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联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入夜时分,大石来到帐外,唤了一声:“李兄弟可在?”李天晟出来,行礼道:“耶律兄,今晚不是有会盟酒宴……怎有空到这里来?”大石笑着入帐,看了看道:“是啊,大家都很高兴,你却早早不见了,我担心兄弟有什么心事,过来看一看。”忽然叹了口气:“我知道今日在会上,原本我们都决心出兵讨伐金人,可是,我最终改变了主意,想必你心里有一些不解……哎,我何尝不是一样?”
李天晟见他主动说起此事,请他坐下道:“耶律兄,我是……我见到漠北各部愿意与大辽再度结盟,本为你高兴,我也知以此刻匆忙组军要打败金人,契丹兵马与漠北各部都多年没有合军,即使我们去了,也胜算不大,你这么决定是明智的。因此,我回来想了想,如今金人强势,但他是骄兵,或许并未算到我们还有力量主动出战,另外,既然他们有南侵的野心,不如再派人前往联络宋人,如此就可以对他实行南北夹击……这等战机倒也难得啊……”大石听他一番说辞,心里颇为心动,他看了看李天晟:“你说我们去联络宋人?这……可行吗?”李天晟道:“当然,战局之势,变化无穷,如今金人攻略大辽得手,野心大盛,对宋人岂能没有觊觎之心?我们主动联络,既可防患未然,对宋人也是一番警醒,金人根本不愿按照当年完颜阿骨打的承诺归还燕云之地,我们大可以利用这等利害环节……”李天晟故意将宋人结盟说成利益之策来打动大石,心中其实未必有出战之心,但至少可以前往宋国结为盟友,可以让宋人早做防备。
耶律大石听了连连点头:“嗯,说得好,此事我看可行,但眼下也只有李兄弟可以托付,可你才刚到此,我怕你太过劳顿……”李天晟摆手道:“耶律兄说哪里话,我本就是汉人,为了契丹和汉人免遭金人屠戮,两家重新结好,李天晟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大石拍拍李天晟肩头道:“既如此,事不宜迟,我让松山派一些人护送你,明日出发。”李天晟行礼谢过,见大石要出营,李天晟上前道:“耶律兄,小弟还有一言……”大石回头,李天晟走近低声道:“我记得当日你从金兵那里离开,萧姑娘一直不离左右,你也曾答应要给她安定的生活,今日到了可敦,大辽也暂不打算兴兵,需要休养生息,我觉得你应该可以兑现承诺。”
大石听了有一些纳罕,笑道:“多谢兄弟提醒,我明白了,不过,此事嘛我要等你回来,呵呵。”李天晟摇头道:“非也,小弟的意思不仅仅是对萧姑娘一人而言,而是整个契丹人都需要你的承诺,他们在亡国之际仍然甘心追随你,大家日后的前途何在?耶律兄可曾想过?”大石略作沉吟,道:“以你的意思……我该如何?”李天晟道:“请恕小弟直言,从天祚帝失败之日起,大辽就陷入一盘散沙,众人颠沛流离,如今追随你到这里,好容易聚齐一股力量,大家需要看到光复大辽的希望啊!好比当初你在燕京跟着天锡皇帝那般……”大石有些低沉地道:“你是说我应该学耶律淳那样自立?不、不兄弟此言差矣……耶律大石虽然渴望振兴大辽江山,但并不是为了一己之私,你也应该知道我非贪慕名位之人,如此不臣之心,非我辈当为,不可不可……”说着眼神中甚是惶恐不安。
李天晟见他连连摇头,急匆匆转身出去了,李天晟心想:“他希望复兴国家大业,但不是为自己,是个英雄豪杰之士,可如今需要他领导契丹人,否则怎么去恢复辽国?”
李天晟坐了回去,从怀里取出《李卫公兵法》,慢慢翻看,见开篇言道:“夫将之上务,在于明察而众和,谋深而虑远,审于天时,稽乎人理。若不能料其能,不达权变,及临机赴敌,方始趑趄,左顾右盼,计无所出,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藉,何异趣苍生而赴汤火,驱牛羊而啖狼虎者乎?”这些日子以来,他在路上歇息之时就不断揣摩兵书,回想自己跟随父亲阅读史籍典故,开始明白历朝历代的君臣将领,所谓江山社稷的兴盛,本是皇帝个人才智决定了大半,而战场胜败,则是领兵主帅的智谋决定了大半……如此种种,现在辽国已经败亡,这些契丹人还想要对抗金人,显然需要杰出的领袖和杰出的统帅方能实现振兴辽国,恢复旧土的愿望。耶律大石可以说是契丹人中那个不可取代的人物,他是大家的希望,而且具备领兵作战的才干,但是他不希望背上有图谋社稷的野心,可如今的辽国州土已经仅存一二,大石不在此时此刻挺身而出,人心很快就会失散,到时候就真的风流云散,再难挽回。
对于如何取胜?李天晟见后面写到:“夫决胜之策者,在乎察将之材能,审敌之强弱,断地之形势,观时之宜利,先胜而后战,守地而不失,是谓必胜之道也。若上骄下怨,可离而间;营久卒疲,可掩而袭;昧迷去就,士众猜嫌,可振而走;重进轻退,遇逢险阻,可邀而取。若敌人旌旗屡动,士马数顾,其卒或纵或横,其吏或行或止,追北恐不利,见利恐不获;涉长途而未息,入险地而不疑,劲风剧寒,剖冰济水,烈景炎热,倍道兼行,阵而未定,合而未毕,若此之势,乘而击之,此为天赞我也,岂有不胜哉……”如今不管辽国还是宋国都情势堪危,辽军如果此时出兵,显然犯忌,必不能胜,李天晟想到此处,又如何忍心让耶律大石遭此覆辙呢?

第二日一早,天色微微亮,李天晟起身出来,经过一晚辗转反侧,写下一封书信,拿起行囊,然后牵出两匹马出了可敦城,往东南方上路。
李天晟走了没多远,身后就有十余人跟了上来,为首一人年仅二十左右,道:“李郎君,小人萧迪里,奉命跟随郎君,听候差遣。”李天晟勒马站定道:“什么?我不是……”萧迪里也抱拳道:“郎君的书信,耶律大帅收到了,让我告诉郎君,他会考虑。”李天晟沉默半晌,道:“唔,不过,我、我可不是什么郎君。萧兄弟。”萧迪里道:“是,大帅说了,你将是我们大辽新任的南院大王,不过在你回来正式任命之前,我这一路先称郎君,入了宋国则以南朝习俗称呼大官人。”
李天晟听了更是一惊,险些从马上摔下,摇头道:“南院大王?万万不可……”萧迪里道:“这是大帅的命令,大帅十分敬重郎君,为我大辽谋划光复大业,我能够跟随郎君,也是、也是十分欢喜。”李天晟连连摆手:“好啦,你不要再说了,这决计不行,南院北院历来是大辽的重要军政职务,两百年来都是契丹勋贵担任,几时由外人担当过,如今时候不早,我们先完成使命,回来我再向大帅请辞,走吧。”萧迪里愣了一愣,只得先跟他走。
众人南行经过防州,进入阻卜部生活的地方,大约十余日后越过大漠到达西夏地界,越过边界上的一片荒漠就属于西夏黑山威福军司管辖地。黑山,是绵延黄河一带的一座山岭,分属西夏和辽国西京道。当日天祚帝准备逃往西夏时,皇帝李乾顺已派遣一队人马来到这黑山边境一带接应,可怜天祚帝在逃亡途中就被金人追上掳走,西夏兵马也只好打道回府,对金兵做好防御。
黑山脚下有一小城,名叫兀剌海城,就位于黄河边上,绵延九曲的黄河正好在这里转弯,往东沿黑山进入辽国天德军和东胜州。如今辽国东部疆土大半已被金人占据,不便通行,李天晟与萧迪里便计划从兀剌海城渡河,然后往南,顺着定州、怀州往东,过嘉宁军、宥州、龙州,就可进入大宋。
这时天气好转,阳光也温暖起来,沿路积雪已慢慢融化,汇聚成条条溪流,掩埋了一季的枯草有些也透出新绿。
萧迪里行在李天晟旁边道:“西夏国过去是大辽盟友,现在金人强大,他们已经不如从前一般友好。”李天晟道:“大辽要重新振作,必须要联合西夏和大宋的力量一同对付金人,好比当年六国合纵抗秦之策,我们此次就是要看看这些地方的情形,方便后面联络各国。”
刚进入西夏境内行了不过半个时辰,突然后面烟尘弥天,萧迪里道:“不好,似乎有人追来了。”李天晟回头看了看道:“他们也就一小队人马,不过……若是金人,那就不能留下活口!否则会引来大军。”萧迪里道:“他们真是欺人,这里可都是西夏国境了,居然也追了上来,弟兄们,准备弓箭刀枪,叫他们有来无回!”李天晟想起当日对完颜海娜的话,可没想到过了才两个月,自己就会对女真人如此,仰起头望着湛蓝的天际,长叹一声。
嗖嗖声响,契丹护卫纷纷都转缰绳,朝着奔近的金兵射箭,前面数人中箭落马,纷纷大声叫着,亮出兵刃。李天晟听到他们都大声呼喊着厮杀,鲜血四溅,一时有金兵冲着他舞刀过来,大声喝道:“契丹狗,以为可以从我们眼皮下逃走吗?”李天晟抽出长剑,用女真话道:“你们不该追来……”那人听他会说女真话,微微一愣,李天晟迎上来长剑一刺,正中肩头,那人翻身落马道:“你……你不是契丹人?你……”身后萧迪里等人已将金兵多数人杀掉,见到李天晟刺伤那女真人,不禁远远道:“郎君……”
李天晟回头盯着那女真人,看出他对自己有一些疑惑,萧迪里等过来见李天晟握着剑,有些不忍下手。萧迪里示意身边的人,那人上前将女真人一刀斩下。李天晟想要说什么,可怎么也说不出话。
萧迪里收刀道:“郎君,这里不宜久留,我们上路吧。”李天晟回头上马,见地上躺着十来个人,可除了领头的两个是女真人外,其它则多是汉人。旷野上风沙阵阵,显然就这样成了这荒漠上的孤魂野鬼,李天晟没想到自己如今就这样卷入了辽国和金国的对抗中,萧迪里等往前奔了一段,见李天晟慢慢的在踱步,不禁大声道:“李郎君……”李天晟在一阵风沙中,加快速度追了上来,道:“走吧,我们继续上路。”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