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莫斯科交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燕京外国语大学,李均虚晃了一下,只是短暂地停留,然后口袋满满地前往莫斯科。
他选择的是坐飞机。
坐火车,已经完全没必要了。
没必要,不安全,太拥挤,时间长……都是李均拒坐k3的原因。
他已经不是多年前那个李均了,飞机坐得舒适,再去坐拥挤的火车,他感觉受不了,除非实在没办法,那个地方没有通飞机。
伴随着苏联解体,现在k3国际列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疯狂,k3国际列车进入俄罗斯境内,每到一站,就带着皮夹克,羽绒服蜂拥而下,而在站台上早就挤满了等待抢购的俄罗斯人,生意火爆得不行。
那么多的货,顷刻之间就是一抢而空,很多人都不知道那些货被那些苏联老毛子销到那里去了,一个人肯定穿不了那么多。
除了衣服大量需求外,俄罗斯还需要大量其他的轻工业商品,就是那些商人他们随身携带自己吃的李氏方便面都有人买。
很多倒爷本来是在那倒卖皮夹克的,最后连自己的方便面都一块儿倒了出去。
很多人,他们在俄罗斯挣到了大钱,虽然有些稀里糊涂,带去什么,什么东西都很快让老毛子都抢买了,很多人将这些传奇经历回国,掀起了华夏更大的中俄边境贸易的**。
在莫斯科货市场,有人租赁李均与人合伙的自由市场,那里外观简陋,只是由两个废旧集装箱上下搭建的店铺,月租金每个月有几万人民币,不过在倒爷们看来,相比卖出货的利润,那却是小钱了。
此时。
俄罗斯已经全面启动私有化,叶利卿高喊着,从今以后的俄罗斯,将是未来另一个富裕的美国。
诸如此类的宣传,所有人将都分到等价的国有资产有价证券。
所有人现在都狂热地等待着那些有价证券到自己手中。
只要是俄罗斯公民,每个人都可以领到价值四万美元的私有化证券,可以凭证自由购买国有企业股份!
然后一夜暴富。
作为政治者知道这样一笔财富到达普通民众手里,他们根本就把不住,叶利卿也知道。
这种每个人都有其实就相当于所有人都在同一水平,其实也是一种归零,这种有价证券多了泛滥了,其实也失去了他本身的意义,只有这些有价证券集中了才能爆发出他的恐怖威力。
这样俄罗斯新的资产阶级就会很快出现。
那么他不仅是政权上,经济上都是资本主义。
身为普通人中的圈子有一个可悲的地方,他们看不清那些政治家们他们的真实意图。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看不出来,昔日的苏联老戈看出来了,他从中嗅出了一丝不同寻常的气息。
老戈看透了西方人伪善的面孔,他现在是最反对国有资产进行私有化的人。
叶利卿现在完全是被西方人洗脑了,他现在对联盟苏的控制无非也就是民众被蒙蔽之后产生的热情,以及美国人在背后给予的支持。
他老戈看出其中的猫腻来了,美国和西方人的银行那么高的利息,他们那些人绝对不是可以无限支取的钱袋子,他们以往之所以拿出那么多的资金来填那么大笔利息窟窿,那是颠覆苏联的政权,如今他们做到了。

而俄罗斯那些人现在表面掌握了国家政治权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但是他们不会感到安稳,只有政治制度的改变而没有经济基础的协同变化,他们的政权就没有牢固的基础,所以老戈料想,下一次西方人是要打造出一个他们希望所看到的,并且能够给他们与他们支持者私有者阶层。
将俄罗斯完全的资本主义化。
那他们就不会不择手段地打造一个富裕的私有者阶层,从而利用他们的支持,来维持自己的权利。
如今西方,美国资本家依旧还在高利息吸收俄罗斯居民的存款,现在俄罗斯又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所谓的私有化,就是低价出售国家财产而已。
那些分给民众的有价证券必然以某种方式回流到某些少数人手里,然后阶层产生。
七十多年苏联人民用奋斗用血汗换来的巨额财富将掌握在资本家,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
事实后世果然如同老戈所猜想的一样。
可是那又怎么样,属于老戈的原苏联伟大时代过去了,现在莫斯科是叶利卿的时代。
老戈作为反抗叶利卿国有资产私有化的势力,只是掀起小小的一朵浪花,然后就沉寂下去了。
私有化还是在广大俄罗斯热情期待之中开展了。
俄罗斯新阶层霍多尔科夫斯基,古辛斯基,斯摩棱斯基,这些未来声名大噪的俄罗斯寡头们这些“聪明人”,俄罗斯的“精英们”现在紧盯着西方美国银行。
他们做什么,他们就跟着做什么。
李均经过西伯利亚的上空。
经过贝尔加湖的上空。
飞到了莫斯科。
绝色伊娃来接的李均,一见面,伊娃就拥抱了很久李均。
接着两人直奔李均给伊娃买的爱心小屋,那套别墅里。
李均多日不食肉,进了屋子就交粮了一把。
他对金发碧眼,白皙无比,苗条火辣身材的伊娃完全没有抵抗力。
伊人在怀。
“均,你知道,你离开莫斯科的日子里,我会好多次梦到你,梦见你又带我看曼哈顿的夜景,开曼的海……”
李均轻轻地在绝色娇娃的额头上轻了一口。
这个异国金发碧眼的女孩,李均不像是其他在俄罗斯的华夏倒爷那样只是玩一下,他是一个会对其负责的人,让她一生都会衣食无忧,一世都荣华富贵。
……
第一个莫斯科民众领到了价值数万美元的有价证券。
俄罗斯报纸第二天如纸片一般飞往各地。
此时伊娃也将一张莫斯科人民日报送到了李均的手上。
“均,我们国家以后人人都有钱了。”
李均看着伊娃,只是说了一句:“伊娃,你想的可能太美好了,事情没那么简单。”
伊娃和所有俄罗斯人一样,觉得他们人人都要成为国有资产所有者和受益者了。
现在政府通过发行私有化证券,老百姓把他们获得的价值数万美元的证券投到企业里,这样就可以获得企业的股份,通过这种途径把苏联原来的十万家国有企业转化成股份制企业。
每个人都是企业的股东。
俄罗斯人都在觉得好日子要来了。
他们万万没想到接下来是一场灾难在等待着他们!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