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四大家族政治背景之谜 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要说宝钗就是元春,恐怕没人相信,其实把她们二人画等号的并不是笔者,而是作者本人。不信你看,元春和宝玉以姐弟称,宝钗和宝玉同样以姐弟相称,此其一;其二,书中说:“那宝玉未入学堂之先,三四岁时,已得贾妃手引口传,教授了几本书、数千字在腹内了。其名分虽系姊弟,其情状有如母子”。宝钗因为把宝玉诗句中的“绿玉”改作“绿蜡”,被宝玉称之为“一字师”,并说:“从此后我只叫你师父,再不叫姐姐了。”中国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宝玉称宝钗为师,与视元春为母是同一个道理。因此,“师”和“母”就把宝钗和元春联系在了一起。为了增强这一效果,宝钗还对宝玉说:“还不快作上去,只管姐姐妹妹的。谁是你姐姐?那上头穿黄袍才是你姐姐,你又认我这姐姐来了。”这是作者惯用的欲擒故纵手法,以正话反说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两个姐姐的一致性;其三,宝玉所说的“一字师”出自诗僧的典故。相传唐代僧人齐己写了一首咏早开的梅花诗,其中有两句“前村深雪里,昨日数枝开”。诗人郑谷读后说:数枝不为早,不如一枝佳,并用笔把“数”改为“一”。齐己十分叹服,他穿上礼服,郑重的向郑谷叩拜,“一字师”便由此得名。可见,“一字师”的典故中不仅包含了“雪”和“梅”,还包含了“早春”的寓意。而“早春”就是“元春”,作者正是通过“一字师”巧妙点出了宝钗即元春的性质。
由此可见,宝钗的寓意是多么的庄重而又威严,她象征着“江山”,象征着“凤凰台”,象征着皇帝的“宝座”。清明义在《题红楼梦》的诗中,对宝钗的描述是这样写的:
威仪棣棣若山河,还把风流夺绮罗;不似小家拘束态,笑时偏少默时多。
诗中的“威仪棣棣若山河”就直接道出了宝钗的这种象征意义。脂砚斋的批语中也有:“宝钗之行止,端肃恭严,不可轻犯”。这个评语既体现了宝钗雍容华贵,仪态万方的“珍重芳姿”,也道出了其博大威严,深沉凝重,神圣不可侵犯的内在品质。
事实上,宝钗就是悬挂在天上的“”,坐在“宝座”上的那个人是白是黑,是清是浊,是真是假,在她的面前一照便知。然而,自古以来配坐这个宝座的人少之又少,能从嗣位登上皇位的人更是微乎其微。这一次,她依然在默默的等待,期待她的白马王子能如期到来。然而,不幸的是,她的希望再一次落空。
宝钗的别号叫“蘅芜君”,这个名字既有“芳香”的韵味,又有“君王”的涵义。因为,“蘅芜”是香草,柔美芳香,蕴含“椒房”之意,体现的正是贵妃的妩媚;“君”即“君王”,是与贵妃相匹配的那个人。这个别号实际上体现了“金玉良缘”的美好,也反映了宝钗对另一半的期待之情。遗憾的是,“金玉良缘”最终落空,“凤凰台”上始终没有见到凤凰的影子,这就是为什么宝钗“笑时偏少默时多”的真正原因。

纵观中国千百年来的封建史,在这座“凤凰台”上上演了多少次“凤去台空”的悲剧,留下了多少“白云千载空悠悠”的遗憾。尽管如此,宝钗还是以“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的心情期待着凤凰的到来,期待着“金玉良缘”能成为现实,期待美好春天的到来。这就是作者在带给我们遗憾的同时,也带给我们希望。
与宝钗对应的是其兄薛蟠,这是一个有名的金陵一霸,混名人称“呆霸王”者。门子形容他“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其实,宝钗对他这个哥哥最了解,对他的霸道行径更是见怪不怪,形容他“恣性纵欲”,“天不怕地不怕”。其实,对于薛蟠这个人物,作者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一个骄逸奢侈、不学无术、劣迹斑斑的恶少定格在了这个舞台上。对他性情的描述更是酣畅淋漓,入木三分:说他“人命官司一事,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没有不了的”,使其唯利是图的本性昭然若揭;说他“性情奢侈,语言傲慢”,“文又不文,武又不武”,让人对他的不学无术,无德无能一目了然;说他“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水”,“一应经济世事,全然不知。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名,支领钱粮”,把他无寸土寸功,竟能坐享其成,安受富贵的真相和盘托出。可以说,对于这个人物,作者没有一句褒语,全是贬词,与宝钗形成了鲜明对照。
薛蟠是薛家的“独根孤种”,薛家别无选择,只能视他为命,这不仅是皇家的悲哀,也是国家的悲哀。皇帝只有一个,一旦这样的人登上皇位,好坏也只能听天由命。他可以拿别人的性命当儿戏,拿国家的事儿当儿戏,但谁也拿他也没办法。他自己把自己看作一条“龙”,自称“薛蟠”或“文龙”,殊不知,他才是真正的造孽人。薛蟠亦可称作“薛子”,而“薛”和“子”上下拼在一起就是“孽”字。因而,在其学名“薛蟠”和“文龙”背后,赫然写着“孽根祸胎”四个大字。可见,薛蟠是个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内”的“呆霸王”。
薛家的最大特点就是富甲天下,“护官符”上的“有权有势、极富极贵”全部集中在了它的身上,所以它是“皇天后土”的象征。然而,“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则透出了“雪”终究是“所遇非偶”,遭遇了黑白颠倒,真假易位的不幸。而真正的珍珠和金玉全部沦落到了下流肮脏之地,遭到了无情的践踏和损毁。所谓“可怜金玉质,终掉泥淖中”说的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门子所说的“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这个“一”指的就是最终登上皇位的那个人。(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