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红楼探秘》每一卷内容提要 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卷、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通过前一卷的解读,贾府即皇宫,宝玉即皇嗣的真相逐步浮出水面,如此一来,就有两个无法回避的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这就是:它讲的是哪朝哪代的事?主题思想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我们考证这段历史不可或缺的要素,否则这个故事就毫无意义。然而朝代年纪、主题思想和四大家族的政治背景一样,作者不可能明写,只有通过“索隐”才可能得到,因而这一卷所要探索的正是这两个问题
笔者通过对故事一开始的第一句话“当日地险东南”的解读,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这是发生在清朝的事情,因为“东南”是“水国”的意思,这个意思来自“共工触不周”的典故。年纪的结论是通过“国朝定鼎”将近一百年的暗示和元春判词“虎兔相逢大梦归”的句子得出:这个故事发生在康熙和雍正交替之时,讲的是康熙遗诏之谜案。
主题思想则是通过对“风月宝鉴”、“大观园”等关键点的解读得出:它的主题就是“清明”,而清明是皇嗣的代称,是正统性和合法性的标志。然而,主人公不明不白的遭遇,“一把辛酸泪”的经历,说明故事的中心是围绕真假嗣子,真假皇帝展开,故而作者又将此书称之为“嗣书(四书)”。可以说这两个字是对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它既体现了皇权之争的背景,也反映了主人公“生于末世运偏消”的不幸结局。
第八卷、暖香坞灯谜之谜
《红楼梦》本身就是一个谜,而暖香坞灯谜则是谜中之谜,书谜破解不了,灯谜自然也成了悬案。李纨的开场白,将灯谜是奉贾母之命,专为“嗣书(四书)”量身定做的性质点明,为我们的解读确立了方向。暖香坞所有灯谜都是围绕皇权之争展开的,它揭示了康熙真正的接班人不是四阿哥胤禛,而是十四阿哥胤祯的历史事实。
灯谜的好处在于,不需要直接说出真相(谜底),但真相可以通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探索得到。可以说,作者把这一历史事件隐藏在了灯谜当中,把真假皇嗣的真相也隐藏在了其中,只要我们沉下心来,在这些文字上下功夫,一定能够得到答案,得到结果。
李纨、李绮、李纹的猜句、猜字之谜,说出了雍正为假皇帝的事实;薛宝琴的《怀古绝句》之二的《交趾怀古》,则说出了主人公的原型是镇守西北的十四阿哥胤祯,而他才是真正康熙指定的接班人。最后两首《蒲东寺怀古》和《梅花观怀古》说的都是庙堂之事。《蒲东寺怀古》:“小红骨贱最身轻,私掖偷携强撮成。虽被夫人时吊起,已经勾引彼同行”,揭示了雍正的上台不是名正言顺,而是偷偷摸摸的篡位之举。尽管人们对他奉诏继位之说深表怀疑,但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奈何不得他。《梅花观怀古》:“不在梅边在柳边,个中谁拾画婵娟。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则又说明真正的奉诏继位者不是“梅”就是“柳”,是真正的元春,但他在本该团圆的日子没有到场,与皇位失之交臂。

很显然,暖香坞灯谜是我们揭示作者在说什么的关键,里面所有灯谜都具有“史鉴”的性质,都具有揭示真相,还原历史的作用,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第九章、作者真相之谜
《红楼梦》是作者的自传,作者和主人公是同一个人,这一点毫无疑问。在主人公已经得到确认的情况下,作者的真相自然也就浮出了水面。他是谁呢?他不是别人,正是《交趾怀古》中的主人公十四阿哥胤祯。然而,为了让读者能确信这一点,作者的暗示并没有到此为止,在明显带有主人公和作者特征的人物身上同样隐藏了这一重要信息。
笔者通过对探春、宝玉、黛玉和跛足道人的深入挖掘,发现了这样的伏线脉络:探春—脂砚斋—十四阿哥、宝玉—北静王—胤祯、林黛玉—紫鹃——胤哥、跛足道人—山林野客——作者。这四个人物都指向一个人,就是主人公胤祯。只不过作者使用了“分身法”,把一个人的信息放在了四个人身上,给人造成了他们之间互不相干的错觉。其中北静王最能体现胤祯作为皇嗣的形象,其头戴“洁白簪缨银翅王帽,穿着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白蟒袍”的装束,直接反映了其“皇”的身份和背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皇”是“王”的头上上加一个“白”字,俗称“王的头上戴白帽”。而且“五爪坐龙”的袍子,也不是一般亲王可以穿戴的,没有“皇”的背景和身份,是绝对不允许的。跛足道人是胤祯出家后的形象,这个形象虽然与北静王的形象反差极大,但它恰恰说明,主人公经历了从庙堂到江湖的转变,从皇子到平民的转变,从亲历者到记录者和传道者的转变。(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