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运城盐场被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盐商及世家大族的心里都在流血啊,买盐的银两那可不是一辈子能存得的,那可是祖宗留下来的家当,就这么一下子败了……众人无助的,软弱的,寻思着所发生的一切……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都觉得太不可思议了。
一切都是那羌族商人搞的鬼,可羌族商人已经找不到了。众势力派出了许多探子,还是没有找到……若迁怒于贾家,贾家现在可是有李家罩着的。而现在大量卖盐的也是李家……得罪李家那也太划不来,李家势力庞大的已遍布全国,而众人同李家或多或少都有生意来往。
仙酒在大汉全面铺开,卖仙酒的加盟酒馆可是布满了全国各地,已完全垄断了酒馆行业,现在开酒馆不加盟李家根本就开不起来……虽然仙酒经常断货,可还有很受欢迎的茶叶跟香醋,各地的加盟酒馆生意都很是红火啊!都知道得罪李家可是断了自己财路,其强大的也不是四大盐商敢挑战的。
不知是经过高人指点,还是急于找寻出气口……苏双、卫弘、张世平、糜竺四大盐商。纷纷把矛头指向了,扩建运城盐矿,导致食盐增产的我……
四大盐商联系着世家大族,联名把我上告了。
何府信件送来,细说朝堂之上的热闹景象:“以卫家为首的官员纷纷控告你,其中罪名居然是私自抛售官盐,大量抛售食盐,压低盐价,导致盐市混乱……十大罪状。各个势力为此还大骂粗口,说你祸乱大汉,制造,导致民不聊生,百姓惨遭荼毒……”
我回信表示:“冤枉啊!当初高盐价,他们要告我……那可是因为盐场返修。现在盐价低了,他们还要告我……也是因为盐场恢复生产和销售。售价可是按照皇上定的5两银子的官盐价格,我并没有私自卖盐。至于外面的私盐,与我无关,岂能怪罪于我呢?我总不能趴着躺枪吧!”
几天后,何真又信件送来,说道:”朝廷廷议,何家已然帮你抗下。而运城盐场现在是大汉最要紧的是非之地,太多人眼热了,留之唯恐不详,还是早早见好就收……还有皇上想招你回京。“
我回信说道:”东征军兵败……辽东不稳,并州也被西部鲜卑所威胁。我唯恐鲜卑入侵,有负皇上重托,现正在并州正加强防御。实在走不开身,还望皇上见谅。至于运城盐场,已是并州的主要收入之地,若弃盐场……并州将如断源之水,只能其他地方填补亏空了!“(可恶!我刚改建好,你们就想抢去)
几天后,何真又说道:”世家大族已达成一致,要联手弄你。主要是运城的盐场,年收食盐20万吨,你若一人吃下,获利太过。世家大族皆因此,要合伙扳倒你……现在朝廷为此时闹腾的不可开交,我何家也快扛不住了。皇上也有意此地,曾问我能否从你手中换得此地。“
我收到信后,深感危机……果然是有高人指点啊!此时控制了运城盐场,便控制了大汉朝的食盐定价权。只要把盐场拿下,再限制国外食盐进口。慢慢的减少供应,国内盐价将在明年中旬,又涨回高价盐的恐怖情况……百姓手里的银两,还不是随你任取……是谁想到了如此高招……
随后我回信说道:“运城盐场,每年要要缴纳800万两银子给十常侍呢。还有众多盐工,盐场开销等等,随着大量食盐销售,价格将会下降的,实际利润并没有那么大。若皇上想要……我也可以舍弃的,可必须拿功名来换!我推荐黄勇为荆州刺史,丁原为扬州刺史,许猪为汉中太守,于禁为CD太守,黄义为寿春太守,典韦为庐江太守”
几天后,何真回信说道:“你提议之事,何家已在朝堂上提出。其中孙坚最为反对,可都被众人一致否决了,众人都同意任命何咸为扬州刺史,黄勇为荆州刺史,丁原为汉中太守,于禁为上庸太守,黄义为寿春太守,典韦为庐江太守。而许猪必须给我留下,留在宫中保卫何贵妃。“
看到此信,我直接怒了!坑爹的何真!我价值万亿两的运城盐场,就这样被换了?何真可真是会利用我替何家谋福利啊……荆州已在我二哥黄勇大军封锁之下,吃掉那是迟早之事。这个扬州虽然人口不多,(多为小数民族)也不算是个富庶之地。可关系着我能否发展航海业的重要出海口,已是我最想夺得之地……汉中有个张鲁,要想拿下还得对付张鲁……上庸人口少,土地少。寿春与庐江倒是还行,只是人口少,田地有待开发,是兵家必争之地……

若拿下荆州、扬州我军便可算是拿下整个江南了,下面的交州之地必然被我所吞。我想着用现在最为眼热的运城盐场,换一个扬州还是可以的。要知道就算是一百个扬州,以现在的税收还是比不上一个年产20万吨食盐的盐场啊。现在何真居然插上一脚,用我之地,换何府之人像话么……”
我直接回信只有两字:“不换!”
几天后,何真来信问道:“是否因扬州之事而闹变扭?黄家已有并州,凉州,雍州,荆州等四州了。何家还毫无所得,中原已是各个世家大族争夺所在,何家插不进去……这次交易,黄智你先让让我何家。回头我在想办法帮你……”
我回信说道:“扬州有刘繇、严白虎、王郎、虞翻等势力,而山越极多非常混乱……何咸尚且年幼,恐怕拿不下来。我觉得因黄勇,何咸平定江陵之乱有功。可提议何咸为益州刺史,何苗为荆州刺史,如此何家将获得2州。而黄勇为扬州刺史,典韦为邺城太守,丁原为汉中太守,黄义为寿春太守,于禁为庐江太守。若买官所需银两,何府尽可问李家要钱,我家将尽其所能促成此事。”
为此我又写信个李儒,让其联系何真,完成拿下荆州,扬州之事。(益州虽说是天府之国,可我军不缺粮,而修路预计要花费不少时间跟人力物力。)
几天后,李儒写信来道:”这次世家大族为争夺运城盐场,大打出手,众人无心江南。主公甚至可以要求交州、上庸、武都……“
我回信写道:”拿下原定目标即可,其他的暂不考虑。“
半月后,何真来信说道:“这次你如愿以偿了!此事皇上已经同意,委任状将过几天派发下来,你尽快跟十常侍办理运城盐场的交接手续吧。”
几天后,十常侍的郭胜又从我军手中,接管了运城盐场。不过其却没有接手穷困的河东城,似乎忙于清点盐场盐库,已经能满足十常侍的胃口了。扶贫工作没人做啊,我军即保住了河套进入并州的主要桥梁,还保住了进入晋阳的门户。
至此河东被一分为二,我军虽失去了一座金山,却换来了一片天地。
盐场虽被夺权,可李家还继续卖盐,从内蒙草原的盐矿生产的食盐,还远远不断的从内蒙运往各地。特别是我军掌控城池,都囤积了十万吨食盐,以北不治之需。
这是众盐商及世家大族此料不及的,因为他们现在根本没时间去思考盐价的问题。现在所有人的目光都盯着大汉最大的盐场归属问题,这可是个超级大金矿啊。有了它谁还在乎市面上,那几十万吨食盐!
而这个盐矿皇上将其独有,因为盐矿采用晒盐,所需工人大减,效率还高了很多。只需拍一军队护卫管理,便足够保证源源不断的资金收入。可说是东征军失败以来,唯一能让这位皇帝感到高兴的事了。
其实东征军之事非常简单,如同贾羽预料的那样。败得非常彻底,非常迅速。
我派去的信使刚刚赶到上谷郡时,夏育与袁绍便已领军离开上谷郡,前往鲜卑部落的大鲜卑山了。70万大军还分为2军,夏育领50铁甲步兵,走直线前往大鲜卑山。袁绍领20万铁甲骑兵,绕行与大鲜卑山后部,于敌人后背袭击敌人。而留下了公孙瓒领10万铁甲步兵留守上谷郡,以防敌人断我军粮道。
而贾羽大军从代郡赶往上谷郡时,夏育大军已进入大鲜卑山5天了……
他倒是急于抢功,可怜其所领的东征军军队将士可被害惨了。在他的带领下东征军的50万人马,于大鲜卑山200里处发现了敌军。却不再等待袁绍的20万骑兵,一头扎进了大鲜卑山的丛林地带,被鲜卑人引诱军领进了丛林深处。难以想象那十多天里,东征军在大鲜卑山(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接受了怎样的折磨。
当贾羽的的大军从上谷郡赶到大鲜卑山附近丛林时,已毫无汉军踪影……我军不敢贸然进山。只能派出探子围绕着附近丛林搜寻着汉军,不时能于寻得汉军将士尸体,头颅皆被敌人砍去……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