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七章 宝庆闻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
昌江工业区各项事务虽然名义上以胡以晃为主,但他作为一介降将,威信不足,行事诸多掣肘,现在能得到周晓峰的肯定,他心里油然生出感激之情。
要不是遇上周晓峰这样雄才大略的英明之主,他这个在太平军中饱受东王系排挤不得不断后投敌的降将如何会有出头之rì?
易地而处,要是他出身湘军投入太平军,说不得早就被打入天牢,点了天灯。
知遇之恩加上周晓峰这种很明显的支持姿态,让胡以晃忘记了这几个月来的劳累,一张脸多了许多光彩,步履轻快地在前头领路。
“见过殿下!”
见周晓峰走过来,同来迎接的龚振麟、丁拱辰与徐寿等人连连拱手行礼。
这几位都是近代中国难得的学者,和周晓峰有过几次会面,算得上熟人了。
龚振麟等人现在不仅是有数的学者,也是工业区各项目的学科带头人。
在他们身后,还有不少年轻的学生,通过胡以晃的介绍,这些学子大多来自于两广南洋,年轻人接受新事物快,加上这一年来通过潘仕成等名人出面招揽,很少聚拢了一批人才。
人才什么时候都不嫌多,这时代的本土科研人才更是可贵,现在欧美各国的技术进步rì新月异,能够培养出自己的技术人才逾益重要。
在这一群年轻学子中,一位来着显得格外突兀,如同众星捧月一般,乍一看,还有些面熟。
“这位是?”
周晓峰记忆力不错,尤其是被球形闪电开过光之后,更是以过目不忘自傲,军中大部分营级以上军官他都能直接叫出名字。
“老胡,你先别介绍,让我猜一猜。”
“您一定是墨师对不对,呵呵呵....”
周晓峰恍然记起以前在火车站广场上的那尊巨型雕像,心里涌起捡到宝一般的狂喜,这可是宝庆府的闻人呐。
魏源,名远达,字默深,后又字墨生,乃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之一,他那一句“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影响了一个多世纪。
这个时代的中国,能够放眼看世界的人实在太少了,肯放下架子钻研儒家传统眼中所谓奇技yín巧的人更是凤毛麟角,以致许多奇才埋没在民间。
“魏源见过周将军。”
老先生年近花甲,穿着素sè长袍,高额,宽颧,双目炯炯有神,脸上却是一副无奈的神sè。
说起来,这位魏大人是被潘仕成给诓骗来的。因为是宝庆府老乡,周晓峰早就开始打听这位老先生的下落,潘仕成自然得想尽办法来完成任务。
但这位老先生虽然是学者出身,却属意仕途,一直在宦海中沉浮。他道光二年中举人,二十五年始成进士,在咸丰元年得授高邮知州,公余整理著述,编写了一部《元史新编》。
但后来,他因为迟误驿报,以玩视军机的罪名被清廷革职了,其后辗转到了杭州暂居,这才被潘仕成以延请幕僚的名义拐带到了海南。
因为他的名气,一到海南,魏源就被胡以晃等人奉为上宾。奈何这位老先生虽然仕途并不如意,思想也算开明,但却是那种传统文人,信守君君臣臣那一套,南下这一段时rì来,不管如何劝导,死活就是不愿‘从贼’。
‘周将军’一出口,在这个场合显得异常突兀。
看样子,思想工作还没有做到位啊。
这个时候,周晓峰开始羡慕起某教的必杀技来,要是有那么一批政工人员,一记政委之光大招发出,那还不得令大神甘心做小弟,俯首便拜?
“墨师大名,晓峰久仰了,”
魏源是咸丰年间甚至是整个十九世纪都称得上放眼看世界第一人,要招揽这样的人才,周晓峰也做足了功课。
“《海国图志》一百卷,皆已拜读,师夷长技以制夷,正吾所望。墨师大作,宜刊行天下,为国人张目。中华之崛起,当始于今rì,发端于琼州,星星之火,将可以燎原!”
周晓峰的意气风发,相当感染人,令魏源内心震动。
“这个反王,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竟然能让潘仕成这样的煊赫大人物为之奔走,建起偌大一片工业区?”
早在十多年前,魏源就在镇江与被革职的林则徐相遇,两人彻夜长谈。魏源受林则徐嘱托,立志编写一部激励世人、反对外来侵略的著作。他以林则徐主持编译的《四洲志》为基础,广泛搜集资料,编写成《海国图志》五十卷。
此后,他对《海国图志》一再增补,1847年刻本扩为六十卷,咸丰二年,全书达到一百卷。该书刊行之后,对当时学术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海国图志》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其“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主张,打破了传统的夷夏之辨文化价值观,摒弃了“九州八荒”、“天圆地方”、“天朝中心”的史地观念,树立了“五大洲、四大洋”的新的世界史地知识,传播了近代自然科学知识以及别种文化样式、社会制度、风土人情,拓宽了国人的视野,开辟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时代新风气。

魏源写书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夷情”,帮助国人习其“长技”,以抵御外侮,振奋国威。这给那些妄自尊大,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视为“奇技yín巧”,盲目排外的顽固派,击一猛掌。
他曾指出:“有用之物,即奇技而非yín巧。”对付外国侵略者,不能“舍其长,甘其害”,而必须“塞其害,师其长”,只有“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
《海国图志》百卷本,除了以《四洲志》为基础外,先后征引了历代史志十余种,中外古今各家著述数十种,另外,还有外国人的著述,如英国人马礼逊的《外国史略》、葡萄牙人马吉斯的《地理备考》等著作。
《海国图志》在中国近代史学史上,是第一部较为详尽较为系统的世界史地著作。书中征引中外古今近百种资料,系统地介绍了西方各国的地理、历史、政治状况和许多先进科学技术,如火轮船,地雷等新式武器的制造和使用。所记各国气候、物产、交通贸易、民情风俗、文化教育、中外关系、宗教、历法、科学技术等,都超过了前人。
所以有人誉《海国图志》为国人谈世界史地之“开山”。
闭塞已久的中国人大多不知英国在何方?为什么成为海上霸王?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就像是一具望远镜,让国人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然而魏源著作等身,其主张却得不到当道者的赏识,《海国图志》刊印之后,虽然产生了影响,响应者了了,辛苦钻营一生,乌纱顶戴居然因为一点小事就被捋夺。
如今,居然是一个反贼给了他礼遇,赏识他的才能。
著作刊行天下,这原本是心灰意冷的他不再奢望的,竟然在周晓峰口中仿佛轻而易举,而他居然就相信了。
历代文人所追求的,无非立言立功立德,此为三不朽。
能让自己的主张为天下人所知,能让自己的主张付诸实施,这比高官厚禄更能让魏源心动。
到了这个时候,魏老夫子有点Hold不住了。反正人都已经上了贼船,鞋子湿了,要上岸也洗不脱嫌疑,看样子,这位武王殿下是个有作为的,还不如就干干脆脆的从了。
“臣愿为殿下效力!”
“哈哈哈哈,孤得墨老,如文王之遇太公,来,请与小王把臂而行。”
当下,周晓峰亲自扶着老夫子的手臂,一同走在众人前头,羡杀了旁人。
一个新人能得到如此礼遇,这是何等的荣耀?!
“殿下,这一片是码头区,这里是工人宿舍,那边是.....”
海南办厂的各项事务以胡以晃为主,龚振麟负责业务,而丁拱辰、徐寿等人与克虏伯则各自负责一摊,这样的分工合理,照顾到了各人的长处。
之所以把工业基地定在海南而不是内地,主要是周晓峰还没有和满清摊牌,以满人的愚昧,断然不会同意办洋务,时间宝贵,他可没时间等满清垮台再发展工业。
克里米亚战争没有爆发之前,周晓峰还是打着坐山观虎斗低调发展的主意,他可不想过早地暴露了自己的实力,让英国佬舍了北极熊远道来攻。
周晓峰准备潜心发展几年,等推翻满清之后,再与列强角逐天下。
周晓峰给自己订下的目标,就是一年的时间内,建立起正规的陆海军,一支近现代化军队。
铁甲舰加重型后装线膛炮,这是现时代条件下能够达到的极限。至于电气化、智能化,那是十年,几十年以后的事。
那种没有条件也要创造条件无视规律蛮干的大*进纯粹就是发疯,拔苗助长式的瞎搞周晓峰是不会干的。
领先一百多年的弹仓式步枪,只是失去了电源而闲置的两具舰载米尼岗、完好的双管机枪和十多把重狙。等到以此为原型仿制出成品,到那时候,楚军各部的装备将领先于时代,而多出来上百年的军事的常识,也将为排队枪毙式的作战方式画下句号。
这是他敢于正面应对英国挑衅的底气所在,小规模的冲突,根本用不着怵那帮欺软怕硬的白毛鬼畜。
“对了,克虏伯先生哪儿去了?”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