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峰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攻打高州,意义重大。我欲亲自带军前往,诸位以为如何?”
李荣很久没有过沙场,终于忍耐不住。朱升把高州的重要性剖析的明明白白,能否成功地占据它不仅关系到救援都的成败,更关系到辽东日后的发展。
朱升能从一个百夫长坐到岭北行省长官,虽有时势的成分在内,大多却也都是一步步脚踏实地走过来的,事必躬亲早养成了习惯。尽管随着地盘的扩张,他渐渐地已经无法做到事必躬亲,学会了适当地放权给臣子们,但是如此大事,假之于诸将之手,他委实不能放心。
阵杀敌也是一种乐趣。
与敌人勾心斗角,斗智斗勇。准确地判断出敌人的意图,给以巧妙的还击。诱使敌人一步步了自己的圈套,围剿之、歼灭之。俘获敌人的主将,使其匍匐脚下。拔掉敌人的军旗,缴获为战利品。夺走敌人的土地、得到归降的军民。这样的成就感,言语无法形容。
尤其在敌人又是异族、本民族在他们的统治下已经忍辱偷生许多年的时候,在战场取得胜利,蹂躏昔日的强者,重现大汉的荣光,翻身做主人,更能叫人有一种自然而生的自豪感与扬眉吐气的骄傲。
当这种自豪与骄傲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人就会产生一种责任感。
责任感不是与生就来的。有基础,谈理想是值得尊敬的。没有基础,谈理想是令人发笑的。有了实力讲责任令人敬仰;没有实力去讲责任,只能是空谈。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为什么需要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呢?因为降大任,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
李荣如今的心态,就正在逐渐地向这个方向改变。
他在军中有着至高无的权威,在上都更是形同诸侯。他可以听从别人的意见,但凡是他做出的决定,没有人可以阻止。
朱升不发一言,只是请求随他一起阵。
洪洗象老成持重,明知不会起甚么作用,依然尽力劝解道:“主公贵为上都之主,千金之躯。当避免涉足险地。兵者,凶事也。且将来的高州一战,若无变局,我军已然稳操胜券,主公何必亲力亲为?择一大将统军,厮杀在前,主公运筹帷幄,调度在后。事若有急,也可权变。岂不是会更好一点么?”
。”李荣亲自前往,还有一个好处,——能够显出他对赤峰的重视。
“而今,沈阳阳战事才息,士卒们需要抚恤、犒劳、赏赐,辽阳城被毁坏的部分,需要修葺。
“千头万绪,都需得主公统调。将军若轻离平壤,各项工作势必陷入停顿,该如何是好?”
。”
李荣应朱升之请带他去前线,把这也可以说是一点小小的权术运用。
次的整顿上都吏治,便是朱升主要负责的。
他们报来的人选,如果得到通过,必然会对他们感恩戴德。所以,不能把所有的事儿,全交给一个人办。平衡,是位者控制属下的不二良策。分给不同的人去办,既平衡了,也让他们也都参与权力了,照顾到了他们各自的利益。
有恒产乃有恒心,有利益乃有凝聚。
“这是我的上都”,与在“这是我的上都”之基础,表示“这是我们的海东”,给人的感觉就完全不一样。
李荣纵马奔驰,宽阔的原野边,远近山林郁郁。
奔腾的骏马践踏在草地,带起黑色的泥土,和熙的暖风迎面吹来,他索性敞开了衣襟,任暖风吹打在他的胸膛。在平壤的深宅大院中待的久了,投身广阔无边的自然世界里边,将那繁琐的政务抛到脑后,这一刻只有速度和风声,他着实感觉到十分的舒畅。
这已是他来到高州的第四天了。
便在昨天,他攻下了高州城。整个攻城的过程几乎没费什么吹灰之力,简直乏善可陈。根本没用的着他带的主力阵,只凭三期劲锐的五千先锋,就成功地取得了胜利。守城元军的斗志低落的叫人吃惊,李鬼两次冲锋过后,昔日赫赫有名的探马赤军便就此投降了。
高州的蒙元守军总计二千四百余人,战后保存有战斗力的还有两千三百多人,阵亡的不足三十。而攻城的蒙,战后统计出来的士卒伤亡数目更少的可怜,伤者连同阵亡者,加在一处,连十五个人都不到。这哪里是打仗,分明是摧枯拉朽。
胜利得来的如此轻易,即便李荣明知必胜的,也不由为之吃惊。
他却没有想到,李荣这个名字如今在岭北、在辽东早已响彻四方。几年来,他大败元军打败纳哈出,阵斩潘成,生擒科尔沁汗王。如科尔沁数十万人。如杀猪宰羊般大红旗所到之处,元军无不望风披靡。他早就今非昔比,名符其实的强兵悍将,百胜雄师的代名词,显赫无比岭北王。
早先时候,他对攻打城池很感兴趣。尤其破城之后,以胜利者的身份来接替前任各项管理城池、百姓的工作,高高在,颐指气使,多有成就感。
如今,他破城破的手软,除了沈阳上都这类的名城大邑或许还会好点,像高州这种下等州,别说攻破一个,即便连着攻下几十个,他也实在早就提不起什么兴致,根本没什么成就感了,早就习以为常。
故此,他把接管城池、整编降军、安抚百姓的工作全部扔给了朱升。今天一大早就起来,带了张玉及诸将,出城骑马,美其名曰“踏青”。顺便也好勘探一下周边的地形,为下一步的行动打下基础。
邓勇从后边赶了他。
蒙的坐骑产自蒙古,是铁蹄马的一种,擅长走山道,要论速度远不及邓舍的坐骑。他羡慕地说道:“如果末将没有看错的话,总管所乘,当为西域名驹?”
所谓香车宝马。一匹好马是可遇不可求的,不但是财富的象征,更是权势的象征。对一个征战沙场的人来说,一匹好的坐骑更代表了更好的战斗能力,遇到危险则也会有更好的逃生机会。
吕布投靠董卓,不就是因董卓送了赤兔马给他?后来,赤兔马落入曹操的手中,曹操又把它送给关羽,不一样也是为了拉拢关羽么?尽管关羽没理会他,走的时候还不忘挂印封金,以示其高节,可这赤兔马,他却为什么不肯还给曹操,反而痛痛快快地占为己有?由此也可见,一匹好马在武将心目中的地位了。
也因此,难怪蒙如此的艳羡。
:.:.,!邓李荣贪婪地呼吸着野外的空气,青草的芳香与远处河流的清凉水意混在一起,夹杂泥土的气息,他回首看了看高州,再眺目远望,感慨地说道:“乘烈马,驰骋草原间。操弓矢,用刀剑砍下胡人的头。扬威异域,使得我族人的威风,传遍海角天涯。人生的快事,难道说还有更甚于此的么?”
“丞相雄心壮志,末将等膺服不已。”
李荣哈哈一笑,转目观看,瞧见了蒙羡慕的神色,他心中一动,举起马鞭敲了敲坐骑的辔头,说道:“蒙元帅眼光不错。我的这匹照夜白的确来自西域。年前,汗王的使者给我送来的。”
蒙古马的个头普遍不高,李荣的这匹照夜白较之蒙的铁蹄马,足足高出一头。高头大马。
蒙得仰着头看李荣,伸出手往马身摸了一摸,赞不绝口,道:“《相马经》云:‘马头为王欲得方,目为丞相欲得明,脊为将军欲得强,腹为城郭欲得张,四下为令欲得长。’总管的这匹照夜白,马头既方,双目且明,背脊强劲,腹部扩张,四腿修长,真可谓罕见的良驹。不愧‘天马’的称号。”
“咦?蒙元帅对相马之术,看来颇有了解呀。”
“末将辽东人,自曾祖父起,世代为鞑子牧马。及末将年长,略识文字,又稍读过些,对相马之道,不敢说精通,略知一二。”
李荣点了点头,扬起马鞭,凌空甩了个鞭花,啪的一声脆响。他朝前边指了指,说道:“哪里有个山谷,咱们去瞧瞧。”
蒙意犹未尽,紧随在李荣的马后,一双眼不由自主,总往这照夜白的身落去。李荣偶尔回头看见,却只当不知,与诸将指点山河,分析地势,时不时提出些问题,如果在这里遭遇敌人,或者敌攻我守,或者我攻敌守,该如何应对?怎么战胜敌人?
随行诸将尽皆老于行伍的,或许理论不太擅长,但是实战的经验都很丰富。一个个争先发言,抢着回答。
一个侍卫突然大叫:“兔子!”
“哪里?”
顺着侍卫指的方向,邓舍张弓搭箭,箭头随着波浪起伏的草丛,调整瞄准,一箭射出,正中那白兔的身。他挟弓打马,疾驰过去,一弯腰,将之提了起来,随手向后一丢,毕千牛催马赶,伸手接住。
“晚熬了汤,诸位见者有份,每人一碗。”
李荣的任亲兵队长张扬,现任正黄旗参领的,李荣此行把他调了过来,随行左右。他正奔行在李鬼的旁边,应声问道:“只喝汤?肉不叫吃么?”
“的。肉当然老子吃了。”
众人齐声大笑。
他们很久没听邓舍说过脏话,没见李荣这样高兴过了。
李荣怎会不高兴。
好消息一件件传来。打败科尔沁。洪洗象经营关北,收效甚好。。
虽说还有沈阳与辽阳两个外敌,但是科尔沁一灭,纳哈出与关则也就不足为忧了。至多半年,稍微的休养生息一阵后,便可依据先前制定的策略,先取纳哈出,再战关泽。然后,只要等他在高州沿线布下一道坚固的壁垒,整个的岭北、辽东,可以说就真正的自成一统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他怎能不高兴?
更有着辽阔的原野,开阔人的心胸。一时间,他雄心万丈,带着诸将奔近山谷,远远兜了一圈,绕高地,俯瞰平原。他道:“朱盛赞此地,称之为辽东的门户。所言丝毫不虚。诸位且看,这块平原处在两山之间,左右山势连绵,左边逶迤直到辽西,右边深入漠南。潢河与土河横贯整个平原,土地肥沃。
“原来的高州城太小,只等击退孛罗帖木儿,我海东便可以在此另外择地建城。另外左右筑造军镇,以为壁垒。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就此形成了。
“漠南的鞑子若来,它绕不开山的西麓,我军在,它在下。漠南鞑子多为骑兵,它必须仰攻,首先就处了下风,难以功成。且有都为我之前哨,进退由我。何止防守,我若有意,用惠和御辽西,然后出精骑,应都,卷袭漠南亦非难事。
“现在辽西不在我们的手中,世家宝如果来犯,莫说他连惠和、武平并及大凌河等处的险要都突破不了,即便他往腹里继续寻求援兵,也不要紧。我有高州在后,可做惠和的坚实后盾。哪怕他雄兵十万,也绝难抵住我的纵深防御。且,大宁距离惠和不过百里,我若有意,用高州御漠南,然后举两省之兵,倾其一城之地。朝发夕至,要想得辽西,真如探囊取物一般。
“正可谓:自此辽、岭北成一统,春夏秋冬在其中。有朝一日虎啸时,百万雄师过大江。”
李荣意气风发,慷慨激烈。他追忆往昔,不由失笑,顾盼左右,点了点左车儿等宿将老人,问道:“诸君,当日逃亡的路可曾想到会有今日么?”他倒不是自矜,但短短的年余内做下这么大的一番事业,一点的骄傲、自豪还是人之常情,在所难免的。
张扬等在马躬身答道:“末将等昔日只求三餐之饱,护一命之周全,实在不意今日居然有朱紫之贵,竟至能坐拥万夫。此皆大将军之威,此皆大将军之能。所谓附骥尾者,说的即为末将等人了。真是太荣幸了。”
“哈哈。”
李荣越发地高兴,睥睨山川,他踏马高峰,说道:“诸君也不必谦虚,没有你们,我也难有今日的成就。只要诸君精诚团结,万众一心,我海东明日的风物,必然更是不可限量。使河如带,山岳若厉。今与诸君同指山河,以为盟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日功成,富贵无忘。”
诸将心动神驰,无不热血沸腾,抽出刀剑,有的敲打胸前的铠甲,有的敲打臂膀的圆盾,齐声叫道:“使河如带,山岳若厉。同指山河,以为盟誓。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他日功成,富贵无忘。”
“展旗,回城。”

李荣扬鞭驰马,当先奔出。数十将校大呼小叫,驱马紧随。一望无际的平原草地,他们英姿飒爽的身影,在阳光下,带着无限的朝气,渐渐远去,融入了天地一色。
回到城中,已经入夜。
蒙的营地在城外,他与李荣等分手不久,刚到帐中,还没来得及换下装束,帐外有人来报:“总管的侍卫,为将军送来天马一匹。”蒙急忙出帐一看,可不正是照夜白么?
他喟然叹息,说道:“总管推赤心置人腹中,安得不报死乎?”
对一个征战沙场的人来说,一匹好的坐骑更代表了更好的战斗能力,遇到危险则也会有更好的逃生机会。
曹操有匹马叫绝影,大约也是大宛马。他攻打张绣失利,险些丧命,能逃出生天,全靠了绝影。绝影连中三箭,依然能奔跑疾驰,最后被流矢“伤颊及足”。曹昂再献马给曹操,曹操才能得免一死。
后来,曹操将绝影与典韦、曹昂、曹安民一起祭祀。
同指山河。
汉初大封功臣,誓词曰:“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宁,爰及苗裔。”意思即为:有功者授给爵位,子孙永享,可以指着山河为誓.
赤峰《高州》
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乌桓族、鲜卑族、库莫奚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
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
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
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
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
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
隋唐时期,分别在契丹地设松漠都督府(故址在今林西县双井店乡樱桃沟),在奚地设饶乐都督府(故址在今宁城县大明镇),这是唐王朝对北方草原地区少数民族实行“羁縻”政策设置的建制。
辽代,契丹族建立了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今巴林左旗林东镇)、中京大定府(今宁城县大明镇)。
金代,分属临潢府(即辽上京)、北京大定府(原辽中京)。
元至元七年,特薛禅按陈孙斡罗陈万户修建应昌城,全城分弘吉刺贵族居住区、衙署区、寺院区、市肆区,城外有报恩寺。改北京路总管府为大宁路(今宁城县大明镇)。
元至元八年,元王朝中央设中书省,应昌路(今克什克腾旗达里湖畔)等直属中书省,宁城县、赤峰市区一带属辽阳行中书省。自此赤峰地区分属中书省应昌路、辽阳行省全宁路(今翁牛特旗乌丹镇)、大宁路(今宁城县大明镇)。
明时,初属宁王朱权大宁都司下辖大宁卫、全宁卫、应昌卫,永乐元年内徒诸卫后逐渐属兀良哈三卫。

后金,皇太极击败林丹汗后,巴林、翁牛特、扎鲁特三部亦相继臣服于后金。后金还诱使作为察哈尔东部前锋的土默特、敖汉、奈曼、喀喇沁四部离林丹汗而附已。赤峰地区纳入后金版图。
清朝时期
清初,赤峰大部分地区属昭乌达盟,南部一部分属卓索图盟,统一归于直隶省管辖。
清康熙三十七年,玄烨去盛京谒陵。途经敖汉,见“敖汉及奈曼诸部田土甚佳,百谷可种“,便谕令:“向因牧马之地不可种谷,未曾退耕者,命酌留草茂之处为牧地,余可垦耕,农牧两不相妨。“是年冬,清廷遣官至敖汉、奈曼、翁牛特(今红山、松山、元宝山区)“教之以耕“,是为清代几次东北移民实边之始。
清雍正元年,于直隶省北部热河上营(今承德市区)设热河直隶厅,仍属直隶省,第二年设热河总管,管理东蒙民政事务,赤峰地区归于热河厅管辖。
清雍正七年,清廷析热河直隶厅以东八沟地区(今平泉县)建八沟厅,管理卓索图、昭乌达盟两盟汉民事务。
清乾隆五年,置热河道(治所承德),领承德府及卓索图、昭乌达两盟境内的府、厅、州。
清乾隆七年,承德直隶州复改为热河理事通判厅,并于八沟厅设乌兰哈达巡检员。有张、马、白等10户回民自山东等地迁来赤峰定居,后人称“赤峰回民十大家”。教也自此传入赤峰。翌年在西横街西侧建土房5间为活动场所。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仿照奉天清真南寺(今沈阳清真南寺)扩建为砖瓦结构,即今清真北大寺,是由保镖商马汾乡老派阿訇到关内、新疆等地“敛布施”凑钱修建的。
清乾隆二十二年,哈达街(今红山区老城)已初具规模。由于清初招垦及雍正初年“借地养民“,汉人大量涌入,哈达街已成为关外农商各界辐辏之地,“九街三市”渐而形成。9街是:头道街、二道街、三道街、之后又建四道街、五道街、六道街,为东西走向横街;西横街、东横街、兴隆街为竖街。3市是:马市,在二道街中段东头街心,到光绪年间每天有一、二百匹马上市;粮市,在今东横街南端,后又辟两个小粮市,3市日进出粮车百余辆;菜市,位于五道街南门外,和六道街西屯东口,每日清晨农民进城售菜,市内零菜摊都来此批发。由于人多,卖切糕、豆腐脑、果子、面茶、哈达饼、火烧、糖包等小贩也来此出摊叫卖,市场异常繁荣。
清乾隆三十三年,元宝山煤矿开采(今元宝山区元宝山镇)。起初是以铁匠手艺为生的山东平凌县王、李师徒二流民发现的,组织50余佃户打一斜井,两个月后出煤。这就是迄今拥有6000名职工、年产百万吨大型煤矿元宝山露天煤矿的前身。
清乾隆三十九年,析八沟厅,置乌兰哈达厅、塔子沟厅。乌兰哈达厅治所哈达街(今赤峰市红山区老城),辖昭乌达盟翁牛特(今赤峰市翁牛特旗、松山区、红山区、元宝山区)、巴林(今赤峰市巴林左、右旗及林西县)、阿鲁科尔沁(今赤峰市阿鲁科尔沁旗)、克什克腾(今赤峰市克什克腾旗)、札鲁特(今通辽市扎鲁特旗、开鲁县)诸旗;塔子沟厅治所塔子沟(今朝阳市凌源市区),辖卓索图盟喀喇沁左旗(今朝阳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喀喇沁中旗(今赤峰市宁城县)、喀喇沁右旗(今赤峰市喀喇沁旗)、敖汉旗(今赤峰市敖汉旗)、土默特左旗(今朝阳市北票市、阜新市西部)、土默特右旗(今朝阳市区、朝阳县)、奈曼旗、库伦旗。
清乾隆四十年,析塔子沟厅东部为三座塔厅,治所朝阳城(今朝阳市区),现赤峰市敖汉旗属之。
清乾隆四十三年,清廷升热河直隶厅为承德府;八沟直隶厅改为平泉州;三座塔厅改为朝阳县;塔子沟厅改为建昌县;乌兰哈达厅改为赤峰县。以理事通判管知县事,一并隶属于承德府。
清道光十五年,天主教始传入赤峰地区,由北京法国遣体会士传入,当时赤峰天主教归奉天(今辽宁省)教区管辖。
清咸丰八年,赤峰县知县李吉昭、驻军统领吕本源倡导,由驻军出人,市街八大行业商绅捐资,沿英金河南岸修筑土石防洪堤坝,约8华里。
清咸丰十一年,朝阳县农民起义队伍,在刘煮、李凤奎率领下,夜袭赤峰县城,砸囚狱,焚衙署。四月下旬,起义军被清军克星阿镇压下去。
清光绪十三年,赤峰二道街东段路北天主教堂(即今赤峰天主教堂)建成。
清光绪十七年,金丹道首领杨悦春(今敖汉旗金厂沟梁镇设力虎村杨家湾子人)率众起事,起事后风起云涌,聚数万之众,攻王府,烧教堂,很快蔓延赤峰、朝阳、平泉、建平4州县。在赤峰,“环县数十里内村镇被强占,被围紧急”。清廷闻讯大为震惊,急命直隶总督李鸿章饬令提督叶志超统兵进剿。同年末,金丹道起义事平。
清光绪二十七年,清廷决定推行新政,要求中央和地方大员提出方案,从关内大批移民垦殖,“以实边陲”。
清光绪三十二年,赤峰县邮政局设立,通邮至承德、围场、乌丹、经棚、朝阳、凌源等地。
清光绪三十三年,清廷根据热河都统廷杰的奏请,升赤峰县为赤峰直隶州,治所在哈达街。首任知州朱墀生。同时置开鲁(今开鲁县)、巴西(翌年3月17日改称林西,今林西县)、绥东(今库伦旗)3县,其中开鲁、巴西隶赤峰州,绥东隶朝阳府(今朝阳市)。
清宣统三年,辛亥革命爆发。哈达街各小学组织宣讲队,高唱“驱逐鞑虏,还我山河”,“推倒满清,建立中华民国”等口号,夜间,组织200余名学生和工商界人士挑灯游行。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赤峰同盟会成立,后改为中国国民党赤峰支部。
中华民国政府沿袭清制,设热河都统,监督节制卓索图、昭乌达盟及境内所设府县。
卓索图盟辖有喀喇沁左翼旗(今喀左县)、喀喇沁中旗(今宁城县)、喀喇沁右翼旗(今喀喇沁旗)、土默特左翼旗(今北票市)、土默特右翼旗(今朝阳县)、唐古特喀尔喀、锡埒图库伦等7旗。
昭乌达盟辖有巴林左翼旗(今巴林左旗)、巴林右翼旗(今巴林右旗)、敖汉左翼旗(今敖汉旗东部)、敖汉右翼旗(今敖汉旗西部)、翁牛特左翼旗(今翁牛特旗东部)、翁牛特右翼旗(今翁牛特旗西部)、克什克腾旗(今克什克腾旗)、阿鲁科尔沁旗(今阿鲁科尔沁旗)、喀尔喀左翼旗、扎鲁特左翼旗、扎鲁特右翼旗、奈曼旗共12旗。
热河都统直辖朝阳、赤峰、阜新、平泉、绥东、凌源、建平、林西、开鲁、承德、滦平、围场、隆化、丰宁等府县。
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改赤峰直隶州为赤峰县,首任县知事叶大匡。12月3日赤峰商业自行开埠对外开放。翌年1月8日,民国政府正式批准归化、张家口、赤峰、多伦、洮南5处为对外开放商埠。赤峰开埠地点勘定在县治北境之锡泊河畔,东界红山,西界阳河(今半支箭河),北界昭苏河,长宽20×25华里。赤峰输出以小米、高粱、小麦、荞麦、杂豆、马骡、牛羊以及皮革、毛绒、烟麻、土碱等类为大宗。输入以粗细布匹、茧绸、棉花、芦席、纸札、蓝靛及茶糖、药料、海味、煤油、褡裢、洋线、肥皂、纸烟为大宗。由营口、锦州、天津、北京、承德运来的关内杂货,经过在赤峰包装,转售于乌丹、林西、经棚、大板、天山、新惠、下洼、宝国吐、公爷府等地。并将上述地方所收购的当地土特产品,运往津、京、锦州、营口等地。时赤峰“四面通达,街道宽敞,一衢七里,商肆林立,俨然为天然商埠。”
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民国政府改热河都统为热河特别区,从直隶省分离而直属于民国政府,赤峰地区属热河特别区。
民国十一年(公元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奉系占领热河,段祺瑞政府任命奉系阚朝玺为热河特别行政区都统,自此赤峰地区处于奉系军阀统治之下。
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正式改热河特别区为热河省,由奉系军阀汤玉麟任热河省主席。同年6月,奉系首领张作霖于皇姑屯车站被炸死,其子张学良继任东北保安总司令,继续统治东北。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布奉天、吉林、黑龙江、热河东北四省易帜,热河省主席汤玉麟通电支持。
民国二十年(公元1931年),九一八事件爆发,奉、吉、黑三省沦陷,东北大部抗日力量转入热河境内。
民国二十二年(公元1933年),热河抗战爆发,热河省沦陷,赤峰地区归于伪满洲国热河省管辖。
伪满康德元年,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伪满政府析开鲁县、巴林右翼旗、巴林左翼旗(裁林东县入,并迁治林东)、林西县、扎鲁特旗(扎鲁特左、右翼旗合并设立,并裁鲁北设治局入,治鲁北)、阿鲁科尔沁旗(旗迁治坤都,并裁天山设治局入)、克什克腾旗(裁经棚县入,并迁治经棚)、奈曼旗置兴安西省。
伪满康德二年,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由英国、苏联资助的奉天广昌公司,从伪满政府实业部取得开采赤峰红花沟金矿许可权,翌年进行采掘,此为红花沟金矿开采之始。同年12月,叶赤线(叶柏寿-赤峰)铁路正式通车,该铁路由南满铁路株式会社承担设计和施工任务,为日伪国有铁路。全线9站,自赤峰出发各站依次为红庙、玉皇、热水、古山、乃林、汐子、天义、丰台(沙海)、叶柏寿,总长115公里。
伪满康德十二年,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地区。进攻热河的是马利诺夫斯基将军指挥的后贝加尔方面军。共分4路:一路近卫坦克第6集团军,10日翻过大兴安岭,达天山、林东、鲁北、通辽、沈阳;二路为53集团军,沿农乃庙、官山屯到林东,攻击北票、朝阳、锦州;三路为达尼洛夫中将的第17集团军,占林西后攻赤峰、凌源、平泉;四路为普利耶夫的骑兵机械化群,经张家口、多伦到承德。赤峰第一次解放。8月17日,受热河省委指派,张立文带30余人由宁城进入赤峰筹建赤峰市政府。8月24日根据热河省委宋诚、杨雨民指示,张立文组建赤峰市政府,张立文任市长。市下辖5个区:一区(西屯)、二区(鸭子河)、三区(头道街东)、四区(二、三道街东)、五区(东园子)。
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赤峰各界集700余人到赤峰军调处执行小组驻地(二道街东侧)前游行示威,“反对内战,要求和平”。10月10日,国民党93军主力占领赤峰,冀察热辽中央分局、军区、热河省委、省政府等党政军机关迁至林西,国民党军事要员杜聿明飞抵赤峰,巡查辽西战事。
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人民解放军于6月收复赤峰,10月收复朝阳,1948年5月攻克隆化,国民党军在热河省仅剩承德一个孤城。赤峰第二次解放。同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赤峰地区北部克什克腾旗、林西县、巴林右旗、巴林左旗、阿鲁科尔沁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8年),承德解放,热河省全境第二次解放。
民国三十八年(公元1949年),1月10日,热河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省会承德市,同时设赤峰市,赤峰第一次设立市级区划。同年东北人民政府于沈阳宣布成立,热河省、内蒙古自治区属东北人民政府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
1953年4月,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区行政公署成立,赤峰北部属之管辖,设昭乌达盟公署。
1954年5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批准,撤销内蒙古东部区行政公署,昭乌达盟公署改称昭乌达盟人民政府,政府设在巴林左翼旗林东镇,由派出机构变为一级政权机构,直属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12月,热河省撤消,所辖赤峰市、赤峰县、宁城县、敖汉旗、喀喇沁旗、翁牛特旗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与原昭乌达盟合并为新昭乌达盟,昭乌达盟行政公署移驻赤峰市。
1958年10月25日,当时东北地区第一大规模水利工程红山水库动工兴建。
1965年10月,红山水库竣工。
1968年1月28日,昭乌达盟革命委员会宣告成立。7月,赤峰英金河大桥(新北大桥)动工兴建,桥梁结构为空腹式双曲拱,净跨40米,7孔,全长315.18米,翌年10月24日竣工通车。8月5日赤峰县英金河灌区建成通水。
1969年7月5日,昭乌达盟划归辽宁省管辖,昭乌达盟军分区所属部队移交给辽宁省军区。11月,赤峰锡伯河大桥(西大桥)动工兴建,桥梁结构上部净跨14.1米,空心板梁17孔,全长247.84米,于1970年10月竣工。
1971年1月,在翁牛特旗乌丹公社三星他拉大队北山坡出土“红山文化”遗物--碧玉龙。玉龙呈墨绿色,高26厘米,为整块玉料的圆雕,后被考古学界称为“天下第一龙”。
1972年,辽宁省地质局区调队在巴林左旗白音诺尔发现铅锌矿,储量为大型富矿,为中国长江以北最富的矿床,此为白音诺尔铅锌矿开采之始。同年,辽宁省宣布昭乌达盟全盟11个旗县全部实现电网送电。
1973年,跨北京、河北、辽宁、吉林四省市的沙(城)通(辽)铁路(今京通铁路)全面开工,于1981年8月全线竣工,此为东北地区第三条铁路进关通道。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波及昭乌达盟地区,有强震感,辽中京大塔、小塔塔顶震坏。11月,辽宁省博物馆考古工作队到林西县挖掘“大井古铜矿遗址”,经碳14测定,该矿距今2800~2700年。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规模较大,具有采、冶、铸程序的古铜矿遗址之一。
1977年,111国道的赤峰县段八家大桥动工兴建,全长437米;敖汉旗段辽宁/吉林省界新建下洼大桥动工兴建,全长243米,两座大桥使111国道全线畅通。
1979年,昭乌达盟划归内蒙古自治区。
1983年,批准昭乌达盟盟改市改制为赤峰市,同时批准设立赤峰市元宝山区,区政府驻地元宝山镇云杉路。
1984年,昭乌达盟改制为地级赤峰市,原县级赤峰市改制为红山区,赤峰县改为松山区。
1993年11月,元宝山区政府驻地迁址平庄。
2003年4月,赤峰新城区开工建设,以缓解赤峰市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的状况,把赤峰建设成蒙东辽西冀北地区百万人口区域性中心城市。新区规划控制面积148平方公里。
2016年,京沈客运专线赤峰支线开工建设,赤峰境内设赤峰西站、平庄西站、宁城站。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