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五章 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京城的初冬,有着别样的寒冷。
如果是没有风沙的天气,往往有雾,也有霜。
白露为霜,蒹葭苍苍。
沈光林依然每天都坚持跑步,如果没有好的体能,在战场上就掌握不了主动权。
比如,大强子是农村娃出身,由于缺乏锻炼,就算是酒后,也就是兴奋两分钟而已。
悔恨不当初啊,这就是体能不好的下场。
就在这样一个略带薄雾的清晨里,迎亲队伍兴致勃勃的出发了。
具体的行程是这样安排的:先去女方家里接亲,然后将新娘子迎接到张成的新家,双方亲友汇合之后先在家里举行个简短的仪式,然后再到酒店举行正式的婚礼。
沈光林没吃过猪肉,但是他见过不少次猪跑。
后世那些庸俗的婚礼流程,随便一个拿到现在来都是创新。
这次,是沈光林亲自为张成设定的结婚流程,大家听了都觉得非常有道理,简直无可挑剔。
这可是中西合璧的婚礼,时髦的很,竟然还有互相交换戒指的环节呢,大家听了都觉得非常浪漫啊,沈教授真厉害,果然能者是无所不能的。
李蓉还好奇的问,你怎么会这么懂?
沈光林回答,因为他一直在思考他们自己的婚礼呀。
李蓉听了还有点小感动,表示晚上一定要多多慰劳一下沈老师,给他吃个饱。
沈老师喜悦的眼角含泪,看大黄的眼神都带着负罪感了,再这样下去,他沈某人就要对不起这位老朋友了。
大黄还不知情,依然摇着尾巴一副乐天派。
张成的新家都是女方的亲友,她们看着这么好的房子,忍不住就开始羡慕小惠的好福气,找了一个这么优秀的老公。
也有人酸溜溜的说,嫁给一个老头子,有什么好神气的。
哪里呀,人家新郎比小惠还小几个月,同龄人呢。
不可能吧!
别管可能不可能,俩人终于要结婚了。
这个年代也是流行闹洞房的,只可惜小惠有了身孕,不适合有大的动作。
不说别人,就算是张成都没进行过亲密的动作了。
从桂林回来,俩人都没在一起睡过。
现在就要结婚了,想想还有些亏的慌。
张成的这场婚礼真的算是奢华了,竟然定在京城饭店,这得要花多少钱。
要是我结婚的时候也能在这里就好了。
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沈光林付的可是外汇,人家这才同意他们在这里办婚礼。
不过,规格确实是上去了。
以后说起来,这可是京城饭店的第一场婚礼呢,甚至媒体都准备报道一番了。
吃饭的地方高端大气上档次,接亲也一样拉风。
6台一模一样的平治轿车,在这个年代的京城,想凑齐了都是很困难的。
大家再羡慕也是没有办法,就算是沈光林,也要从新材料公司和长城电器调配一些汽车过来。
他们这些车牌都是连着号的,这串数字也显示了主人的实力。
车队过去,领头的车上一个大大的喜字,大家明白,有人要结婚了。
这是谁要结婚,整这么大的排场?
很快,大家都知道了,是沈光林教授的关门大弟子要结婚了,这是老师在给学生撑面子呢。
那沈老师结婚了吗?

好像还没有。
沈教授为科研事业献身,都没有时间去考虑他的个人情况。
太难得了。
要不,咱们帮他物色一些个长得好看的女孩子?
不用了吧,人家有对象。
迎亲队伍很顺利,新娘子很快就接到了,一路上没有人拦着要钱,只有一个挑门帘的童子需要讨要一个红包。
沈光林和李蓉留在饭店主持大局,他们没有跟着去热闹一把。
还好,这个年代不堵车,也让放鞭炮,热闹还是很热闹的。
客人们基本不需要去张成的新家,请柬上说了,直接去饭店就好的。
婚礼是司仪主持,但是流程都是沈光林设计的,所有人都很满意。
饭菜就更满意了,大多数都是荤菜,管饱且管够。
吃过饭,大部分人打道回府,关系好一些的亲戚朋友也会去男方家里看看。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富丽堂皇呢。
这都是师娘李蓉的功劳。
李蓉安排人给张成布置的新房,大家都很满意甚至是惊喜。
唯独沈光林自己觉得有不太完美的地方的,其中最不满意的地方在于灯光布置的不好,确切的说是发光源不行。
那个灯不够亮啊。
《疯狂的石头》里有句台词:高灯下亮。
白炽灯的灯光有点发黄,照着确实不太舒服。
是时候发起一场照明行业的变革了。
电灯从发明到现在已经100多年了。
准确的说起来,最早发明电灯的其实并不是爱迪生,而是亨利·戈培尔。
早在1854年,亨利·戈培尔就使用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下通电并且发光了。
他的发明在今天看来就是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白炽灯。
他当时试验的灯泡已经可以维持照明连续工作400小时,但是,他并没有申请设计专利,也没有进行商业推广。
爱迪生算是捡了漏了。
这个人并不是个科学家,这就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
如果没有爱迪生,特斯拉的成就或许不止于此呢。
特斯拉着实有点厉害,或许是跟沈光林一样牛逼的人物吧。
一些人觉得,沈教授可以媲美特斯拉或者达芬奇了。
只有他自己不这样觉得。
还是说回照明吧。
现在这个年代,灯的发展其实已经呈现多种多样了,而荧光灯用作工作场合的照明是比较好的,沈光林的实验室就有大量用到。
沈光林想到的变革就准备从这里开始。
目前,比较主流的荧光灯是26mm的T8灯管,那种16mm的T5灯管还没有被发明出来呢。
沈光林却不想让这个历史继续了,他想打断这个历史进程,直接研发出LED类型的白光源。
在研究LED这个方面,沈光的实验室还是有些积累的。
他提出这个方向已经有些时间了,只是还没有取得突破而已。
半导体都有渗透性,沈光林投资桂西,很大程度上也是为了得到金属镓,二蓝光半导体的发光基材则是氮化镓。
中村修二就是依靠这个发现获得诺贝尔奖的。
如果沈光林率先研究成功了“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他得诺贝尔奖的几率也大了几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