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9 炸弹和斧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过了几天,天会皇帝想想不能厚此薄彼,于是也给上京路军统帅完颜实古乃、完颜婆卢火等人送去空头委任状。同时诏谕南京,把武、朔二州割给了大宋。
从这个角度来说,宋朝和金国初见之时,关系还是相当纯洁的,起码戴了套。
十四日完颜宗望到达前线,带领完颜阇母军队继续和张觉作战,至于完颜阇母,是完颜宗望他叔,完颜宗望能把他叔怎么样,也就是做做样询问了一番罢了。
不过话说回来了,这个时候的金国,正是天下无敌,蒸蒸日上。这种情况下,你都能打败仗,开玩笑!这等于是说,您把奥黛丽赫本给弄成了站街妹。这难度真的很高!虽然没有人批评你,但也够丢人的了。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两军交战于南京城东,宗望果然比阇母厉害许多。张觉大败,都没敢回城,趁夜向大宋境内逃窜。
人的运气,跟生理周期一样一样的,都是一阵一阵的。张觉结局如何一会在表。
且说南京城现在是害怕啦,怎么办?
你还别说,还真有办法!
这帮人狗急跳墙,竟然把张觉的父亲以及张觉的两个儿子,抓了起来送给宗望。希望宗望不要攻打南京城,我们讲和,你看可好?
宗望首先是笑纳了张家祖孙三人,不客气的全部宰了。
咱们得回头说说南京这帮人都是什么玩意,当年张觉不谋反,你们劝他谋反,现在把人老爸和孩子一锅烩了,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如果非要给这帮混蛋找个理由的话,只能说私自利其实就是天性,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魔鬼。
而且你这么一干,宗望就知道城里人是害怕,既然你害怕了,讲和也行。
在这个过程之中,宗望秉承当年太祖皇帝以招抚佐攻占的原则。派使者前往南京,招抚张觉手下的张敦固投降。张敦固和张觉不一样,人家很识时务,明白大势已去,也明白自己也没有力挽狂澜的小宇宙,也就打算投降了。
为了表示诚意,张敦固还亲自出城商谈。这一谈,就谈的很有激情,两人一副相见恨晚的心心相惜。
温存之后,宗望派可使者和老张一起回南京城做投降准备。
到了这一步,怎么说也是皆大欢喜了……
可变态的南京人,又放大招了。这帮混蛋刚刚杀了人张觉家人,现在这些人又杀了金国使者,拥立张敦固做为都统,据守南京城。
这帮人脑子里究竟站了一个怎样的交警,让事故不断的发生?哎……真是一帮欠砸的杯具。
张敦固彻底天黑了,人渣不可怕,就怕人渣有文化,一会往东,一会向西,你们咋不上天呢?
张敦固是明白人,这帮人喳喳杀了金的使者,这事肯定是没完了,专心和金国干吧,多干一天就多活一天。
这边完颜宗望知道肯定里面出事了,要不然怎么会这么长时间没消息。
完颜宗望并不想打南京,毕竟完颜阇母的前车之鉴就在那里摆着呢,万一打败了多丢脸,于是完颜宗望就开始搞笑了,上书给天会皇帝要一千道空头委任状,希望通过委任状来搞定南京城。

在有强大军事力量作为根本,辅以招抚的手段,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最节省力量的办法。问题是宗望太搞笑了,一千道委任状,你开玩笑吧,南京城才多少人,你这官民比例太大了,你让当下都汗颜的尿裤子。要说你没有私心,鬼才相信!
估计天会皇帝都懵逼了,白眼珠乱翻。大侄子你这是要搞甚?你这是要给生活加点料?
但宗望是太祖一系在军中的代表,而且宗望又刚刚打了胜仗,就没好意思直接开骂,但也没答应这搞笑的请求,只是下诏说:“新归附的官吏按照以前的官位予以安置。”
为了照顾宗望的面子,发了银牌十块、空头委任状五十道。
这就很让宗望尴尬了,竟然不给我面子,咱们走着瞧。
吴乞买这个皇帝起初做的很郁闷,别说宗望,就说宗翰这个远支,就能因为几匹绢帛,把自己的这个皇帝叔叔,按在地上打了一通板子……
所以吴乞买做了皇帝以后,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是用在了和女真贵族之间的博弈上……
张敦固这个人若在太平时期,一定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特别知道变通,明白这么耗下去,自己还是死路一条,于是派兵分兵四路偷袭完颜宗望。这个事情一般人是做不出来的,守还守不住呢,人家就敢于主动出击,不得不服。
老张不是没有胜算,偷袭的胜算其实是很大的,一旦在对方没有防备或者防备松懈的时候,可以一战扭转整个局势。
当然结果很惨烈,老张是大败而归。女真兵的骁勇超过了老张的预料。
宗望这个时候不知道怎么想的,可能是脑子过水了,绝对不攻城,就玩招抚这一手。
在下为宗望的行为做个解释,在北方宗望已经不可能在做皇帝了,他想在南京做个土皇帝,他不想把南京给毁了,因为这是他的。
有人说一颗将爆的炸弹比一颗已爆的炸弹恐怖得多,但是你一个不会爆炸的炸弹还不如一把斧头恐怖。
张敦固并不知道这个炸弹会不会爆,他认为一切的和谈都是骗局,只要自己开城投降,接下来就是全城百姓死无葬身之地。于是他对金国使者说:“屡尝拒战,不敢遽降。”
宗望见老张是这个态度,就上书给天会皇帝,要求赦免南京军民。
吴乞买并不知道前线究竟如何,是不是宗望这小子,在养寇自重啊?但之前已经给了宗望一巴掌了,现得给一枣了,于是就下了这道命令。
宗望的反常让吴乞买很是担忧,为了让太祖一系和自己保持亲密关系,还下了一条诏令,这条诏令很给宗望面子,说:“议索张觉及逋亡户口于宋。闻此岁不登,若如旧征敛,恐民匮乏,度其粮数赋之。射粮军愿为民者,使复田里。小大之事关白军帅,无得专达朝廷。”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