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正旦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单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朱由检便是一代英主了。
继位之初便亲率大军偷了东掳一把,随后又借着虎蹲兔遏制了金国向蒙古的扩张。
而且据东江镇的奏报,这一年的时间东江也没闲着,尽管没给东掳造成大规模的杀伤,也没有收回失地,但却让东掳难受至极。
然后就是兵不血刃的平了陕西民乱,两个月的时间又定了贵州土司叛乱。
光看军事方面的功绩,除了明初的太祖成祖,朱由检可抵过明朝历代帝王了。
而观此时的祭祀,凛冽寒风中郑重行礼的天子便是最好的说明。
戎祀之事,朱由检已经算的上一个合格的帝王了。
执行完祭祀太庙的一通仪式,朱由检出了大殿,乘辇又往社稷坛去祭告天地。
折腾了一个多时辰,一众老臣已经是快要撑不住了,一个个眼睛红红,吸溜着鼻涕,似是要感染风寒的前兆。
但见朱由检,依然面色红晕,似是不惧严寒,一开始老臣们还在赞叹,但时间一长,老臣们的脸色却变了一些。
自古帝王好丹药,就是士大夫中也有喜服丹药之人,比如张居正。
所以对于天子这种超于常人的表现,老臣们则多了一份担忧。
从社稷坛上下来,天子返回后宫更换服饰,一众老臣也到了六科值房中休息。
待会儿还有大朝会,得天子恩赐,重臣们也只有不多的时间来屋里暖暖身子。
不过重臣们却没有感念天子仁德,而是一个个板着脸,似是有什么不快。
“元辅,天子今日之气色你可见了?”
见众人都不说话,李国普率先打开了话题。
“元治,汝之言,吾明矣,但陛下素来聪慧,岂会做那等损身折寿之举。”
对于朱由检,黄立极还是了解的,陛下年少,且只有皇后一人,还用不到那种补阳之术。
而且黄立极多在宫中行走,也没有听说有人给天子进献丹药。
况且黄立极还亲口听朱由检耻笑过秦始皇寻长生不老仙方之举,当时还引用了曹植的两句诗。
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
小小年纪,就能看透生死,应该不是喜食丹药之人。
“吾闻陛下每日跑步锻炼,当是身体康健,汝等莫捕风捉影。”
须臾之间,黄立极便给这事定下了调子,免得有人出去乱说话,污了天子的名声。
毕竟明朝不是魏晋,喜食丹药可不是什么好名声。
黄立极话音刚落,韩爌便站了出来。
“此事尚无定论,汝等当谨守臣子本分,污了天子名声,谁也保不了。”
随后,孙承宗、施凤来也站了出来,将此事就此压了下去。
众人一时无语,在内阁值房里没有多坐,两个小太监便跑来通知阁老和重臣们出去参加大朝会了。
众臣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便走出了温暖的文华殿。
此时,京城的百官都已经齐聚午门外,重臣和在京的功勋们也一起汇到了队列之中。

随着一旁的礼部官员高声唱和:进,随后鸿胪寺的官员便指挥一旁的礼乐队伍奏起了声乐。
朝臣们在礼官的带领下,分文武两班,文左武右从午门的左右掖门而入。
一路步行至金水桥,然后过皇极门,来到皇极殿前的广场上站定。
一众金吾卫手持金瓜罗盖分散在广场的四周,而不同品级、不同衙门的官员则在礼部官员的引导下来到提前划定好的地方站定。
参加正旦大朝会的文武官员不下一千,好在皇极殿前的广场够大,装下万人也不成问题。
因为皇极殿中空间有限,除了内阁、六部九卿以及皇亲国戚和功勋之臣,绝大部分的官员都只能全程站在广场上完成这次大朝会,甚至包括之后的赐宴。
所以以往的时候,如果皇帝过于抠门,赏赐不丰,大部分的官员的都是对正旦大朝会持保留意见的。
待众人都在规定的位置站好,负责各个区域的礼部官员则层层上报,最后汇总到负责此次仪式的礼部总管那里。
见众人都站定,太监便去后宫请皇帝出门了,此时鸿胪寺的官员便指挥教坊司的乐队奏圣安之曲,恭迎皇帝出宫。
而这时候,便没有官员再敢交头接耳,全都肃穆站立,等待皇帝升殿。
圣安之曲响了大约一刻钟的时间,便停了下来,接着换成了万岁乐朝天子之曲。
正旦大朝会,天子全程居于皇极殿中,一言一行,殿外的官员都看不见,所有的规矩礼仪全靠礼乐来提醒。
而万岁乐朝天子之曲便是群臣跪拜的信号,说明天子已经到了皇极殿,群臣需要行三拜九叩大礼山呼万岁了。
一通仪式下来,朱由检便在皇极殿的御座上坐定,准备至新年贺词了。
按惯例,皇帝这时候都会讲一些国泰民安、百官辛苦的场面话,随后群臣回礼,恭颂皇帝圣明。
不过今岁的正旦大朝会,朱由检决定把场面话变一变。
坐定之后,朱由检便招过了黄立极,将准备好的诏书递到了他的手上,让他照着念。
因为事先已经沟通过了,黄立极不敢怠慢,上前接过诏书便出了皇极殿。
在群臣的瞩目之下,黄立极来到皇极殿前临时搭建的一个高台上,然后展开诏书,宣读了起来。
对于之前正旦大朝会上没有出现的环节,殿外的群臣也是面面相觑,往常皇帝褒奖百官的环节没有出现,但却见内阁首辅出了殿外。
“奉天承运皇帝,敕曰:”
按照诏书上的内容,黄立极随后将崇祯元年的一些大事给殿前的群臣一一作了汇报。
年初进攻东掳援救虎墩兔,其后虎墩兔称臣,平定陕西民变,惩处陕西路的贪官。
南方粮食丰收,北方继续干旱,朝廷赈灾几何。
全国刑狱几何,有多少人被斩首等等
随后天津开海,朝廷平定贵州叛乱。
随着黄立极的宣读,崇祯元年的主要大事尽皆呈现在百官面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