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本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悔恨,懊恼,愤怒,狂暴,各种各样负面的感觉犹如爆发的洪水,忽然涌进了张暮的脑海,一发不可收拾。此时的张暮,双眼血红,头发散乱,张牙舞爪,形象十分的可怕,犹如一头丧失理智的野兽,拼命的击打的四周坚固的镜子,嘴里不由的骂着:“贼老天,贼老天,为什么这么捉弄我。为什么……。”
镜之界外面,摩羯冷眼看着,看着阵内诸人的表现冷笑不已,尤其是看到张暮为了一段虚妄的感情居然弄成那副模样,更是感到不屑:“人类还真是弱小,屁大的一点麻烦就弄成这个样子,真的不懂……”
声音嘎然而止,因为就在他准备对张暮的行为进行一番恶劣的点评的时候,镜之界之内的情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前一刻还状若疯癫的张暮,忽然沉静的盘坐在地上,双目紧闭,神态安详,似乎不再受心魔的影响。
“奇怪了,明明什么也没有发生,这个人怎么会莫名其妙摆脱了刚刚的状态。”
摩羯莫名其妙的看着镜之界内这突然的变化。他能够通过一些特殊的途径观察到五个人在镜之界之内的变化,但是却不能够窥视五个人心中的想法。此刻张暮静静的盘坐在地上,他实在是想要知道张暮怎么忽然从疯癫到沉静的,难道他也和自己一样,有着双重性格。可惜,任他本事再大,再着急,也没有任何办法知道镜之界之内张暮的想法。
镜之界内,张暮静静的坐在地上,梳理着心中的烦躁。
说来也巧,刚刚正在张暮被往事击溃自己的心房,精神大乱,即将崩溃的时候,一段话奇异的在他的脑海之中涌现:
“心是无形相的,所以没有任何东西可作为比喻。大凡用来比喻心的,都是不得已,姑且取其仿佛与心的作用有些近似的东西来形容它,使人对于心的概念多少有所领会,但不可以认为心当真如某种东西。试举一例,譬如以镜子比喻心,大家都知道镜能照物,当物还没有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把物的影像摄入镜中;当物正对着镜子的时候,镜子不会因为物的好恶美丑而生憎爱;当物离开镜子的时候,镜子也不会把物的影像保留在镜子里。圣人的心常寂常照,寂则一尘不染,照则遍觉十方。此心既不住内,不住外,不住中间,三际空寂,而又无所不住,无物不照。所以用镜子来比喻心,只是取其某些略似而已。究极而论,镜子毕竟是一种没有知觉的物体,心难道也象镜子那样无知吗?而且镜子在黑暗中便失去作用,怎能比得上心的妙明真体常寂常照。以此类推,或以宝珠喻心,或以虚空喻心,无论用哪一种比喻,其道理都是一样的。”

这段话是曾经张暮在大街遇到一个游方僧人,硬拉着他给他讲佛。那段日子就是他向‘大姐头’表白而她没有出现,他最颓唐的那段日子。那时候,他本来是没有想到要听那个僧人絮叨的,因为他根本不信佛,可是,那个游方僧人硬拉着他给他讲了这番道理,而且,最后他还特意提醒张暮,一定要牢记这段话,他将来会遇到一劫,这段话会帮到他。
没想到这句话还真的帮到了他。静下心来的张暮,静静的体悟着这段关于人‘心’的描述。也许是他真的与佛有缘,或者是他真的有慧根,就这么想着,想着,一段他不知道多少年前,在那本不显眼的书上看到的这段不显眼的故事,给了他极大的启发。
这是一个禅宗的故事:有一个杯子放在桌子上,师傅问徒弟,桌子上是什么?徒弟说:一个喝水的杯子。于是师傅打了徒弟脑袋一下,走了。第2天,师傅又问,桌子上是什么?徒弟说:杯子。师傅看了看徒弟,问:和昨天有什么不同?徒弟回答说:杯子本身就是杯子,喝水还是做其他用处是我们在意识里根据自己的想法加上去的。师傅听了,还是打了徒弟脑袋一下,走了。第3天,师傅再问:桌子上是什么?徒弟走过去,拿起杯子,又放回去。这次师傅笑了,说你终于明白了。
这段故事告诉我们:其实杯子还是杯子,只是徒弟明白了,这个东西就是它自己本身,而不是我们叫杯子或者碗什么的称呼。它就是它本来,杯子也好,喝水的杯子也好,都是人在自己的意识里给它进行的定义。它就是它本来。
藉由这个故事,张暮也领悟到,这么多年自己生活的浑浑噩噩,都是自己无法看清自己的结果。自己因为被骗,所以要报复别人,自己因为被骗,所以就对周遭,对社会,对世界失去了信心,也是因为这个,当自己看到真相,知道自己错了的时候,知道自己害了一个好好的女孩之后,心中会出现这么多的负面影响,一切皆因自己无法看清自己。
就如小和尚看待那个杯子一样,杯子不是盛水的杯子,杯子也不是杯子,它就是它本身,不是别人。无论被骗也好,自己骗别人也好,自己依然是自己,自己的生活依然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生活不会因为自己的厌恶而变成别人的生活,别人的生活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喜悦变成自己的生活。
生活就是生活的本身,无论自己的喜怒哀乐,它都是自己的生活。既然这样,自己又为何为以前的事情悔恨,自己又为什么要为以后的生活烦恼,静静的享受现在属于自己的生活,不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事情吗。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