这期间已经吩咐下人将水车和水磨坊的木质构建和一百柄精炼铁锨,全部装上了牛车,准备运往河边。

小蕊来报,说是管家领着木匠已经在客厅等候了,王宇浩拿着图纸,走到客厅。
“小老儿,参见侯爷。”王广志冲着王宇浩深施一礼道。
“呵呵呵~不必多礼,本侯找你来是要为村民们做一件大好事。你过来看看,这是水车和水磨坊的建造图纸,上面这些东西能看懂吗?”王宇浩招招手笑着说道。
王广志接过图纸一看,就被上面的东西吸引了做工精密,如果能够造出来,可以节约村民很大的力气,而且能够增加灌溉效率。
他激动的说道:“小民看得懂,这可是大好事啊!多谢侯爷!”说完就对着王宇浩跪了下去。
“快起来吧,水车和水磨坊的构建,本侯已经命人装好了,等会就拉到河边进行组装,你和王木匠马上回去组织村民,准备工具进行组装,另外,本侯还有其他的安排。”
“是!老奴这就去安排。”说完又拉着看图纸入迷的木匠,赶往王家庄。
王宇浩则亲自带队将东西运往河边,车队很顺利的来到了目的地。
王家庄近五百壮劳力,不包括妇女,全部带着工具在河边集合,看到侯爷运来一车车的零件都在好奇是什么?有什么事情比给小麦浇水更重要。
几个年老的农民上前问到:“小侯爷,不知有何事,需要将灌溉浇水的活计停下来?现在可耽误不得呀!”看的出来他们很着急。
王宇浩站到一个牛车上面给大家解释道:“各位村民,现在牛车上拉的是大型水车,这个东西建成之后可以让大家不用那么辛苦的浇水了,具体本侯就不多说了,水车建好运作起来大家便知晓了,现在我安排一下任务。”
他顿了一下,接着说道:“一百个壮劳力在河边清理出一片平整的空地,同时跟着王木匠安装机器,其他的人分散开来,在地里开挖十条水渠,为了节省时间,水渠不需要挖的太深,好了大家忙自己的吧。”说完将那一百柄精炼铁锨发给了一百名壮劳力。
既然侯爷这么说了,那就开始吧。人多力量大,老少齐上阵,不到中午时分,两座大型水车便建造完成,当第一滴水被浇在水渠里的时候,村民们爆发出雷鸣般的叫喊声。纷纷对着王宇浩下跪行礼,感谢他制作出这个机器,减少了他们的劳动量。这样就不需要全家每天累的和狗一样的,挑水浇地了。
王宇浩顺便将他上午画好的小型脚踩水车的图纸给了王木匠,让他尽快制作出几个投入使用。提高灌溉效率。
在水车下面有一些顽皮的孩童正在利用水车上小木桶带上来的河水洗着澡,大人们笑呵呵的看着他们嬉闹,有些好事的凑在那里接水喝解解渴。
王家庄年长的一些老人,摸着胡须,脸上露出满足的笑容,活了这么大也没有见过这么省时省力的机器,这对于农民来说简直就是神器。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