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阳等处行中书省简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
辽阳等处行中书省(辽阳行中书省)是直属元朝中央政府的一级行政区,简称“辽阳”或“辽阳省”,在当时民间多简称为辽阳省、辽阳行省。统有七路、一府。属州十二,属县十。元朝末期辽阳等处行中书省实际统治者为纳哈出。
元朝至元六年,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称东京行省,后徙治北京。至元十五年,又改为宣慰司。至元二十三年,再立东京行省,同年罢。至元二十四年,复置辽阳行省。
辽阳行中书省为元朝中国本部的10个行中书省(不含征东行省)之一,辖境包括今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东部四省区及北冰洋、乌苏里江以东到日本海等地区,以及今朝鲜半岛北部,包括东宁府,双城总管府与耽罗军民总管府。
辽阳路:上。金东京路总管辽阳府。至元六年(1269)因之为东京路,二十五年(1288)更名辽阳路。
辽阳县:下,倚郭。至元六年(1269)省警巡院入县。
鹤野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辽阳县。
宜丰县:元初省入辽阳县。
岩州:金末于石城县灵岩寺置岩州,并置倚郭东安县。元初全州省入辽阳县。
石城县:金末改属岩州。元初省入辽阳县。
婆娑府:金婆速府路(猛安谋克)。元太宗二年(1230)因之为婆娑府路;至元三年(1266)改婆娑府宣抚司,直属
中书省;十三年(1276)割东宁路静州、义州、麟州、来远镇来属;十七年(1280)为府改属路,二十五
年(1288)省入路,设婆娑巡检司。
来远州:[无倚郭]。元初省入路。
贵德州:金属东京路,倚郭贵德县。元初全州省入辽阳县,设贵德巡检司。
奉集县:金属贵德州。元初省入辽阳县。
澄州:金倚郭临溟县。大德年间之后全州县省入辽阳县,设海州巡检司。
析木县:金属澄州。大德年间之后省入辽阳县,并入海州巡司。
盖州:下。元太宗二年(1230)升盖州路,至元六年(1269)复降州,复属路。
本辖:金建安县,倚郭。至元八年(1271)省入州。
熊岳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建安县。
汤池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建安县。
秀岩县:金大宁镇,金末置秀岩县。元太宗六年(1234)省。
金复州总管府:金末于复州化城县置金州。元初省入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设金复州万户府,至顺元年(1330)
改置金复州总管府。
复州:金倚郭永康县。元初全州省入辽阳县。
化成县:金属复州,金末改属金州为倚郭。元初入金州省入辽阳县。
懿州路:下。金懿州属北京路。元太宗二年(1230)升懿州路,至元六年(1269)复降州,为下州,复属路;至正二年
(1342)复升路。
本辖:金顺安县,倚郭。至元六年(1269)入州。
灵山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顺安县。
同昌县:金属义州。至元六年(1269)省入顺安县。
豪州:[不详,元初有州],至元六年(1269)省入顺安县。
义州:下。金属北京路,至正二年(1342)改属懿州路。
本辖:金弘政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开义县:元初省入义州。
兴中州:下。金兴中府属北京路。至元七年(1270)降兴中州;至正二年(1342)改属懿州路。
本辖:金兴中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永德县:元初省入兴中府。
宜民县:金属兴中府。元初省入兴中府。
渖阳路:??。元太宗四年(1232)置高丽军民万户府,六年(1234)侨治于辽阳;中统二年(1261)改置安抚高丽军民总
管府,四年(1263)复于渖州置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至元十九年(1292)以东征左副都元帅府改置总管高丽
女直汉军万户府;元贞二年(1296)合并二司升渖阳路安抚高丽军民总管府,寄治辽阳,大德三年(1299)复
徙治渖州。
本辖:金渖州属东京路,倚郭乐郊县。元初全州省入辽阳县。中统三年(1262)复置渖州,大德三年之后复废。
章义县:金属渖州。元初省入辽阳县。辽滨县:金属渖州。元初省入辽阳县。
娄挹县:金属渖州。元初省入辽阳县。
东宁路:??。高丽为西京平壤城。至元六年(1269)内附,八年(1271)置东宁府,十三年(1276)升东宁路,置录事司;
二十七年(1290)废,还属高丽。以辽阳、渖阳二路东界为东宁路,侨治渖阳路。
其所辖各府州县及录事司略。
广宁府路(广宁路):下。金广宁府属东京路。元初置广宁行元帅府事,后改置总管府,至元六年(1269)复属东京路,
十五年(1269)升路。
本辖:金广宁县,倚郭。元初省入府。
闾阳县:金闾阳县。元初为闾阳千户所,至元十五年(1269)复置县。
望平县:至元十五年(1269)改为望平军民千户所,后复置县。
钟秀县:至元六年(1269)省入望平县。
大宁路:上。金北京路总管大定府。元初因之为北京路,至元七年(1270)更名大宁路,二十五年(1288)更名武平路,
徙治武平县;二十九年(1292)复名大宁路,复徙大定县。
录事司:初置警巡院,至元二年(1265)改置录事司。
大定县:下,倚郭。
龙山县:下。金属利州。元初改属府,至元四年(1267)复属利州,后复属路。
富庶县:下。至元三年(1266)省入兴中州,后复置县。
和众县:下。
金源县:下。
惠和县:下。
武平县:下。
长兴县:金倚郭[城东南偏]。中统二年(1261)省入大定县。
瑞州:下。
本辖:金瑞安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海阳县:元初省入瑞州。
海滨县:元初省入瑞州。
高州:下。金三韩县属大定府。中统二年(1261)复升高州。
本辖:元初省静封县入州。
锦州:下。
本辖:金永乐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安昌县:元初省入锦州。
神水县:元初省入锦州。
兴城县:元初省入锦州。
利州:下。
本辖:金阜俗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和州:元初属大宁路,至元五年(1268)省入利州为永和乡。

惠州:下。金神山县属大定府。元初复升惠州。
本辖:
川州:下。金宜民县属兴中府。元初复升川州,属路。
本辖:
建州:下。
本辖:金永霸县,倚郭。元初省入州。
建平县:元初省入建州。
开元路:??。金隆州属上京路,金末升隆安府,又废会宁府及所属会宁、曲江、宜春三县,废肇州及所属始兴县。
元初复名黄龙府,至元四年(1267)升辽东路,二十三年(1286)更名开元路;至正二年(1342)徙治咸平府。
咸平县:??,倚郭。金咸平府路总管咸平府,金末废所属平郭、铜山、新兴、庆云、清安、荣安、归仁、玉山
八县。元初因之为咸平府,至元四年(1267)改属辽东路,后直属山北辽东道宣慰司;至正二年(1342)
降县,为开元路倚郭。
本辖:
宁远县:置废年代俱不可考。
开元万户府:
南京万户府:
肇州万户府:??。至元三十年(1293)置肇州。元贞元年(1295)设肇州屯田万户府。
塔海万户府:
胡里改万户府:金胡里改路(猛安谋克)。元置万户府,初属水达达路。
斡朵怜万户府:初属水达达路。
古州千户所:
朵因温都儿兀哈良千户所:
牙兰千户所:初属水达达路。
失怜千户所:初属水达达路。
奚关总管府:
双城总管府:
合兰府:
镇宁州:至正十一年(1351)裁海西辽东道巡捕海防所,置镇宁州,[其余待考]。
本辖:
水达达路(注:水达达即水靼鞑。一说水达达路为大德七年(1303)至皇庆元年(1312)之间置。):至元二十三年之前置。
桃温万户府:
脱斡怜万户府:
孛苦江万户府:
蒲峪路万户府:金蒲与路(猛安谋克)。元置蒲峪路万户府。
失赤宝万户府:
兀者野人-吉烈迷等处万户府:今阿纽依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哈儿分
鲸海千户所:
阿速古儿千户所:
征东元帅府:中统四年(1263)置征东招讨司,后徙奴儿干,为征东元帅府。
元朝部分地名考:
鹤野县:今辽阳县唐马寨镇附近;宜丰县:今辽阳市弓长岭区附近;
石城县:今灯塔县西大窑镇燕州城;岩州/东安县:[金石城县南]
婆娑府:今丹东市振安区九连城镇;来远州:今丹东市境;
析木县:今海城市东南析木城;熊岳县:今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
汤池县:今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镇;秀岩县:今岫岩县;
灵山县:懿州/顺安县:今阜新县塔营子乡;
同昌县:豪州:今彰武县境;
奉集县:今沈阳市苏家屯区奉集堡;贵德州/贵德县:今抚顺市北;
章义县:今沈阳市于洪区彰驿台;辽滨县:今新民市辽滨村辽滨塔;
挹娄县:今沈阳市新城子区依路;咸平府:今开原市老城镇
闾阳县:今北宁市闾阳乡;望平县:今黑山县公古城;
钟秀县:今北宁市广宁镇钟秀街;
大宁路/大定县/长兴县:今宁城县大明城;龙山县:今喀左县白塔子镇;
富庶县:今喀左县公营子镇土城子村;和众县:今凌源市小城子村十八里堡;
金源县:今建平县喀喇沁村;惠和县:今敖汉旗古惠州旧址,一说建平县建平镇马圈子村;
武平县:今敖汉旗白塔乡武安州城;瑞州:今绥中县前卫镇;
高州:今赤峰市元宝山区风水沟镇兴隆坡村;利州:今喀左县大城子;
惠州:今平泉县五十家子乡会州城;川州:今北票市黑城子镇;
建州:今朝阳县大平房镇;
开元路(旧):今农安县;
开元万户府:今东宁县大城子古城;
南京万户府:今延吉市东城子山西城;
肇州万户府:今扶余县西南珠城子;
塔海万户府:
胡里改万户府:今依兰县;
斡朵怜(斡朵里、鄂多里)万户府:今依兰县西9公里马大屯;
古州千户所:今宁安县宁古塔;
朵因温都儿兀哈良千户所:
牙兰千户所:今俄国海参崴以东,[失怜千户所以东];
失怜千户所:今俄国海参崴以东;
合兰府:今朝鲜咸镜南道咸兴城南古城;
奚关总管府:今珲春市西南境;
双城总管府:今朝鲜咸镜南道永兴郡黑石里;
水达达路:
桃温万户府:今汤原县南境;
脱斡怜万户府:今桦川县东北宛里古城;
孛苦江万户府:一说今齐齐哈尔市旧卜魁,一说富锦市境,一说黑龙江下游博郎湖一带;
蒲峪路万户府:今克东县金城乡古城村;
失赤宝万户府:今黑河市爱辉镇附近;
兀者野人-吉烈迷等处万户府:今俄国阿纽依河与黑龙江汇合处的哈儿分;
鲸海千户所:今俄罗斯日本海西岸;
阿速古儿千户所:今乌苏里江流域;
征东元帅府:今俄国伯力边疆区庙街;
元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克太平将其俘获,朱元璋以其为名臣后人,待之甚厚,劝其归顺,但其坚决不肯。后来朱元璋好言相抚,厚赠银两,准其北归元朝。元亡后,元顺帝北逃,史称北元。以纳哈出手握重兵,封其为丞相,继封太尉。不久,元辽阳行省平章刘益降明,辽东大部为明所有,纳哈出领兵踞开元路(今开原),屯兵二十万于金山(今昌图金山堡以北至辽河南岸的吉林双辽东北一带),持畜牧丰盛,与明军对峙。当时元顺帝早已于明洪武三年殁,不久太子又死,由顺帝孙脱古思帖木儿继位,纳哈出成为元末主要势力,有史料言,曾封其为开元王。明取得辽东后,明太祖数遣使招抚,其置而不答。洪武八年(1375),入犯辽东,兵锋直达金州,为辽东都卫马云、叶旺等击败。其后屡入塞犯,皆为明军所败。洪武二十年,冯胜率大军二十万逼金山,史称金山之役。再遣故元将乃刺吾至纳哈出处招抚。纳哈出见大势已再难更变,遂降于明。降后,朱元璋亲封纳哈出为海西侯,赐铁券丹书。二十一年,纳哈出从傅友德往征云南,途中卒于武昌舟中,葬于南京。子察罕改袭沈阳侯,太子朱标武人集团班底之一。二十六年,坐蓝玉党伏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