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辽2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别里虎台走后,第五天。
张玉、邓勇按时完成了任务。精锐两万,屯田军两万出头,尽数挑选完毕。邓舍下到营中,抽检了一部分,非常满意。且不论棍棒娴熟,单就站在那里,一股子杀气,就叫新兵蛋子望而生畏。
“悍卒,悍卒。”李鬼赞叹不已,道,“老关的嫡系果然非比寻常,与咱军中的精锐,有的一比。”
他在吹牛。
李荣中的精锐和他们比起来,不相上下是真,这是真的,应为自随红巾军,转战一路到辽东。岭北,,他起家的八百老卒,以及上都从军,活到现在的数万老卒而已。说起来李荣号称十万军马,关铎起初瞧不起他,不是没有道理的。
要知,关铎纵横辽东多年,恶战无数。他的嫡系,包括杂牌在内,以至潘诚、沙刘二,公平地讲,无不尸山血海淌出来的。辽东天气又严寒,塞外的气候多变,这些经年老卒们一个个风霜满面,勇锐剽悍。
李荣十分欢喜,得此两万,实力上个台阶。不枉了他下大力气,改编整编。
张玉想的远,道:“有此两万人,做为标准,吸收其军官、士卒们的经验,也利于提高我军其他各营的战力。”
除了赵永华、郑三宝等人,愿意投降的万户以下,李荣甄别之后,悉数收纳。或者留居原职,或者派去上都军中。选了尤其精干的,拨给罗国器,扩充他的军官训导团,做为教官,巡回各城,给基层军官们讲解战术。
——洪洗像整顿过上都城总管府的吏治后,又转为沈阳!本以为就此转了文职。怎奈李荣手底下,识文断字兼且通晓军伍之事的人太少,一时间离不开他,重又拨他回了训导团,重操旧业。安抚他了一番,答应等局面稳定,便正式转他入文职。
见李荣人高兴,李鬼也高兴,道:“可惜了赵永华、郑三宝,宁死不降,要不然,大将军又多几员虎将。”
他虽凡事争先,到底性格耿直,不似有些人,嫉妒同僚功劳,背地里中伤。对他的性格,邓舍很是喜欢,不过对他的惋惜,一笑置之。赵永华、郑三宝等人追随关铎自始至终,位高权重,军中关系盘根错节,内有数万降军,外有潘诚,不杀怎么行?
李荣倚仗内应拿下的辽阳城,他对此不会没有考虑。局势要是稳定。今时不比往日,他等不起。连关夫人最终都难逃一死,何况赵永华、郑三宝等人呢。

此中言语,不足为外人道也。
张玉看着李荣笑了笑,他猜到一切,岔开话题,问道:“请问将军,淘汰下来的军马,何时出城?”
“收缴兵器,营中连个铁钉也不许留下。明日,选三千双城军马,护送他们去盖州、沈阳,上都。”
“精锐呢?”
前日,潘晓带走了五千人。盖州驻军一万余人,再多的话,吃不消。李荣道:“便留在城外大营,派遣精锐看管,立刻着手第二次改编,混编入上都军马,日夜操练。”必须尽快消化。
他沉吟片刻,道:“打乱了后,编入八旗,与先前三旗相同,归我直辖。名号镶红、镶黄。旗下参照女真人的猛安谋克制,规定300人为一牛录,5牛录为一甲喇,5甲喇为一固山,分别以牛录额真、甲喇额真、固山额真为首领,改编后的牛录被分别隶属于黄、白、红、蓝四旗,以纯色为辨。”
“先前三旗,指李荣与李荣先后带入辽阳的三万汉卒人马,本为万户府,才换了番号不久,皆为野战、攻城的中坚,上都的老卒多数在此间,分别叫做正黄、正蓝,正白,为旗主,其中这三旗为骑军。
张玉躬身应命。
李鬼问道:“新编两旗,以谁为长?”
李荣道:“镶黄任李亮为首,镶蓝李静为首。”
李亮军中老弟兄。上都前,他为邓舍直辖的十夫长,多次大战,都有参与,作战勇敢,屡立大功,是受到提拔最快的军官之一。李将军,即李敬,,驻扎东牟山,又跟着来!
这五个人,尽皆勇猛善战之将,配给的千户、百户等军官,也尽皆精锐。军械,按最好的给;粮饷供给,按最好的发;训练,按最严格的来。旗主力,可谓骄兵悍将,亲信猛将济济一堂。
李鬼微微一笑,道:“三旗成五,恭喜将军如虎添翼。
正在人纷纷凑趣。正在检阅的功夫,有个亲兵面色古怪,走了过来,与张杨说了些甚么。张扬先是欢喜,后来疑惑,来到李荣身边,附耳低声,说道:“将军,那老道回来了。”
本以为他死了,没料到命挺大。
“在哪儿?”
“带去了总管府,等候将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