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五章 这叫做宣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作战室一直名不副实,可今天,却有点名实相副的味道。顶 点
李亭从客厅出来,坐在那张大桌子前,开始写着各种计划。
即使如此,李亭心中还有些窝火。
这些年,出海的人很多,做茶叶的,做瓷器的,卖丝绸布匹的,那么多人有海船。
拖一拖,急到那帮商人跳脚,他们就自动去找海船了。
这些人都不愿意动一动,光想着李亭的“法术”救人,那也太高看李亭了。
“妹夫啊,你的大哥二哥你可不能不管不顾啊。”郑元贵和郑元勋笑着走进来,他们自然是代表沈家之人说话。
李亭笑道:“沈家之事,就是我的事,可那帮人只想靠我,简直也太天真了。
这些人明明家里有难,朝廷又无能为力。光想靠着我一个人,就想把人接回来,这想的也太……太天真了吧,真把我当神仙不成?”
每个人都想现成的好处,哪有那么多好事?我李亭装神弄鬼可以,可是要给你们白白干活,这我还玩什么?难道神鬼都是给你们义务劳动不成?
“哎,也没办法,他们无非是一群胆小的商人,哪有几个人像你一样,敢夜里提刀跟水贼大战的。”
屋内,一阵哈哈大笑。
郑元贵说着,搬把椅子坐到李亭旁边轻声道:“妹夫,你是真不知道吗?”
“知道什么?”李亭有些错愕的看着郑元贵。
“我们江南商贾众多,可真正的大商人你可知道都是官商一体的,比如像我大哥,他现在已经是举人,写一手好文章,画一副好画,是扬州城内的大盐商,又是一文人。可是他会真正去经商吗?也许明年,他就能中个进士。那肯定就要做官了。谁还接着经商啊?
还有那些做生丝的商人,有几个像沈家弟兄两人一样,做为东家,傻傻地跑去南洋。50家下南洋的,这样的不会超过三家!
真正做事的,那可都是下人管家做的为主,店铺里面又有掌柜伙计。大多东家,能将账本看懂已经不错了。
大多东家,也是和我大哥一样,读书、参加个文会,写诗,饮酒,游玩而已。”
郑元勋站立旁边颔首笑道:“他说的对。做生丝的去的掌柜的居多,基本上没有几个东家。”
李亭一拍脑袋,自己这事上也是糊涂了。
他竟忘了,这个时代的大商人,其实有很多身份,更多站在前面的是官员。
能去海外经商的,真正的小商户不多。
那这样的话,他前期的救人计划,救的大多是那些掌柜的,管家之类。而东家积极性就不高了,东家更在乎财物。出点钱,能换回财物倒是可以,其他的,找海船,出人,那就积极性不高了。
那些管家之类的家人,虽想救人,可是自己手里又没什么钱,让他们去找海船,筹集钱财,这个难度就大多了。
怪不得刚才是那个反应。
李亭静静地想了一阵。
他原本的设想,先组建好救兵队,再宣布他的南洋商社计划。
人家见到有只队伍,心里也安心一些,投资总是感觉可靠一点。
现在看来,若想靠这些商贾救兵队成立的困难就很大,虽说他自己从河南调集过来人应该也差不多。
可是,他一网罩住江南大小商贾的计划就要搁浅。

李亭想了好久,既然成立救兵队有难度,那就直接先成立南洋商社好了。
“要从这些人身上拿一万五千两银子好拿吗?”
李亭扭头问身旁的郑元贵。
“那还不是随随便便之事,莫说他们,就是沈家自己出两万两银子,也是立马就能拿来。”
“我是要尽量多的人拿。”李亭一摆手道,
“最少50两银子,是不是所有人都拿的出?”
“肯定没问题,那些管家掌柜的一年之收,不会小于此数。”
“好!我就不过去了,你去告诉他们,第一笔钱,我现在要,每个来的人要出,最少50两银子,多者不限,就是沈家也要出,要筹够至少15000两。每一个人,每一家出多少要清清楚楚记下来。”
郑元贵不明其意。
但还是飞跑去大厅,将李亭的意思,告诉他们。
没办法,新生事物,自己简直要坑蒙拐骗,然后再带着他们发财。
这实在是有点冤。
他想起前世有个朋友,当年房价低的时候,别人欠他很多钱,实在还不上,结果只有几栋房子,好被他拿去。
无奈,最后他才勉强收下那几栋房子。
后来,他就成富豪了。
哎,现在他们都不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李亭圈定的股东了。
“郑大哥”,李亭接着跟郑元勋说道,“你画画很好,字肯定也写的很好。”
郑元勋骄傲地点点头,这是他最骄傲的事。
“我说着,你帮我写点传单吧,然后找那些印书的印上几万份。”
“什么你要印几万份?那还是我写的吗?”郑元勋心里抗议着,李亭也没理会他这茬。
“朋友,你想发财吗?
朋友,你想年年数钱吗?
朋友,你想做东家吗?
欢迎加入南洋商社!”
语言浅白的让读书人郑元勋气的差点将毛笔丢掉,这些话,实在丢他作为一个读书人的脸面。
李亭你小子读过书啊,干嘛写如此粗俗不堪之文。
这南洋商社又是什么?
他虽愤怒,还是认真写完。李亭脸上一脸严肃道:“写第二张。50两银子,你就可以做东家!年年有分红!
投钱一次,一辈子的东家,子子孙孙做东家!
欢迎加入南洋商社!”
“第三张。海船可入股,50两银子一股,船只越大,作价越高,分红越高!欢迎加入南洋商社!”
总共三张,其实一张就可以放的下,可李亭偏偏要写三张。
每一张字体大的跟拳头一般,远远的就看的清清楚楚。
字写完,李亭交代给高福,让他进城,找那些印书的书行,尽快付印。每一张一万张。
这时,郑元贵带着账目回到作战室道:“钱收完了,总共22000两银子。”
“这些银子除了传单的花费,剩下的从我的米行买米,明天开始我们米行不卖米,只发米。凡是路过之人,只要能将传单背下来,就发米一斗。如果能够带别人来背一张传单,两人各发米一斗。每人只限一次。”
“什么?你要将米丢掉吗?”
三人惊诧地看着李亭。
虽不是花自己的钱,如此往外丢,这……这是要干什么?
“这叫做宣传!”李亭微微一笑道。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