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章 启程西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耶律大石点头道:“这倒提醒我了,我们要先派一批人分为几路,前往各处打探各种路径和消息,另一方面开始做好准备,待有眉目再出发。”李天晟道:“甚好,西域荒漠甚多,可行无非南北两线,回鹘国和黑汗国,尤其黑汗国的情况我们不甚明了,贸然前往还是冒险,对于契丹过去行军习惯,粮草缺乏更是头等问题。比较起来,回鹘与契丹素来交好,和州那里在大唐时为高昌国,那一带汉人也较多,于我们在西域立足比较有利。”
大石笑道:“李兄弟果然是将门之后,深得我心。好,先做足准备,再择日出征!”李天晟道:“如此,可敦这里,若我们大举人马西迁,也需要有人留守。对宋国盟约我们不能不顾,但两地相距太远,在下以为,该以西夏出兵斜插大同府为主力,佛顶详稳到来后,配合夏国兵马南下夹击大同府,若是取胜,城池姑且让与西夏,我们只取一半物资就好,以兑现宋辽盟约。”大石与众将相望,有些不解,但没有言语。李天晟望着海娜,见她眼中含着微笑,知她明白自己如此计划的初衷,心下松了一口气。
第二日,耶律术薛果然领着耶律佛顶到达,佛顶年纪较大石为长。大石拜他为北院枢密副使,可敦留守。先行派出一队到过西域的各族探马出发西去打听各路消息,随时互通照应,等待大军到达。大石与佛顶详谈一番,说明契丹人今后打算后,将可敦一带全权交与佛顶处置。佛顶派出联络西夏的特使,待深秋之时相约出兵攻取辽国旧日的西京大同府。
此番谋划周密的为兑现辽夏与辽宋盟约的联军计划,并未真正奏效。原来,西夏国主李乾顺当日支援辽帝出兵迎战金兵大败之后,便不再有同金兵正面对抗的意思。先前同意成安公主与耶律大石交好是出于往日情面,背地里,李乾顺同样派出使节与金国结纳。金人没有对他们曾经出兵帮助辽国存有什么成见,为了安抚和拉拢,反而,掌管西部军政大权的粘罕还让出少许辽国占据的故地,一下子便将西夏君臣笼络。如今,成安公主要求李乾顺再次出兵协助辽国联合攻取大同府,李乾顺就三番五次拖延,且执意不从,成安公主悲愤不已,竟然在宫中绝食数日而亡。
除了西夏国发生变数之外,中原的大宋新君赵构在一番仓皇逃亡中即位,东京沦陷,宗室受辱,已令他惊恐万分,从南京应天府登上帝位后不久,就因金兵有意南侵而一路东逃到了扬州。虽有李纲等正直之臣追随,初始还被升为宰相辅佐赵构意图革新朝政,同时号召宗泽、张俊、韩世忠等各路兵马勤王。但是,李纲很快就被汪伯彦、黄潜善诬陷弹劾,不到三个月就被贬黜,迁到鄂州为官,一代忠臣就此远离朝廷,无法伸张浩然正气。
而幕僚张元干也遭牵连,两人就此飘零江湖。直到绍兴八年,张元干得知李纲在洪州还坚持上书畅言国事,反对与金人议和时,满怀激烈,写下一首《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诗云:“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骄虏。要斩楼兰三尽剑,遗恨琵琶旧语。谩暗涩铜华尘土。唤取谪仙平章看,过苕溪尚许垂纶否?风浩荡,欲飞举。”诗中感叹了昔日的繁华现在犹如一梦,远眺满目疮痍的中原大地,不由愁思满腔,但感到自己壮心犹在,豪气如潮,足以吞灭敌人,鼓舞自己坚决抵抗金人的南下的决心。整个诗篇写得慷慨悲凉,感人至深,不论当时还是后世,都广为传诵,堪称千古名篇。然而宋帝赵构却听从汪黄之见,决定放弃中原,继续往南渡江。
此时,老帅宗泽受命在旧都任留守兼开封府尹,力挫粘罕余部人马的围堵后,收复胙城、延津、河阴,并遣统制刘衍、刘达两次在滑州打败金兵,在黄河北岸树立牢固的防线,一时稳住了东京周围的安全。宗泽在一年里接连上书二十四次恳请赵构回銮京师,领导天下王师收复中原,营救二圣。赵构却以空言搪塞,置若罔闻。
宗泽并不以赵构的钧旨为意,积极谋划北伐大业。一面派范世延充当使者前往北方敦促李天晟响应盟约出兵伐金,牵制金兵后路;另一面做好部署,约定八字军王彦、大名府义军马扩等共同收复怀州、卫州、相州、铭洲、庆源、真定,同时联络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分头并进,一番宏图大志令各路豪杰群情振奋!为了名正言顺,宗泽派呼延次升和儿子宗颖先后三次往扬州向赵构禀告筹备情况,并请旨准许在夏秋之时渡河北伐。赵构不仅不愿意北伐,且派出侍卫兵马都指挥使郭荀为东京副留守,名义为支持,实则就近监视宗泽一举一动。宗泽苦心经营北伐大计受到怀疑,于暑天里背上生疽病倒,情况十分突然,也十分危急。

岳飞、宗颖、呼延次升等忧心不已,数日里守在宗泽病榻前。这位孤胆忠心老帅,在弥留之际,没有一句话念及自身安危荣辱,叮嘱岳飞留心范世延回来的动静,好生学习兵书,让他立誓不忘北伐大业。又频频叮嘱宗颖时刻操练兵马,笼络绿林豪杰,一心谋国。还几番叮嘱呼延次升尽力从西蜀和西夏购置军马,扩大骑兵才好与金兵对抗,要爱惜士卒,不要打骂。
宗泽所言殷切,令众将领感伤不已,耗尽心力一一嘱咐完毕,休息半晌,念道:“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宗颖在一旁痛哭流涕:“父帅……”宗泽忽然睁眼盯着众人,大叫:“过河!过河!过河!”众人一惊,一代名将就此病故,时年七十。宗颖与岳飞将宗泽灵柩从军中扶运至镇江,与先他逝世的夫人陈氏合葬于京岘山上。宗颖在墓前题写了宗泽当年为纪念夫人陈氏而作的一首诗:“一对龙湖青眼开,乾坤倚剑独徘徊,白云是处堪埋骨,京岘山头梦未回。”
宗泽身死,中原震动。赵构所在扬州官员对汪伯彦和黄潜善普遍不满,金军左路副元帅粘罕大喜,同继任右路副元帅的讹里朵,另加兀术、吾都补、挞懒、撒里喝、银术可、耶律余睹等以为天赐良机,领兵分东西两路南下,约定会师濮州,先行取东平府、攻下徐州,进行“搜山捡海捉赵构”之役。赵构听闻金军南下杀奔扬州而来,迫于舆论罢免汪黄,渡江逃到临安。
几乎同时,哲宗隆裕太后也渡江到此,不久,御营统制苗傅和御营右军副都统制刘正彦同谋兵变,苗傅派幕宾王世修领兵埋伏城北桥下伏击退朝经过的御营都统制王渊。刘正彦为王渊副手,接管护卫兵马,领兵包围赵构行宫迫其退位,立赵构唯一的儿子赵旉继位,并请隆裕太后垂帘听政,遣使与金兵议和。好在韩世忠率先领军前来救驾,刘光世、张俊等纷纷响应,很快平息了叛乱,赵构也得以复位,继续遣使求和。可惜他年仅三岁的儿子赵旉受到惊吓生了重病,在回临安的途中因宫女照顾疏忽而不幸夭亡。但金军大举南下并无阻挠,一路势如破竹,直达江边。
耶律佛顶出兵南下协同西夏攻取大同府,没有来得及与宋军取得呼应。西夏与辽军都小有损失,各自退回。
不觉一个冬天过去了。塞外草原迎来初春,契丹诸部备好青牛白马,按照契丹族数百年来的传统,祭告祖山、天地和祖宗。耶律大石身着国服盛装,在众多倾心跟随他西迁而来的部将、百姓前成为大辽二百年基业的继承人,正式称王。
萧塔不烟、李天晟望着礼坛之上的大石,在初春的阳光之下,好像全身也散发着一种光芒,给草原上等待已久的契丹人引领着继续生存,寻找未来的方向。行礼已毕,众契丹人、汉人、回鹘人、室韦人、达旦人无不山呼万岁。
耶律大石在礼坛之上,望着众人跪拜,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微微抬头,湛蓝的天际吹拂而来的春风还带着一丝寒意,天空中有两三只飞鹰在鸣叫、盘旋,仿佛为草原上这一难得一见的时刻而翩翩起舞。大石抽出长刀,仰望苍天,宣告今日大宴之后,明日一早开拔西行。
这是辽国覆灭四年以来,第一次正式而隆重的契丹风俗大典,奏响契丹国乐,面朝东方拜祭契丹祖山木叶山山神,耶律大石还以“射柳”等传统礼俗表明振兴大辽武勇之风的遗志。众将领和跟随的部族首领无不振奋,纷纷立誓忠心大辽恢复大业。许多人已经备好车马,扶老携幼从城内城外汇聚一处,等待出发号令。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