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刀劈御座以示决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次面对这群“劝反”的人,多尔衮全部婉言拒绝。现在是江山最易易主的时候,现在做了皇帝,不一定将来就是皇帝,所以现在的任务是打江山而不是坐江山。
翌日祭告天地祖宗,表示福临已是全中国的君主。接下来就是要消灭那些残明势力,和农民军残余势力。
在南方,一些明朝遗臣拥立皇族建立了几个,史称南明(弘光、隆武、绍武、永历)。此外还有李自成没被灭完的大顺、张献忠的大西政权。
“皇叔,你认为接下来该怎么办?”福临问道。
多尔衮拱手道:“皇上,我们应该率八旗劲旅南下,拿下哪些反清势力。”
“好,就依皇叔的吧。”福临道
“臣多尔衮,愿领兵出征。”
“准,列位,臣工朕知道你们都不愿意再打下去了,但是不打不行啊,我们现在不将他们杀尽,以后我们就会是他们的下场!”福临道“来人拿刀来。”
王礼将一把锋利无比的刀呈上来,福临接过刀一刀劈了龙椅并热血沸腾的道:“朕一定要战胜他们让天下太平,黎民安乐!让我大清千秋万世!朕今日刀劈御座誓要千里亲征,早日一统江山!”
何为刀劈御座?刀劈御座,字面意思就是用刀劈皇帝的宝座,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御座作为皇权的代表,绝不可亵渎侵犯。刀劈御座,可见其人内心的坚决与愤怒。
众位大臣见状跪地直呼:“皇上英明。”
三天后以摄政王多尔衮为帅的八旗军南下了,在进军江南的过程中清军留下了几大暴行,福临要亲征的原因就是不想让历史发生。清军在进军江南的过程中,手段残酷,特别是“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剃发令,激起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各地燃起抗清的熊熊烈火。清廷残酷镇压,在扬州、嘉定、江阴等地进行了大肆屠城,史称“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剃发是清朝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所采取的手段,但超出了当时汉人的心理承受力。“身体发肤授之父母,不可损伤”,是千年以来的伦理观,也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思维方式。剃发不仅有违传统,也是一种侮辱。因此这项政策遭到了传统知识分子和下层民众的激烈反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一向被并列为清军入关后的两大暴行。

福临多次提议,不实行“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残酷政策,可是多尔衮大权在握又怎么会听幼帝的话?他一意孤行,福临也拿他没办法。一怒之下率领王礼帐下的两千亲兵回了BJ清剿大顺残军局势顺利。
清顺治二年(1645年)三月,多尔衮将军事重心东移,命多铎移师南征。此时弘光政权内部正进行着激烈的党争,暴发太子案,驻守武昌的左良玉不愿与大顺残军正面交战,以“清君侧”为名,顺长江东下争夺南明政权。马士英被迫急调江北四镇迎击左军,致使面对清军的江淮防线陷入空虚。史可法时在扬州虽有督师之名,却实无法调动四镇之兵。一月之中,清军破徐州,渡淮河,兵临扬州城下。四月廿五,扬州城陷,史不屈遇害。随后,清军渡过长江,克镇江。弘光帝出奔芜湖。五月十五众大臣献南京投降清兵;五月廿二朱由嵩被虏获,送往BJ处死,弘光政权仅一年,即覆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