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引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天晟和完颜海娜正穿过大道奔向东北,身后辽国羽林军纷纷追了上来。刚一交手没能拦住,看着他们二人的去向,正拉开长弓射出鸣镝,羽箭呜呜作响,看看射向李天晟他们,海娜扭头觑准鸣镝,马鞭一挥,嗖嗖两鞭,撩落几根羽箭。
紧追的辽兵急忙拉开架势,还待再射,一个契丹人扬鞭策马却跳出来叫道:“停手!且住!”说着一挥马鞭追了上去。李天晟正拉着海娜往远处跑,听到身后马匹扬蹄长嘶,“李兄,慢着,是我——”“耶律兄,怎的是你在这里?”追来的那人正是耶律大石。大石策马勒住缰绳,扭头瞥了一眼完颜海娜,见她身穿汉人衣装,个子小巧玲珑,听她粗声粗气地说了句:“你们认识?”
未等李天晟回答,大石看了一眼追上来的七八个辽兵,用契丹语大声道:“这里交给我,他是我一个朋友。”辽兵奔过来,一个人喘着气道:“什么?他们汉儿怎可随便进皇城来,而且、而且他伤我羽林军士,分明是乱贼余孽!”大石看了看,微微一笑:“这位兄弟莫要误会,他们确实是我的朋友,你们可以向大帅府侍卫长萧达鲁统领求证。来,各位给我一个面子,我会劝说他们离开。这里谢过了,喏,烦劳各位兄弟去喝一碗,辛苦了。”说着从怀里掏出一吊钱散给众军士。那些辽兵见大石出手豪爽,便一一接过。那人道:“既然这样,那赶紧让这二人走吧,要是让番邦使臣受到惊吓,陛下和萧大帅追究下来可就麻烦了。”说完就招呼羽林兵退去。
大石顿了一顿,回过头道:“李兄弟怎么又往皇城来了?莫非就是为了寻找这位朋友?”说着不禁又打量完颜海娜一眼,只觉这汉人少年眉清目秀,一时没有过多留意。李天晟只是“唔”了一声:“这是、是我的一个朋友。我们没想……可这城里查什么叛逆,我们、我们也是迫于无奈。”大石微微点头:“是啊,现在萧奉先把持朝政,陛下他、他根本就不在上京……”大石忽然想起这两日关于御驾出征的消息,顿了一顿:“李兄弟,这里不是安稳之地,你还是速速离开为好。”李天晟道:“皇、皇帝不在京城?不是说那西夏国和回鹘国那些使节还在么?皇帝怎么会不在?”大石摇头:“不,番邦使臣入贡晋见了陛下是没错的,不过,他们也会在京城停留游览几日,明日就该动身上路了。”
李天晟看了海娜一眼,两人顿觉惊讶:“明日就会离京,时间可实在紧迫啊!”大石似乎觉察到他们的紧张,不禁问道:“怎么,有什么为难之事?”李天晟沉吟片刻:“耶律兄,不瞒你说,如今局面你很清楚,那位萧奉先其实就是大辽朝廷的一个祸害,如果不设法除去,江山社稷势必危在旦夕。”大石没想到他会在眼下说出这样一番话,抬头望着他,半晌才道:“李兄弟能这样对耶律大石说,显然是没有把我当外人。不过,我如今刚刚入朝,属于新近之辈,怎能做这样的事。要知道满朝上下都是他的亲信耳目。”
李天晟看了看前面羽林士兵依然在四处巡查,故作严肃地拉过大石到街边:“事在人为,耶律兄,早些时日我和颜兄弟刚到上京时,不瞒你说,曾远远见到萧大帅的儿子和女真人在迎春门外一处茶亭接触。所以,那一和你在官署外,那个萧家郎君见到我时有些怀疑,耶律兄可还有印象?”大石略微沉吟,“唔……你是想说萧奉先父子和女直贼虏们早有密谋?”扫了李天晟和海娜一眼,面色略显凝重。
李天晟缓缓摇头:“我是一介外人,实不敢对当朝大臣胡乱猜疑。不过另有一事,小弟倒想和耶律兄说说。你、你可曾听过大唐名将李卫公的兵书?”大石听了一怔,迟疑说道:“李卫公兵书?是李靖和唐太宗的问对么?不光听过,在下也曾作观摩,《孙子十三篇》、《李卫公兵书》、《六韬》、《尉缭子》这些虽都是中原汉人的兵法,但在大辽境内也有流传。可这和萧奉先一事有什么关系?”李天晟笑着摇头:“呵呵,非也,由大唐名将李晟、李愬二公注解过的《李卫公兵书》,你可听闻有在大辽流传么?”大石听了微觉诧异:“这……倒不曾听过,以你的意思这中间会有很大不同么?”
李天晟回头瞥见完颜海娜似笑非笑地望着他,继续说:“我在中原曾听人说过,这本兵书凝聚了李晟李愬父子两代数十年心血,早年间传入辽国,其实中原已经失传……多年来,大辽军威原本无敌天下,或许在过去,这无足轻重。但如今女真人崛起,数年来他们多次派人潜入辽国,据说一直都想得到这本凝聚大唐三代名将的兵法秘籍。试想,如果真让女真人拿到手,容我斗胆说一句,只怕大辽不出数年就彻底倾覆矣!”大石听了眉头一皱,对他的违逆之言没有在意,却道:“那么,这兵书之事,莫非就是你所说萧奉先父子勾结女直贼人的密谋?”李天晟还未答话,海娜忽然接口:“不错,若我们推断不差,这本兵书十有八九就藏在萧家府上,他和女真人密谋多半是要出卖兵书,这一份罪状正好可以用来报告大辽皇帝。”李天晟也道:“虽然这一步十分危险,但也是眼下一个难得的机会!肃清大辽朝廷之后,耶律兄若得到陛下器重,方才有可能振兴国家社稷,不是么?”

大石转身沉吟道:“李兄弟话虽不错,但这都是你的推测,可有真凭实据?萧奉先固然是大辽眼下之阻碍,但要说他勾结叛贼,我看也不可轻信。再说陛下对他一直宠爱非常,又岂会随便听信一些不实的传言?”李天晟点头道:“耶律兄顾虑的是,所以,我此次到上京就是打算要设法进入萧府。在下不妨直言相告,这本兵书原是我李家所有……因此,也不想萧奉先出卖它,用这样的兵书去祸乱天下,对大辽也好,对大宋也罢,都不该再引起刀兵之灾,祸害各方百姓。”大石听了一惊:“什么?你说是你李家的?你、你是那大唐名将的后人?这……”细细打量了李天晟片刻,摇头叹息半晌又慢慢展露笑意,望着李天晟连连点头。李天晟见他如此,心中也七上八下,见完颜海娜在一旁,微风吹过,眼中却泛起一丝光亮。
大石道:“既然如此,萧大帅眼下让他儿子萧么撒领着西夏回鹘使臣游览义节寺和天雄寺,他嘛……应该是在枢密院代陛下处理政务,准备明日为使臣送行。喏,他的府邸在皇宫外,往东南走,离天雄寺倒也不远,需要多加小心。我带你们去吧,成与不成可就听天由命了。”
萧奉先初为南府宰相,跟着继任为辽国兵马大元帅兼北院枢密使,后加封为兰陵郡王,地位已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对当今天祚帝顺利登位和稳固朝廷都有莫大功劳,他的府邸占据了皇城东南面最好的位置。
萧府旁边往南山岗边的一处密林中就是皇家寺院天雄寺,为辽太祖晚年所建。当年太祖阿保机和太子耶律倍,兵马大元帅耶律德光平定辽东渤海部后,特地兴建来供给渤海僧侣居住。太宗耶律德光即位之后进一步扩建殿宇,在寺中大雄宝殿内,专门供奉太祖之父安烈考宣简皇帝遗像。另外,还动用能工巧匠塑造了一尊巨大无比的白衣观音石像,屹立在大殿前的高台之上,面容慈祥安宁,永久地护佑宗室和辽军战无不胜。其实,佛教教义原本只为修己渡人,并无什么保卫一方江山社稷之义。这是唐朝爆发安史之乱之时,李唐宗室推崇密教一派才影响流传的。密教高僧为了拉近与皇室的关系,扩大其宗派地位,特别通过诸多教法仪式宣扬护国、镇国之灵验,例如风靡一时的迎佛骨活动,曾引起儒家文人韩愈之流竭力反对。唐朝之后虽然国力中衰,但其声望和文化影响在周边部族一直长存,不论契丹、靺鞨、高丽、吐蕃、回鹘乃至日本等都不例外,作为靺鞨族出身的渤海人,尤其推崇唐朝的文化和制度,在海东一带尤其鼎盛。因此,当契丹立国以后,也因征服渤海进一步汉化,为日后进军中原找到了某种缓冲。
因天雄寺位于城内的一处高地,而寺内这高十丈有余的观音石像,即便在寺外很远的地方都能望见,由此成为上京的一大奇观。这四周一直十分清幽宁静,丛林茂密,和城西的义节寺遥遥相对。由于今日有萧么撒带领入贡使臣游览,四周全布满左右羽林军把守,一时间到处人来人往,兵丁甲胄鲜明,刀枪寒光四溢,显出少有的紧张气氛。
耶律大石领着李天晟、完颜海娜穿过皇城东横街,绕过天雄寺旁一直朝前,寺门附近都是手持长枪的辽兵把守着大门外,车马旗幡立在远处,迎风飘动。大石回头说:“切忌,不能往正门那边去,你们一会儿要离开的话,记得需绕过天雄寺。时间顶多只有一个时辰,他们很快就会游完出来。我先守在那里,寺门边的大榆树下等你们一个时辰,算是替你们看看风声,要是过了那会儿还不见你们出来,就得看自己的造化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