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增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对于这些藩王们来说,百分之二十的年息其实不算太多,他们大多在封地放印子钱,一年驴打滚、利滚利的翻一倍的买卖也没少做。
但那都是上不得台面的生意,而且规模也不可能很大,还经常被士人戳脊梁骨。
此时有一个生意,既能讨好皇帝,还能有稳定的不菲收益,岂能不拍手叫好。
一通山呼之后,大会便进行到了最后也是最关键的一个议程:追加投资。
在原本的历史上,今年的十月份,金国会大举入关,肆孽京畿之地,史称己巳之变。
因为朱由检的到来,历史已经发生了一些改变,起码虎蹲兔还没有西逃,北方的蒙古也没有全部倒向金国。
但即使是这样,朱由检也不敢保证皇太极不会入关,而且经过这一年多的经济封锁,金国的势力得到了一定的损伤,他们更加迫切需要大明的补充。
既然公开或者私下的走私贸易不通,朱由检觉得皇太极铤而走险的可能性更大了,己巳之变的爆发时间,很可能会提前。
所以朱由检还需要一大笔银子进行整军备战。
一听到追加投资,藩王们刚才感恩戴德的心情凉了不少,一个个又变得矜持起来。
“是不是继续追加投资,完全是自愿啊,朕绝对不强求,诸位都好好想想,不急于现在做决定,而且如果不追加投资,之前入股的股金还继续保留,分红也是有的。”
朱由检说完,便不再言语,这时候说的多了反而事倍功半。
又是沉默的半珦,但时间并没有很长,仅仅是一盏茶的功夫,福王殿下便率先站了出来。
“陛下,我再投二十万两!”
跟其他藩王不一样,因为早年与当今陛下争夺皇储之事,在光宗这一系中,他始终是一根刺一样的存在,而且又有那样一个不肯认命的母亲,福王的处境也很为难。
而且自从朱由检登基以后,也没少敲打他,这次的献美人事件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虽然最后止于郑太贵妃出家,但朱常洵还是吓的不轻,以为他这次凶多吉少了呢。
所以在朱由检说出追加投资之时,朱常洵已经打定主意要跟上了,因为对于朱常洵来说,这二十万两根本不是银子,而是决心,是保命的决心。
朱常洵举着两个指头说完,现场又是一阵静默,藩王们都不傻,这种时候还是不参合的好。
“好,福王叔,真是朕的好叔叔,这份情,朕记下了,也替父皇记下了。”
朱由检笑着说道。
朱常洵闻言,后背顿时感到一阵阴风,心道:这小侄子果然是还记着当年的事呢。
朱常洵遂感到自己今日做的这个决定是何其明智,并在心里默默表示以后可不能听自己母亲的了,还是紧跟这少年天子的好。
这小侄子可不似自己那大侄子和那短命的兄长,这家伙有点记仇。
“应该的,应该的!”
朱常洵躬身讪讪的说道。
“给福王殿下记上,二十万两!”朱由检对着站在一边的曹化淳说着,随后又对下面问道:“今日还有继续增加投资的吗?没有的话咱今日就散了。”

朱由检说完,便要起身离开,但还未动身,下面就又喧闹了起来。
其实抛开朱由检天子的身份,对于这种稳定收益的投资,一年一成的利已经很好了。
尽管此时明朝的工商业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就商贾巨富来说,仍然缺少投资渠道。
而且对于藩王们来说,投资渠道更窄,一般的官宦世家也不敢跟他们合伙做生意,他们除了放些印子钱,大多数的银子基本用来买宅子置地了。
最近这几十年,买宅子置地也是越来越难,因为封地附近的大多数田地都快被他们买光了,比如福王,河南布政使的一半田产恨不能都快成了他家的了。
因为这几年小冰河期闹得,北方连年旱灾,置地这事也成了赔本的生意,这让长江以北的藩王们也是心忧不已。
所以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讲,这一年两成利的生意,还真是不错。
于是,怕天子走了看不到自己的忠心,藩王们一个个皆顾不得殿前仪表,一个个都高声喊了起来。
“我出十万两!”
“我出五万两!”
朱由检闻言,不动声色的将还没离开的屁股又做实了,笑着对诸位藩王说道。
“别着急,一个个来。”
...........
待到下午掌灯时分,朱由检在西山的常驻院落里,曹化淳拿着一个登记簿走了进来。
“回皇爷,一共是二百三十万两。”
朱由检接过那个册子,随意翻看了一二,不觉咧嘴笑道:“这藩王还真是有钱。”
“谁说不是呢,皇爷您不知道,您走了以后,那福王还扬言说,陛下给咱们这样的好生意,不追加投资就是傻子,等他回家就把田产变卖,陛下再有好的生意,他还投。”
曹化淳作为宫里的老人,自然知道当年的梃击案和红丸案,所以对于福王的一举一动也是特别上心。
“嗯,这福王是个识大体的,看着粗鲁笨拙,但却比他那尽是小聪明的娘强。”
朱由检合上册子,又交代曹化淳盯着藩王们将银子落实,便将其打发了。
曹化淳走后,朱由检又打开了那本册子,开始查看每个藩王的投资数额,心里一阵松快。
朱由检致力于发展工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引导民间的投资方向。
让土豪劣绅们别整天盯着自己周围的那些田地,别一个个的除了买宅子置地好像就不知道银子怎么花了似的。
让他们把更多的银子用在发展工商业上,从而在根本上抑制土地兼并,给小民更多的活路。
前世的朱由检是学经济出身,知道资本的发展是有自己的规律的,当在工商业上能崛起更多的利润时,资本自然而然就会流入其中。
这样的因势利导,要比单纯的靠强制力推动要更加有效,只不过这过程可能会长一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