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夤夜禀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时光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两年之后。
这一年正是太平九年,中秋八月时分。
团圆之夜,月色如银。
庆国帝都奉天城,城内悬灯结彩,到处鼓乐喧天,家家户户都在庆祝着一年一度的团圆之节。
官宦人家,或登高楼,临轩赏月,或开广榭,大摆筵席。府邸之中,琴瑟铿锵,弦重鼎沸,阖家上下,酌酒引歌,对月起舞。
寻常百姓,值此佳节,也是纷纷安排家宴,与父母妻儿同聚,与街坊邻舍共欢,玩月饮酒,以酬中秋。
更有那西城夜市,灯火通明,学子游客,络绎不绝,可谓是热闹非凡。
在这举城欢庆的时刻,永乐宫甘露殿同样灯烛辉煌,却出奇地安静。尤其是南书房,更是近乎寂静无声,与宫外热闹的场景相比显得格格不入。
南书房内,庆国当今皇帝孟元乾此刻正端坐在御案之前,专注地批示着一份奏章。他右手旁边的御案上,还放置着厚厚的一叠已经打开了的奏章,等待着他的批阅。
九年之前,孟元乾登基为帝,改年号为“太平”。九年以来,他不仅勤于政事,励精图治,而且躬行节俭,不近声色。大庆国在他的治理之下井井有条,百姓的生活也蒸蒸日上。
连年来,就如孟元乾的年号“太平”一般,四海升平,五谷丰登,这才有了今夕中秋佳节的普国同庆。
二更天刚过,南书房的门被轻轻地推开一道缝,一个白净的小太监闪进来。小太监进门后,将门轻轻带上,垂手恭立在门侧,不敢发出一丝声响。
孟元乾在奏章之上写写停停,沉浸在自己的思绪当中,并没有意识到小太监的进来。
司礼监掌印太监安全忠,一直侍立在孟元乾身后。他见状,轻声慢步地走到小太监面前。
小太监上前半步,附在安全忠的耳畔,小声快速地说了几句话,退回到原地,静候安全忠的吩咐。
饶是安全忠自诩是见过大风大浪之人,但在听完小太监的短短几句话之后,脸色也不由地为之一变。他挥挥手,让小太监出去,沉默片刻之后,不再犹豫,快步走到孟元乾御案前,恭声道:“启禀陛下,锦衣卫指挥同知关山岳此刻正在甘露殿外,声称有紧急要事求见陛下。”
孟元乾突然听到“关山岳”三个字,面色一白,手中的朱笔不由自主地停了下来。笔上的朱砂墨汁散开,在奏章上留下了一个浓重的红点。不过,他此时此刻完全无心关注这些,随手将笔搁在笔架山上,猛地站立起来,急切地道:“快,让他进来。”
安全忠从孟元乾短短的五个字中,不但听出了急切的意味,还夹杂着一些欣喜与紧张之情。但对于孟元乾这样的反应,安全忠并不感到意外。
关山岳虽然不过是区区一个从三品的锦衣卫指挥同知,在帝都奉天城里顶多只能算是一个二流角色,但他在一年半前,被孟元乾下密令派遣离京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涉及到多年前的一起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时隔一年半,关山岳再度返京,深夜求见皇帝,安全忠猜测十有八九该是事情已有进展,因此孟元乾的复杂情绪也就不难理解。

孟元乾毕竟久居帝王之位,平素喜怒多不形于色,话音刚毕,已然察觉到自己的失态。他不缓不慢地坐回御椅之上,几个呼吸之间,即已神色如常,恢复了原本高高在上的九五至尊应有的姿态。
“臣遵旨。”安全忠答应一声后,退到一旁站定,沉声道:“宣锦衣卫指挥同知关山岳觐见。”
不一会,南书房的门被两个小太监推开,进来一个身形魁梧的大汉。只见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青色劲装,卧蚕眉,鹰钩鼻,双目精亮有神,一脸仆仆风尘,年纪却不大,不过而立之年左右。
“锦衣卫指挥同知关山岳见过陛下,事情紧急,微臣不曾更衣,夤夜求见,还望陛下恕罪。”关山岳进门后,单膝下跪,双手抱拳恭敬地道。
孟元乾见状,威严中带着几分嘉许地道:“关爱卿平身,爱卿为国奔波劳累,何罪之有?”
关山岳站起来,道:“多谢陛下。启禀陛下,陛下命微臣探查之事,已有眉目。微臣不敢耽搁,一路星夜回家,特向陛下前来禀报。”
听到这句话后,孟元乾感觉到自己的心跳不由地加速了几分。他抬手示意关山岳暂停禀报,转而对安全忠道:“全忠,你速去召柴先生、公孙公公、以及谷吉祥三人来南书房议事,速去速回。”
“臣遵旨。”安全忠预感到今夜奉天城恐怕将有大事发生。多年前的那件大事,关乎皇家机密,知道得越多,反而越为不利。安全忠伺候皇帝多年,深知明哲保身的必要性,因而对孟元乾支开自己的行为完全不以为忤,立刻离开南书房去召见柴野臣、公孙凤岐与谷吉祥三人。
待到安全忠由南书房走出去后,孟元乾对关山岳道:“爱卿继续往下说。”
“一年半前,微臣奉陛下之命,与神秀大人、文和大人一同离京搜寻英宗的下落。臣等无能,历经一年零四个月,方才在阳国境内发现一些蛛丝马迹。”关山岳面露愧色,继续往下道,“阳国东林行省内有一座羊角山,羊角山脚下有一个山谷,臣等辗转得到确切消息,英宗就在羊角谷中隐居。”
孟元乾抚掌,点头赞同道:“令狐姑射是阳国人氏,她母亲龙氏正是出自东林龙家。藏在东林行省内,可得龙家庇护,不失为一个好选择。”
令狐姑射的名字一直都是庆国上下的一个禁忌,听到孟元乾主动提起这个昔年的江南第一美女,关山岳自己却不敢胡乱触碰这个霉头,只是附和道:“陛下圣明。”
“继续接着说。”
“臣等得知此消息后,深知此事事关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怠慢,赶往羊角谷。陛下曾向臣说过,英宗帐下有不少能人异士,东林又是他国领地。臣与神秀、文和两位大人商议之后,怕耽搁过久,令对方有所察觉,反而错失良机。于是,臣等探查过羊角谷周遭地形之后,于次日四更天,兵分两路,前后包夹,潜入山谷之中。”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