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三章 梅山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壮士,你怎么想起来当兵啦?”
“我早想当兵了,天生一副好力气,扛得起公牛,打得死野猪,有个外号叫‘蛮牛’的,这些年走街串巷贩卖山货非我所愿,还是当兵是条出路.....大哥你们还要人吗?我们峒民个打个都是响当当的勇士,寨里还有相好的兄弟,要是收,我这就回去拉他们过来。”
“梅山蛮呀?”
新化、安化一带,向为汉蛮杂居之地,自古称“梅山蛮”。
相传,这里的居民乃盘古氏后裔。chūn秋战国时称“荆蛮”,汉称“长沙蛮”,隋称“莫徭”,唐代以后称为“梅山蛮”。
这一带多深山密林、幽谷深涧和山洞,几乎与外界隔绝。“梅山蛮”长期居住山林,勇猛顽强。他们不害怕猛兽的凶狠,也不惧怕官府的残暴。
北宋以前的历代统治者都想用武力征服他们,但都没能成功。北宋太宗在平定南唐之后,派兵进攻梅山,俘斩峒民数千,激起峒民的反抗。次年,梅山峒民在左甲首领扶汉阳率领下,攻打北宋边界。宋太宗令客省使翟守素调潭州兵镇压,俘斩峒民两万,仍未使“梅山蛮”屈服。
宋仁宗时开始改变对“梅山蛮”的政策,庆历年间,潭州知州刘元瑜派人入梅山,招抚峒民四百余人。后有益阳知县张颉向朝廷建议开拓经营梅山,取消不准峒民耕种与益阳接界之地的禁约。宋神宗时,湖南转运副使范子奇奏请朝廷,对“梅山蛮”“宜臣属而郡县之”。主张对“梅山蛮”“使为士民,口授其田,略为贷助,使业其生,建邑置吏,使知有政”。
宋神宗采纳臣下的意见,决定对“梅山蛮“实行怀柔政策,派专使进山言和。
熙宁五年(1072年),潭州知州潘夙、湖南转运副使蔡煜等受命和平解决梅山问题。他们又委托武冈县尹郭祥正等,分别与梅山各峒首领磋商,终于取得大部分首领的默许。六年,梅山正式归附北宋zhōng yāng王朝。
北宋在梅山筑二邑,上梅山筑一邑,命名“新化”,取“王化之新地”之意;下梅山筑一邑,命名“安化”,取“人安德化”之意。
这便是新化与安化两地的来历,地名一直沿用到后世。因为汉苗瑶等族杂居,民风向来彪悍,习武尚武,多有人从事护院押货这等类似于雇佣兵的行当。
这倒是不错的兵源,军官暗喜。
“蛮牛,你拉一个功夫和你差不多的过来赏你一斤肉,你要是拉一棚人马就让你当棚目,一哨就让你当哨长!”
还有这样的好事?
“好来!我这就回去!”
许大力大喜,他将核桃车都留在了招兵点,一阵风就跑了。
因为周家在湘中名声确实不错,做生意向来童叟无欺,灾年常有救济乡民之举,还与各峒关系交好,并不因汉苗瑶不同族而有所歧视。
在安化新化一带竖起招兵旗,很快就有许多汉民、峒民来投。两三rì间就有各峒扶、苏、向、兰、青、赵、卜、许、陈、邹、刘、罗等姓峒民数百人应募。
过了几rì,来投军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是山民与贫苦农家子,他们每rì山里打猎,土里刨食,一年到头也挣不了几两银子。
每个月二两的饷,一石米的粮食补贴,还有每天三餐饱饭,已是想都想象不到的丰厚待遇了。而且一旦合格入伍,马上就发给五两银子一石米的安家费,当真诱人。入选的壮丁拿着粮米一回家宣传,安化一地立刻就有数千人要投军。
这天,周武俊正在让新兵排队入营呢,后面浩浩荡荡来了一队峒民,他们推开前面那些人,为首那人嚷嚷道:

“军爷,我们报名来了。”
周武俊看了他一眼,眉毛一扫,呵斥道:
“都到后面排队去。”
“排队?”
那大汉说道:
“军爷,县里招兵的把总答应我的,招满一哨民勇就让做哨长的,我带了寨子里一百多条汉子来报名,往后大小也是个官了,排队还是免了吧。”
“不守军纪的,要你入营何用?”
周武俊鄙夷的看了看他:
“就你这群新兵蛋*子,也敢在本千总面前喧哗?军营重地,哪个再敢闹腾大板子伺候!”
听到要打板子,老实本分的峒民不敢随意乱动了,老老实实地排起了队。周武俊看着满意,叫过一位文书,吩咐道:
“胥先生,他们单独排一队,辛苦你给他们登记吧。”
这位文书先生正是胥致远,他收了周家的聘书和定金,安排妥当子女,这才上路来到贤童镇湘军大营,做了一名书记。
每个月五两银子加一石禄米的聘金,不仅解决了他的生计,更是让他一家六口生生从鬼门关拉了回来。为此,他真心感激周家的深恩厚泽,做事相当尽心,深得同僚夸赞。
这涟水大营建在涟水河东面一处高台上,名曰高车,面积有数千亩,东面还有一条数丈宽的高车河。这里地势平坦,地形险要,三面环水,只有一处与外界相通的道路。
除了习练陆战,这里还能训练水战,只要把守住陆路通道和码头,外人无法窥视,修得如同一座城堡般坚固。
湘中各族四处招兵买马,东到湘潭,西到麻阳,南到永州,北到益阳,到处撒银子发粮。数rì内便招募了近万民壮,其中光是梅山一带新化、安化两地就有三千多峒民入募,此外还招揽了不少读书人。
湖湘之地人才辈出,象胥致远这样落魄困顿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因为开出的条件高,心动的不在少数。
只是各地远近不同,人流还在源源而来。好在周家现在财大气粗,从广东运粮运钱银过来的车队没有阻碍,钱粮足用,便是再来几万人也支应得起。
....
“杀敌!杀敌!杀杀杀!”
肃杀的校场,略显混乱的队伍。
一队队新征来的民勇,穿着藏青sè的大布军服,双手握着长枪,一步一步往前迈进。在广东过来的‘老兵’带领下,倒也初步有了些模样。
看着不到十天,大营就有了鼎盛气象,周晓峰暗暗点头。
“jīng气神倒是不错,以这样的兵想要在一个月内破敌,却是痴心妄想了。”
左宗棠这几天一直在观察,每天粤勇的cāo练,街市上军士的行事,无论纪律还是待人的态度,与绿营与八旗的风气确有不同。有朝气,有进取心,但就此还不足以解长沙之围。
“你我的约定,可只有不到二十天了。”
周晓峰却是早有计划,心里笃定。
“季高兄,你还是等着老老实实给我做幕僚吧。”
骑田岭大捷之后,快马飞报广州,自叶名琛、柏贵以下都是欢欣鼓舞,对粤勇更加关照有加。而为了周晓峰的安全与自己的前程,潘仕成早就安排后续人马出发了。
借着剿匪之威,宵小遁走,路上没有阻碍,又不用运粮,速度比车队行速快。估算时rì,后面大队三五天之内也就跟上来了。
“五千人马,足可破长毛。”
.....
*****
第一更送到!
ar_left15 fb fred">赶快看看作者的推荐作品

野鹤的书恶搞中颇有内涵,可以品味一番。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