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大*进前奏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很多事情,永远都找不到答案,也用不着白费力气去探寻真相,干脆是既来之则安之。
能逢凶化吉成功上位,这又何尝不是自己的运气?
“殿下,您真的决定要拿下琼州道吗?”
“那当然,你以为我会和你开玩笑?”
书房内,内阁三大臣都到齐了,潘仕成这位左丞相名为首相,在内阁中的地位却是比不上周义成的,至于胡以晃这位平章政事更是出于平衡考虑破格提上来的,他也自知名望不足,坐在那里只是静静听着,不发一言。
周晓峰要建立工业基地,巴拉望地形狭窄,又孤悬海外,容易遭受攻击,自然是不成的。思来想去,他把目光投向了海南岛。
到海南建厂子,少不了要潘仕成这位满清现下最红的军政大员出面了。
“殿下,两广督抚虽然给微臣几分薄面,要是按您说的划出一县之地来建厂,只怕是通不过。”
“何须叶名琛和柏贵点头,海南我自取,就是广州城,这二位只怕也呆不长了,你就放心吧。”
再过上几个月,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就要开打了,那时候列强的目光都转移到了西方,谁还能管得了他造反。
不过嘛,要圈地总会有些麻烦,就像拆迁,总有扯不完的皮,吵不完的架,不动点手段,绝无可能顺利得到建立产业链所需的足量地皮。
“看来,这回要演一出官兵抓贼的戏码了,老潘,到时候做戏要做得像一点。”
“殿下放心,臣绝不敢耽误大事。”
按照周晓峰的设想,就在海南岛西北昌江出海口沿江建立一条工业带,以炼钢为中心发展船舶、机械、军工等重型工业产业。
海南虽然偏远,却也设置了三州十三县,土地都是有主的,要让那些地主豪绅放弃既得利益,说不得只好借太平天国的风头放一把火了。
南洋现在基本上成了红旗军的地盘,到时候在海南发动群众斗群众,以天军的名义把挡路的土豪劣绅清扫一遍,反正现成的黑锅随便往哪盖。
等为非作歹的大地主完蛋,潘仕成再请命派出民团剿逆也就名正言顺了,到时候好言好语安抚良绅与民众,用劫来的财物购买土地,连本钱都省了,说不准还有得赚。
这个模式已经准备在长江以南各省推行了,主持其事的就是新鲜出炉的四位大将军,而暗地里配合的则是留在江南的苏三娘所部以及从降兵中挑出来的部分jīng壮。
再过上几个月,等各军整训完成,从长江上游的四川、贵州,到中下游的江西、浙江、江西等省份,可就要烽火燎原喽。
“这事谁来负责?”
这可是周晓峰登基以来下达给内阁的第一件大事,成了功劳不用说了,失败了责任可也承担不起。
要说打仗,胡以晃多少明白点,说到当官享受拉关系赚钱,潘仕成当仁不让,而跑江湖这事周义成最熟,在建厂运营工矿企业,尤其还包括了枪炮厂这样的高科技,三人都要抓瞎。
“要不,让下臣试试?”
现在潘仕成还得留在广州官面上配合,周义成也是一摊子事,只有胡以晃没有具体的分工。他这平章政事纯粹是个招牌,闲着也是闲着,索xìng冒点风险把担子挑起来,多加份小心,说不准就把事干成了。
“好,老胡,偏劳你了。”
.....
人才什么时候都不嫌多,等待真要干大事了,才会发现自己底子有多薄。
这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放眼看世界的人实在太少了,肯放下架子钻研儒家传统眼中所谓奇技yín巧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以致许多奇才埋没在民间。
“老潘,我前些时rì传信要你打探的那位魏源魏先生有下落了吗?”
在湖南的近代学者中,魏源可是鼎鼎有名的人物,位于邵阳市中心的魏源广场周晓峰就曾经专门去逛过一圈。

同为宝庆府老乡,他自然是打听过这位老先生的下落,本以为是在家治学,不过得到的消息,却是早几年就去了江苏为官,多年没有消息回来。
“回禀殿下,魏先生在咸丰元年得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编写了一部《元史新编》。但后来因为迟误驿报,玩视军机被革职了,其后辗转到了杭州暂居。临来之前,臣已经派人去请了,想必旬rì就有结果。”
魏源年近六旬,不过却是咸丰年间甚至是整个十九世纪都称得上放眼看世界第一人。要是能有这样一位名宿来领衔主持工业基地的建设,和胡以晃一个阅历丰富,一个jīng力充沛干劲足,相得益彰。
“仕途失意,想必工作会好做一点,这说客就要靠你了。以后有什么人才,尽管招揽,象龚先生、丁先生和小徐先生,可都是难得的人才啊,好好干!”
“臣敢不效命!”
潘仕成已经完全死心塌地追随于周晓峰,他现在效仿的先贤,就是那位助刘邦打下江山的萧何萧丞相。
以他今时今rì的地位和为周晓峰提供的助力,他相信,即便自己这位内阁首相只是过渡xìng质,rì后开国论功他也能排到前五,封公封侯都是可以指望的。彪炳千秋,画像凌烟阁,那是何等的荣耀?!
为了这样的前程,再怎么辛苦,那都是值得的。
瘦了一圈的潘仕成反而比起以前更加jīng神,干劲十足。
“我推荐的人才,虽然不一定会成为我门生,那可也是人脉啊。”
.....
“大概的资料,我先给大家通报一下。”
分工已定,海南办厂的各项事务就以胡以晃为主,龚振麟负责业务,等魏源南下,便先做一任参知政事全盘顾问。三人搭班子负总责,三驾马车就可以起跑了,而丁拱辰、徐寿等人与克虏伯则各自负责一摊,这样的分工还算合理,照顾到了各人的长处。
之所以把工业基地定在海南而不是内地,主要是周晓峰还没有和满清摊牌,以满人的愚昧,断然不会同意办洋务。
克里米亚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周晓峰还是打着坐山观虎斗低调发展的主意,他可不想过早地吸引清军主力南下,把江淮湖北等地打个稀烂。
据实来说,在海南半工业也有其得天独厚之处。
沿着昌江而上就是石碌铁矿,储量达数亿吨的铁矿,高品位铁矿石堪称一座宝藏。
而隔着北部湾,越南北部靠近广西边境的广宁省就有一座总储量居世界前列的无烟煤矿,甚至有些矿区还是露天分布。
且借助海运的便利,周晓峰还可以通过各洋行采购发展军工所需要的硝石、硫磺以及磷矿石等原料。
要是等把满清推翻再建厂,时间上可就来不及了,那会列强乱仗打完了,就能抽出身来出兵干涉,没有充足的军火储备,到时候可就得靠人命来填,得不偿失的。
“硝石主产于西北,海外则以智利北部、秘鲁等地居多。硫磺产于台湾、四川、甘肃、青海等省,外购最便利是倭国....至于磷矿,云南就有大矿....”
“殿下不是从海外回来的嘛,怎么对国内的情况也如此熟悉?”
“周家的底蕴,果然不是常人所能及啊!”
不理会大家各怀心事,周晓峰把自己所知的情况都交待给了胡以晃等人,军国大计,还是要整个内阁配合支持才能够顺利实施。
“我希望在一年之后,我们的炼钢厂开始生产,两年之后,我们要开始生产自己的步枪和火炮。三年后,我们将直接面对泰西列强的威胁,而那个时候,将有一场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决战。”
“时不我待,诸君努力!”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