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朝代年纪和主题思想之谜 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我们必须承认,大观园的构思巧妙地融合了清代园林的不同特点和风格:既有皇家园林的恢宏气势,又有江南水乡的秀美神韵;既有富丽堂皇的宫殿式建筑,又有小家碧玉式的园林景观,因此我们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不足为奇了。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它的出现并不是以展示杰出的园林艺术和园林构思为目的的,无论是皇家园林还是江南园林,里面都包含了人间天堂的寓意,而这恰恰是故事发生的背景。不难看出,大观园在贾府的整体布局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美人”和“香草”在这里共同构筑了“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成了贾府最为繁华,最具活力,最赏心悦目的一方净土。
大观园和太虚幻境究竟有没有共同之处呢?有人认为大观园就是太虚幻境,有人认为它们不是一回事。其实,这个问题也用不着争论,把它们作一个比较,不就一目了然了吗?
首先,大观园和太虚幻境都在天上,这一点有惜春的诗为证:
山水横拖千里外,楼台高起五云中。园修日月光辉里,景夺文章造化功。
“楼台高起五云中”和“园修日月光辉里”指的不就是天上吗?元春的题诗也有“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应锡大观名”的描述,“天上”指的就是太虚幻境,“人间”指的就是大观园。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观园就是人间天堂。
其次,太虚幻境是仙境,大观园也是仙境。李纨的“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林黛玉的“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都指出了这一点。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一回中,随行的众清客,甚至想在大观园正门处的石牌坊上直接写上“蓬莱仙境”四个大字,而“蓬莱仙境”就是“太虚幻境”。因为,宝玉在进入太虚幻境后,首先看到的是:“朱栏白石,绿树清溪”,“人迹希逢,飞尘不到。”脂批在其后批道:“一篇蓬莱赋”,把太虚幻境直接比作蓬莱仙境。
第三、太虚幻境的入口处有个石牌坊,大观园的正门处也有个石牌坊,而且外观几乎是一模一样,要不然宝玉见怎么会一见到它,便有一种“倒像那里曾见过的一般”的感觉?这就说明,石牌坊是太虚幻境的标志,也是大观园的标志。
第四、太虚幻境的中心是二门之内的“薄命司”,里面的主人均为闺阁女子,大观园也设在贾府的二门之内,里面的主人同样为闺阁女子。为了说明大观园是闺阁,作者还以“西厢记妙词通戏语,牡丹亭艳曲警芳心”为题,把黛玉被这些闺阁词藻所触动的情景进行了大肆渲染,以此来烘托大观园的闺阁特征。这两出戏是家喻户晓的闺阁戏,所谓“通戏语”和“警芳心”,说的就是书的主题与《西厢记》和《牡丹亭》里的“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的主题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太虚幻境里有十二钗,大观园里也有十二钗,太虚幻境有“薄命司”,大观园里有“葬花冢”二者遥相呼应,体现了闺阁之人的悲剧人生。。

第五、太虚幻境的主人公是警幻仙姑,大观园的主人公是贵妃元春,表面上看她们风马牛不相及,但实际上她们是同一个人,都是神仙妃子。或许你会说,如果说贵妃元春是神仙妃子还可以理解,因为她的地位是皇妃,堪比神仙妃子。在大观园的中心大殿就醒目的写着“金门玉户神仙府,桂殿兰宫妃子家”,直接把她比作“神仙妃子”。可是,把警幻仙姑比作神仙妃子,似乎有点说不过去,她怎么可能与元春相提并论呢?其实这个问题正是我们理解太虚幻境和大观园之间内在联系的关键所在。
警幻仙姑神仙妃子的身份主要来自那篇词藻华丽的《警幻仙姑赋》。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把她比作霜中秋菊、雪中寒梅、空谷青松、澄塘彩霞、曲沼游龙。说她有“香培玉琢”之容,“冰清玉润”之质,“月射寒江”之神。这些描述高雅中透着圣洁,美丽中蕴含超凡脱俗。“如斯之美”谁可与之相比?文章的结论是“应惭西子,实愧王嫱”。也就是说,连西施和王昭君都自愧不如。然而,这两个人恰恰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妃子,作者用她们做比喻,显然是在影射仙姑的身份与元春一样。
不仅如此,这首词赋的遣词造句和文风与曹植的《洛神赋》颇为相似,摹拟的痕迹处处可见,以至于我们第一眼看到它时,就会很自然的联想到《洛神赋》。这难道是一种巧合吗?蔡义江先生在他的《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中说:
这首赋从曹植《洛神赋》中取意的地方甚多,如“云堆翠髻”、“回风舞雪”、“若飞若扬”、“将言而未语”、“待止而欲行”等等,即曹植所写“云髻峨峨”、“飘飘兮若流风之舞雪”、“若将飞而未翔”、“含辞未吐”、“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象这样取喻相同的地方不少。显然,作者是有意使人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所以做这样的模拟。
可见,作者的模仿并非出于无意,而是有心为之。从作者的文采来看,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既然这样做了,必然就有这样做的道理。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样做的目的又是什么呢?其实,他这样做的目的,正是蔡先生所说的“使人联想到曹子建梦宓妃事”。
民间盛传曹子建所梦见的洛神宓妃实际上是以其嫂子甄妃为原型。也就是说,宓妃是甄妃的化身,在她的身上作者倾注了自己的爱慕之心和思念之情。甄妃的美,甄妃的善良在民间广为流传,曹植对她的爱慕更是众所周知。虽然这个传说已历经千年,但依然是那样深入人心,以至于人们在赞叹曹子建的风流文采时,对他这段凄美的爱情也抱有深深的同情。文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荷出绿波,日映朝霞”的描述,简直就是神来之笔,将梦中情人的神态和风姿刻画得惟妙惟肖。神仙妃子婀娜多姿,顾盼神飞,若隐若现的形象,在他的笔下是那样的令人陶醉,令人向往,令人难以忘怀。(未完、待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