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赏罚分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公元1648(顺治四年)年一月一日,福临在索尼等重臣的支持下正式提前亲政。
“太后懿旨,福临自登基以来励精图治,身为开国皇帝他刀劈御座以示决心,千里亲征以平四方,收复蜀地,智擒叛贼。功不可没文治武功已比前人,特准提前亲政!”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群臣拜道。
“众臣工请起。”福临脸上挂着笑容,今天他可以说是君临天下了。
“诸卿,有事上奏,无事退朝!”福临坐在龙椅上威严不已。
“皇上,臣有本要奏。”索尼拿着一本奏疏出列道。
“说”福临似乎一夜之间成长了许多。
“摄政王多尔衮谋逆罪应当斩。”索尼直截了当的道,
“嗯,众臣工以为呢?”
“叛贼多尔衮罪有应得,还请皇上严惩不贷!”
众臣工附议道
“来人!带叛贼多尔衮!”
多尔衮早就想到了兵败后的下场,所以他已看破生死,无畏严刑。他不打算求饶亦不打算垂死挣扎!他表情淡定,步伐坚定的一步步踏入金銮殿。
不等多尔衮反应押着他的两名的侍卫便将他按在地上,这时福临开口道:“多尔衮,你还有何话说?”
“成王败寇,任由发落,有何话说?”
“好,那朕说!你身为摄政王不思进取反倒固步自封,你以勤王保驾的名义公然造反,欲杀朕与众忠臣称帝,这条罪名够你死上一千次一万次!本应削爵,但念其为我大清立下过功劳,朕深思熟虑决定将多尔衮打入天牢!其余罪犯一律处斩!”
众多反对多尔衮的大臣都在等着皇上的将多尔衮处死这句话,可福临却没有说出口,这不得不让众臣大失所望。
平时大臣们对多尔衮的行为都是敢怒不敢言,如今多尔衮失势不少大臣都趁此机会弹劾多尔衮。
“皇上,多尔衮罪不可赦啊。”
“请皇上处死多尔衮!”
“皇上,请您不要心软哪,多尔衮罪有应得啊。”
福临知道众臣也是为了大清好,为了自己的威严,但福临此时另有想法,“好了,众位臣工,朕自由分寸!行了,行了,快传众功臣觐见。”
“传众功臣觐见----”
话说王礼等众位功臣早已在殿外等候多时,听到传令立即进殿。
“臣等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王礼等人参拜道。
“众爱卿请起。”福临笑道,“此次亲征可谓凶险万分困难重重,朕几次险些丧命贼人之手,好在有诸位爱卿相助得以平叛乱贼,收复蜀地。
今特封赏,王礼上前听封。”
“末将在”
“次役,王卿功劳最大射杀大西皇帝张献忠,生擒、连战敌军多远大将。因此今特封为平西将军,定蜀侯。”
“谢主隆恩。”
“陈庆之听封。”
“末将在”
“封尔为平南将军,定南侯。”
“末将谢主隆恩。”
“杨再兴听封”
“末将在”
“封尔为征虏将军,定北侯。”
“臣领旨谢恩。”
“范文程,刘文成听封”
“臣在”
“封范文程为丞相,刘文成为军师。”
范文程一听皇帝居然要封自己为丞相,连忙推辞道:“臣诚惶诚恐,不敢担此大任。”
“有何不敢?你放心,朕绝对相信你,希望你能让其他人信服。”
这范文程不就是个叛贼军师刚刚洗心革面就被封为丞相众大臣以为不妥,但福临力排众议执意要封范文程为相。
“众位臣工,你们哪个敢说范文程对我大清毫无贡献?哪个敢说他没有才能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范文程出生,少年好学,聪颖敏捷,18岁时,与兄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生员。
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后金八旗军下抚顺,范文程与兄文寀主动求见努尔哈赤,投降后金。
天命七年(1622年),先祖努尔哈赤攻西平入广宁,范文程都跟从出征。范文程蒙清太祖努尔哈赤善遇,参与指挥谋划的事宜。
天聪三年(1629年)十月,先皇皇太极统率满、蒙大军五万余伐明,从喜峰口突入塞内,入蓟门,克遵化。范文程当时还在皇太极的文馆,被称为书房官、文臣或生员、秀才,没有正式官衔。他虽然是儒生,但相貌堂堂,体格魁伟,倒很像是一员虎将,并且临阵不惧,随军从征时,奋勇冲杀,又长于用计,能言善辩,因而立下功劳,招抚潘家口、马栏峪、山屯营、马栏关、大安口五城。
明军围攻大安口城,他又披甲上阵,率领枪炮手,斩杀很多明军。十一月十一日,皇太极统军往攻BJ留参将英俄尔岱、游击李思忠及文程与八员备御,领兵八百名,驻守遵化。因战功显着,范文程被授予游击世职。
天聪五年(1631年)八月,皇太极再次进攻明朝,统军七八万围攻大凌河城。
初十日,范文程奉皇太极命,前往大凌河城之西山的一台劝降。明兵据险死守,他单骑至台,晓譬详切,守兵听后下台投降,其中有生员一人、男丁七十二名、妇女十七人,还有马二匹、牛二十四头、驴二十一头,皇太极立即将那些赏给了他。
天聪六年(1632年)四月,皇太极领兵征察哈尔,林丹汗闻悉,率部民逃走。皇太极欲用兵于明宣府、大同,范文程与文馆同事宁完我、马国柱上疏,认为入宣府,不如攻山海关。五月下旬,皇太极驻归化城,命文馆官员商议下一步行动计划。六月初五日,范文程与宁完我、马国柱一起上奏行动计划。
天聪七年(1633年)三月二十七日,因为明将孔有德、耿仲明想要来归降,所以范文程奉皇太极命,与吴赖、白格、塞古德一起,拿着汗谕前去探查及劝降。五月,孔有德率众来归,范文程遵谕将其部安插于东京,并陪孔有德等人至沈阳拜见皇太极。
崇德元年(1636年)三月初六,文馆改为内国史院、内秘书院、内弘文院,亦称内三院。范文程被任命为内秘书院大学士,职掌撰写与外国往来书札,掌录各衙门奏疏、辩冤词状、皇上敕谕、文武各官敕书并告祭文庙谕、祭文武官员祭文。范文程之世职亦进为二等甲喇章京,越来越受皇太极的宠信,皇太极每次商议军国大事,都要听取他的意见。宣谕各国的敕书,都出自他的手。范文程感恩图报,殚心竭力,操劳国事,先后疏言废除连坐法,奏准更定部院官制,六部各设满洲承政一员,下置左右参政、理事官、副理事官、额者章,荐举邓长春、张尚、苏弘祖等人为吏部参政、户部启心郎。

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皇太极知悉睿亲王多尔衮等王公统军围攻锦州时,离城远驻,又私自派遣部分官员兵丁返家,以至于明朝守兵得以出城运粮入内的事后勃然大怒。遣内大臣昂邦章京图尔格、固山额真英俄尔岱和内院大学士范文程、希福、刚林等,讯问多尔衮如此办理的原因,并下谕严厉斥责主帅多尔衮和同在军营的肃亲王豪格、饶余贝勒阿巴泰、安平贝勒杜度、公硕讬等人。图尔格、范文程等传达皇太极谕后,多尔衮等承认罪过。图尔格、范文程等人向皇太极奏报其中的缘由,皇太极更为恼怒,命他们谕令多尔衮等自议其罪。多尔衮自议死罪,豪格也上奏死罪,杜度、阿巴泰削爵为民,全部没收户口奴仆,从征将领三十余人分别议死、革职、籍没。三月二十二日,图尔格、范文程等将此情奏报,皇太极予以宽减,降多尔衮、豪格为郡王,分别罚银一万两、八千两并夺二牛录、一牛录,其余的人都罚银。第二天,多尔衮等人都到议政衙门,皇太极命大学士希福、范文程等将他们逐出议政衙门。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九日,皇太极去世。十四日,诸王贝勒大臣议定,立皇太极之第九子福临为帝,以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辅理国政。二十六日,举行新皇帝登极大典,颁诏大赦,改次年为顺治元年。福临被推为新君,是八旗贵族内部各派激烈争斗的暂时妥协。福临继位以后,这一斗争仍在进行。八月十六日,郡王阿达礼、贝子硕讬向郑亲王济尔哈朗、礼亲王代善、睿亲王多尔衮游说,谋立多尔衮为君,代善、多尔衮告诸王贝勒,遂以扰政乱国的叛逆罪,将阿达礼、硕讬处死,籍没其家。范文程原是红旗硕讬的属下人员,此时被拨入XHQ范文程刚刚避免了因主硕讬乱国而险遭不测之祸,不久又遇到了新的麻烦。摄政王多尔衮之亲弟豫郡王多铎欺负范文程,抢夺范文程之妻,经过一番周折,才得到解决,诸王贝勒审实后,决定罚多铎银一千两,夺其十五个牛录。范文程虽然化险为夷,遭受妻室被霸之灾祸,但仍不免忧心忡忡。多铎乃一旗之主,贵为亲王、郡王,又系摄政王多尔衮之同母亲弟,日后是否会舍此不究。万一追念前怨,范文程恐难免灭门之灾了。尽管身遭故主被戮、爱妻险被欺凌之双重危难,范文程仍以大局为重,在清朝入主中原这一紧急关头,献计献策,立下了殊勋。
顺治元年(1644年)四月初四日,范文程上书摄政王,奏请立即出兵伐明,夺取天下。范文程的建议,对清夺取中原的基本方针、政策的制定,对促使清军出发,起了巨大的作用。四月初九日,即范文程启奏摄政王之后的第五日,摄政王多尔衮带领郡王多铎、阿济格等八旗王公大臣,统领满蒙汉官兵十余万,祭师出发。四月十四日,大军抵达不久后,明平西伯吴三桂自山海关遣使前来求兵,说李自成已攻破BJ多尔衮立即派人往召在盖州汤泉养病的范文程来商大计。多尔衮收到吴三桂的乞兵书,本来相当犹豫是进是止。清军之行,是为了夺BJ取中原,如今既然农民军已先据BJ清军还有无必要继续前进。而且过去清兵三逼明都,皆未能得手,现农民军能袭破其城,其军战斗力谅必很强,如与清兵交战,胜负难卜。正是在这犹豫不决的紧急关头,范文程讲明了清军必能打败李自成农民军,获取大胜,并再次强调禁杀掠收人心,从而坚定了多尔衮进军的信心和决心,决定收降吴三桂,迎战农民军。四月二十二日,两军大战于山海关,李自成败走,清军大胜,并乘势追击。此时,沿途官民畏惧杀掠,农民大多都逃走了。范文程扶病随征,草檄宣谕:“义兵之来,为尔等复君父仇,非杀百姓也,今所诛者惟闯贼。官来归者复其官,民来归者复其业。师律素严,必不汝害。”其檄皆署范文程的官阶姓氏。这一宣谕相当有效,民心于是安定下来。清军迅速前进,五月初二日,摄政王多尔衮入居紫禁城内的武英殿,实现了多年以来入主中原的宏愿。
顺治元年(1644年)五月初二日,清军进据BJ此时百务废弛,社会混乱,人心波动。范文程昼夜操劳,佐理国政。尽管当时头绪纷繁,京畿刚刚得到平定,各地都有战事。所以发布文告,发给军需等事项,事无巨细,都要范文程来处理,他昼夜都在宫内办事,非常劳累。但与此同时,他始终紧紧抓住根本问题,为革除明季弊政,与民谋利,争取人心,开国定制而艰苦奋斗。他首先致力于稳定都城局势,于入京后第二日,五月初三日,向摄政王奏称:“BJ里一些人,假托搜捕乱贼,纷纷出面相互告发,恐怕会互相仇害,造成事端,应该禁止。”多尔衮赞同,下令禁止,并设防守燕京内外城门官兵,严禁士卒抢夺。紧接着,他又奏请为明崇祯帝发丧。四月初四日安葬于昌平。于五月初四日下谕:“李自成原本是故明的百姓,竟然敢弑君并暴尸,实在是天人共愤,法不容诛,今天下令官民为崇祯帝服丧三日。着礼部、太常寺以帝王的规格厚葬崇祯帝。这些事大家都还记得吧?”
众臣信服。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