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四章:疯狂之夜(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火光四起的东京城,无数百姓在四散奔逃。
而在这群百姓中,有那么一小部分虽然一样的惊惶,却显得和周围普通民众格格不入,而且他们个个身强体健,在逃跑的过程中仍然保持着紧密状态,没有被人潮冲散。
显然,这不是一群普通人。
这是大楚刚刚成立的锦衣卫。
陆谦所在的百户,承担下了这次制造混乱的任务。
其所部上下唯一目的,就是尽可能的引领百姓奔逃,同时在混乱中继续纵火,而眼下他们的目标,便是白矾楼。
他们要将这座纳客上万,东京行首的最大游玩场所给烧掉!
为什么要烧白矾楼,前文有写过,白矾楼位于东京城西北处,而寇凖的府邸则是在东京城东部,毗邻皇宫,脱身首选东南方向。
另一个则是因为白矾楼每日都有大量的游客,这群游客中,很大一部分是王公显贵,白矾楼失火出事,五城巡检司首重自然会去抢救,可以迅速引开官府注意。
计划的前半部分进展都十分顺利,陆谦带着人手一路抵达白矾楼,而后便冲入进去,正打算四下放火,一锦衣卫成员就跑了过来。
“百户,有官兵杀到了。”
陆谦还当是五成巡检司的衙役,心中不以为意,挥手道:“人来了就挡住,一群衙役而已,杀之何难?”
这一路纵火走来,又不是没和衙役交过手,那战斗力在他们这群君卫队老兵眼里简直跟江南妹子一样,别的不敢吹,他们一百人能打一万。
因为杀死一个,吓跑十个。
可队员的回答却让陆谦大吃一惊。
“来的不是衙役,看着甲,像是禁军。”
东京城里还有禁军?
王钦若不是说都调走了吗。
猛然间陆谦脑子轰的一声炸响。
还有一支,皇城司执金吾卫!
赵宋这是将把守皇宫,守老家的唯一一支作战单位都给拉出来了啊。
“有多少人?”
这时候陆谦也紧张起来。
“影绰绰的数不清楚,最少也得几千人。”
一百打几千?
要按照刚才陆谦的心气,这个比例还没到一百呢,但现在陆谦哪里还有心思玩笑,一听说几千人只觉一股寒气自脚底直冲天灵。
这哪里能打的赢。
“百户,咱们撤吧。”
队员提了个建议:“这东京西城到处都是牌楼小巷,咱们打散之后,借着夜色也方便隐匿,兄弟们起码能活下来一半。”
有心想走,陆谦也觉得撤退分散是个好主意,脚都抬了起来又落下。
摇头。
“咱们一撤,那赵宋的注意力就会分散,加强各处的把控,行动就会失败。所以,咱们不仅不能撤,还得在这白矾楼把声势造足,让他们以为,城中所有的乱匪此刻都在白矾楼中!”
“那要如何做。”
“这白矾楼中还有数千游客,其中必有权贵之子,咱们先以此为质与这伙禁军对峙拖延时间,拖到他们受不了再说。”
计划定下说干就干,整个百户一百名锦衣卫涌入白矾楼,将正门堵死,而后各自手持利刃,恫吓住还没来得及逃窜的上千名游客,将他们个个捆缚起来严加看管。
“你们中,可有家世显赫者,如有,可以金钱赎命。”
一千多号人面面相觑,然后便有十几个纨绔子弟抢着开口。
“吾乃太尉之子。”
“吾父乃当朝宰辅。”
“吾乃赵氏宗亲,当今陛下乃我叔父。”
竞相开口,个个出身名门,显赫至极,甚至还有几个更是老赵家的龙种。
继这十几人之后,更多人也纷纷开口,当然,后面的就保不准是有杜撰成分,或是商人充数。
但不管怎么说,这一千多人中的含金量倒是挺足,让陆谦非常满意。
“可都带着下人吗?”
这下可把众人问得哑口无言、面面相觑。
白矾楼是什么所在。
他们来这图的就是一买春嫖宿的乐趣,谁闲的没事带家中下人来啊,难不成帮着在旁边助威?
倒也有几个不嫌害臊的,还真带了家丁护院,哆里哆嗦举手应了一声。
陆谦在这群家丁中随手点了一人。
“你去官府,就说老子要白银一百万两、黄金十万两,钱一到,老子就放人。”
这家丁如蒙大赦,忙撒腿逃跑,结果到了大门口发现正门已被堵死,不免面带苦色。
“搭梯子跳出去。”
说着容易,这白矾楼的门墙高有近两丈,跳下还不得摔断腿。
家丁有点犹豫,陆谦可没工夫等他鼓足勇气,直接一刀把脑袋削飞。
拎着鲜血淋漓的砍刀,陆谦又点出一名家丁。
这次出来的显然很有勇气,都不用陆谦交代,就奔着墙头跑。
这边锦衣卫还没等搭好梯子呢,只见这名家丁如飞檐走壁般,噔噔两步就一路跑上墙头,翻身跃出。
留下墙边孤零零的梯子好似一个废物。
陆谦眼都直了。
“这难道就是古人传说的江湖轻功?”
两丈高呢,不用梯子几步就翻了出去,这也太生猛了吧。
“狗急了还能跳墙呢。”
“哈哈哈哈。”
锦衣卫们哈哈大笑,笑声中,丝毫没有对接下来事态发展的恐惧。
当大门被堵死的那一刻他们就已是心中有数。
陆谦,不打算活着离开了。
话说此时的白矾楼外,张耆和王钦若带着大军扑来,听闻乱党入了白矾楼顿时大喜。
“杨将军,速速带人包围白矾楼,而后冲杀进去,不使乱党一人脱逃。”
姓杨的将军不算有名,叫杨延训。
后世他会有一个名号,杨三郎。
现在正在江北大营的杨延昭就是他的六弟。
老令公杨业带着杨家大郎战死河北之后,他们兄弟几个都承了父荫做了殿直,就相当于宫廷仪仗队的官,负责宫禁。
杨家七子中,除了六郎杨延昭是真有本事在河北戍边当将军,其他几位也就是个中庸之才,留在东京享清福。
万没想到,因为一个骆永胜,朝廷损兵折将严重,他们杨家素来忠义扬名,也因此各自官升三级。
这杨延训也就从一个殿直高升成了执金吾卫将军。
除了这些明面上的身份之外,杨延训还有另外一个身份,或者说差事。
他降楚了!
天波杨府或许没有演义中说的满门忠烈,但也不至于是一群未战先乞降的怂包软蛋,骆成俊再说服寇凖之后,就以寇凖的名义暗中联系了杨家。

“杨家扛旗之人乃六郎杨延昭,而杨延昭又是寇太师旧将,当年河北抗辽,太师与我家楚王之约六郎也应了下来,现在连寇太师都出仕我大楚,杨家何必愚忠赵宋,而与天下为敌?”
老令公夫人折氏,也就是演义中赫赫有名的佘赛花就唤过一群儿子商量起来。
是尽忠朝廷,还是从寇凖一道,转仕大楚?
几个儿子当即就表了态。
“降楚!”
“大宋重文又不重武,对咱家没多少恩德,更何况当年父亲战死,潘美有极大过错,结果呢,不过只是降职三级,后脚更是把潘美旌表宗庙,以其为功勋重臣。
父亲的命就这般轻贱吗,潘家、曹家世代都是武勋重臣,倒是咱们杨家为了朝廷血战无数,最后还不是被说弃就弃,一碗水端不平,儿子们心里都不服。”
折氏是个妇人,虽然出身军伍世家,自幼习练兵马,但到底不是演义中那个统帅三军的佘太君。
老夫人当家操持的也都是小事,现在面临的可是事关全家老小性命的大事,她也只能遂了几个孩子的心愿。
既然都打算降,那就降吧。
于是一夜之间,杨家转换门庭,成了楚将。
这也没什么丢人的。
老令公杨业早年仕于北汉,后不也转投赵宋了吗。
但这依然不妨碍杨业血战契丹,至死不降。
说到底,只要是汉人之间的政权轮转,那就没什么无法接受的。
可张耆哪里知道此刻的杨延训或者说杨家已经降了楚,他还等着杨延训带人把乱党剿灭呢。
杨延训领了命,也确实包围了白矾楼,但是当那个翻墙的家丁一出来,马上就下令全军按兵不动。
他知道骆成俊的计划,那就是拖时间,现在正好是个借口。
按说杨延训都降楚了,那他直接下令打开城门,骆成俊不就可以直接带着寇凖逃出去,何必还废这力气。
要这么简单,骆成俊还不如直接让杨延训带兵杀入丹凤门,把赵恒砍了呢。
虽说杨延训确实是执金吾卫指挥使这不假,关键是执金吾卫他指挥不动啊。
张耆才是皇城司的老大。
是张耆下令他带兵包围白矾楼他才能带兵包围,要没有张耆的令,他一个都指挥不动。
虽然他不能放骆成俊等人离开,但现在却有借口配合骆成俊的计划,拖时间。
“杨将军为何迟迟不攻?”
张耆等了半天也没等到打杀声,坐不住只好亲临一线,冲着杨延训就是一通劈头盖脸的训斥。
后者被骂也不敢恼,装模作样的惶恐道。
“非是末将无能,实在是乱党挟持了白矾楼内上千百姓,内中更有各府公子,甚至还有几位王爷,末将不敢贸然冲杀,恐害了几位王爷的性命啊。”
“那你为何不速速报于本官。”
张耆更恼,这么大的事他到现在才知道,这不是耽误时间吗。
对这般质问杨延训随口就敷衍了过去。
“末将也是刚刚知道,先派人去报了宗人府,这不还没来得及报您您就到了。”
此刻就站在张耆身后的王钦若挑了下眉头,暗中打量了一眼杨延训,恰与后者四目交错。
心中顿时明白过来。
闹了半天,大家同朝为臣啊。
三人之中,就张耆一个‘外人’。
唉,要是张耆也降了楚该多好,大家伙合计一下直接冲入皇宫,把赵恒抓起来献给骆永胜,天下连仗都不用打了。
“哎呀,既然几位王爷都做了人质,那现在可不敢肆意冲入,万一伤了几位王爷,咱们可吃罪不起。”
确定了杨延训的身份后,王钦若赶忙站出来附和道:“还是报给陛下决断吧。”
看看王钦若,再看看杨延训,张耆心头笼上了一层阴霾。
这两人怎么都感觉怪怪的呢?
总不能,大宋满朝都是楚臣吧!
今日这场大火和骚乱,一定是骆楚做的,现在已经可以确定下来、
越想心里越笃定的张耆咬了牙,他虽然不知道骆楚今日行径目的何在,可料想绝对不只是为了放把火,更不是为了给赵恒心中添堵。
必有所图、必有所图。
那么白矾楼楚贼的行径就很好解释了,那就是拖延时间。
“不等陛下下令了,立刻,冲杀进去!”
张耆咬牙发狠,吓得王钦若、杨延训两人都同呼不可。
“内中可是有几位王爷呢,若是有了死伤,我等为人臣者,可是万万吃罪不起。”
“江山都快亡了,还哪里来的王爷!”
只听张耆一声爆喝,血灌瞳仁。
“杨延训,你现在立刻带兵给我冲进去,斩尽乱党!”
被点了将的杨延训没了辙,只好小心翼翼的看向王钦若。
三人这里,王钦若的官最大,只有王钦若有资格拦住张耆。
而王钦若也心中明白,当即开口。
“张耆,你好大的胆子啊你,我大宋如日中天,陛下圣光灼照,你竟然敢非议江山兴亡,你、你简直是图谋不轨。”
王钦若哆嗦着手指指向张耆,喝骂道:“举凡几位王爷有定点好歹,本相、本相一定在陛下那里参......”
话还没有说完,一点寒芒掠过。
王钦若张张嘴,却发现自己已是一点声音都发不出来,拿手摸了一下自己的脖子。
湿湿的、热热的。
再看张耆,只见其手中赫然攥着一把剑。
剑锋处,点点血珠滚落,通体依旧锃亮。
刃不染血,好一口宝剑。
一旁的杨延训傻眼了。
数名执金吾卫副将也傻了眼。
自家老大哥张耆竟然一剑杀了当朝宰相王钦若!
祖宗不杀文官。
连皇帝都没敢做的事,张耆不仅做了,而且做的毫不犹豫。
这可是宰相啊。
说杀就杀了?
原来即使官至极品也和普通百姓一样,在刀锋面前,宛如待宰之牲畜。
张耆收起了剑,偏首看向杨延训。
就这一眼,把后者吓得亡魂尽冒。
当即一抱拳。
“末将这就去,定将一众乱党斩杀殆尽。”
快走,再不走小命不保。
这张耆,疯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