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帝国(八)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曹冲既然是过来请教曹操,自然是有所准备的,很快,曹冲便在自己的衣袖中将一叠厚厚的左伯纸拿了出来。m.
见到这一叠厚厚的,上面写着密密麻麻字的左伯纸,曹操眉头紧皱,问道:“这是何物?”
曹冲轻轻一笑,说道:“父王看后便明白了。”
曹老板瞥了曹冲一眼,倒是没有继续问下去,而是从曹冲手中将将那一叠厚厚的左伯纸接了过来,放在桌塌上细细的看了起来。
刚一看,曹操脸上的表情倒是没有变幻多少,但是,当他翻看的多了,眉头便紧紧的皱起来了。
“你要问的,便是此事?”
曹冲点了点头,说道:“正是此事。”
曹操将左伯纸放下去,方才他已经翻看了一些,大体也知道曹冲递过来的这些左伯纸上写的到底是什么东西。
这些左伯纸的正主,都是曹家夏侯家的人,写的内容,则是这些人占据土地的问题。
“宗亲将军们立下汗马功劳,占用些土地,并不算什么。”
占用一点土地当然不算什么,但若是占用的多了呢?
这些宗亲的作为,实际上也就是土地兼并了。
有一点需要明白的是,为何历代王朝的盛世都是发生在王朝初期,而不是发生在王朝后期的?
这个原因有四点。
第一点,便是皇族的颓废,是一个自然的趋势。
创业的皇帝无论出身如何,都需要有出色的政治、军事等能力,“老经世故,明了社会情况”,“不至受人愚弄”。
后世,尤其是王朝稳定以后的历代皇帝,由于政治制度的需要,更多地生长于深宫之中,“何不食肉糜”的情况较为普遍,对于社会、政治的理解过于平面化且缺乏历练,也导致了后世皇帝缺乏王朝初期皇帝的创造能力,守成而已。
因而盛世不大可能出现在王朝后期。
第二点,便是人口的增长。
以康乾盛世为例,康熙六十年统计人口只有两千七百万,不到三十年后的乾隆十四年,已经激增到1.77亿,十年后,1.94亿,盛世后期,乾隆四十八年,2.84亿。
这个增长是十倍有余的。
由此可见,王朝初期盛世期间的人口增长其实是王朝在中后期背负的巨大包袱。
面对一个人人张口要饭吃的局面,守成也确实不易。
盛世期间的生产力发展通常与期间人口的激增不匹配,人均生产能力随着人口增加逐渐降低,人口红利一旦消失,那么王朝的中后期就要为过剩人口的影响买单,盛世难现。
第三点,则是王朝后期,中央军队的战斗力直线下降,这一点,不管是汉,唐,明,清都是如此。
第四点,正是土地兼并。
土地兼并的坏处,曹冲可是知之甚深的。
曹冲知道土地兼并的坏处以及后果,但是宗亲有功的将军们,是魏国的根基,曹操要动都有些难度,更逞论他这个太子?
为了提前将隐患消除于未然,曹冲深吸一口气,说道:“宗亲功臣占有些土地,自然可以,但若他们占有的土地一点点变多,那会如何?”
“这...”
曹操愣了一下,再思考一阵之后,马上说道:“不会如此,孤可以颁布法令下去。”
曹冲则是摇头,说道:“发令也只在父王活着的时候有用,千百年后,谁会遵从父王的发令?”
曹冲说得话虽然难听,但确实是这个道理。
“即便是给宗亲一点土地又能如何,宗亲都是自家人。”
听到曹操这句话,曹冲知道曹老板可是还不清楚土地兼并的坏处。

从这个角度来看,后世的朱元璋倒真是一个狠人,贵族出身的曹老板在某些方面还是不如朱重八的。
呼~
深吸一口气,曹冲的话也是说出来了。
“父王,假设儿臣是个亭侯,食邑百户,世袭。也就是说儿臣有一百户农民种田养我一家,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在儿臣没犯错,没被灭九族抄家的情况下,儿臣的封地会越来越大,而且儿臣的家族为了发展,有一些农民日子苦,作为儿臣封地的子民,有困难肯定找儿臣,例如,他们这多生了几个孩子,养不起,要儿臣行行好,买几个去。再病一下,就得卖田地了,于是最后就成了没有田地,一辈子打工还债。”
说完这句话,曹冲顿了顿,偷偷看了一下曹老板的表情。
曹老板脸色没有多少变化,但却是在深深的思考起来了。
“若这种情况持续了一段时间,在大部分地区,大部分种田的农民就都属于儿臣这样的地主的奴隶了。因为他们不用担心自然灾害,不用担心子孙后代吃不饱穿不暖会生病。而农民种地,估计一半都不属于自己。这样国家收税就越来越少,很多农民没地种,天灾一来,流民灾民就更多,但是儿臣这些对于贵族来说,没有任何影响。”
曹冲说到这里,曹操的脸色就有些变化起来了。
见到火候还不够,曹冲继续说道:“当流民造反,贵族就会用他们库存的粮草召集兵马,拿人头立战功,获取更大的封地,一不小心的,还能利用农民的造反当上皇帝,例如高祖皇帝。”
曹冲这一句话说完,曹老板的脸色就很是阴沉了。
“可他们毕竟是宗亲,是自己人。”
“所谓宗亲,若是父王老了,儿臣老了,儿臣的儿子也老了,父王觉得那些宗亲的后代与父王的第三代继任者还有多少关系,还是不是自己人?难道父王要再见到景皇帝时期的八王之乱?”
大魏王朝税收的主要承担者是自耕农。
宗亲一般关系网复杂,有足够的金钱拉帮结派,逃税简直是家常便饭。
同时这种情况下,人治社会更是黑暗,官官相护极其普遍,官员与宗亲往往又是一体两面。那么变成大地主的宗亲就可以不择手段霸占自耕农的土地。
自耕农运气好,那也是“因病致贫”、“子孙不才”後迫不得已卖地给地主;但更多的情况则是地主变身地头蛇强迫农民贷款、暴力霸占田产、私吞军屯田亩、勾结粮商炒作市场逼迫农民破产,反正有得是手段。
自耕农因此越来越少,那么税收、劳役、兵役就无法维持。
同时,佃户往往人身依附于地主,地主可以说是掌握了佃户的身家性命,一手遮天的地主阶级肯定会越来越狠的剥削佃户。
宗亲地主在中间吃着两头的血肉,一面吃得佃户绝户,一面吃得国家垮台。
一旦遇上天灾**导致大量农民连“慢慢饿死”都成了奢望。
马上就要饿死了,那就只能铤而走险了,振臂一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大魏王朝,于是便覆灭了。
曹冲的这一句话说完,曹操脸上的黑云更是堆积如山了。
直到最后,在曹老板嘴角才挤出一句话。
“既然后果如此严重,但这些人,恐怕很不好处理。”
这一下子,曹老板居然又把问题甩回来了。
曹冲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