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宣召觐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怀玉尽职尽责,迅速派人将院落围了起来,无一人离开,无一人进院。书书网 更新最快
杨浩总算松了口气,拉着沈放进院,坐在枣树林荫下休息。
“杨三郎,你这是一次比一次惊天动地啊!”
沈放虽然学识有限,平日里张扬莽撞,但到底出身宰辅门第,还是有些见识的。
院角那几株植物意味着什么,杨浩将会得到什么,显而易见。
杨浩笑了笑,无奈道:“哪里,我也不想,奈何……你知道的,我是个低调之人。”
沈放险些无语:“呃…你确实低调,低调到捧日军护卫,八王爷抱病奔走,现在可能连官家也惊动了。”
“这不是意外嘛!”
“好吧,的确意外。现在我算是明白,你当初为何拒绝尹洙了,有着几样宝贝在手,哪看得上小小的承奉郎。”
“呃…”
“杨三郎,我挺好奇,你这些神奇的东西都是从哪来的?”
不等杨浩回答,沈放便摆手道:“算了,八王爷都没问,我也不问了……不过往后要是有机会,你说给我姐听听,她蛮好奇的。”
“哦…”
杨浩应了一声,暗自思咐,是得有一套完整的说辞才行,来源问题必然会有人问的。
不过在此之前,他对门外之人更感兴趣。
“沈放,那位小王爷是何许人也?”
“你不知道?”
“不知道,东京城里龙子凤孙一抓一把,我一介市井小民如何认识?”
“赵宗邈!”
杨浩暗自沉吟,大宋下一任皇帝英宗原名赵宗实,看来这个赵宗邈是皇帝的侄子辈,却不知是哪一家的?
“汝南王府家的老八,尚无爵位,不过私下里都给面子喊一声小王爷,被戏称为‘八小王’。”
感情先前的局面是八小王vs八大王啊!
杨浩心中一笑,却又颇为不解:“一个郡王家的小儿子,也这般嚣张吗?”
“你来东京许久,不至于这般孤陋寡闻吧?”
沈放白了一眼杨浩,悠悠道:“汝南王是太宗之孙,官家堂兄,虽然官家的堂兄弟很多,但这一位却最为特殊,不同寻常。”
“为何?”
“因为昔年官家出生之前,他曾被先帝养于宫中,后来官家诞生,才被礼送回王府…”
原来如此!
杨浩当即明白,宋真宗当年也曾面临无子窘境,养个侄子在宫中,以防万一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不是后来今上赵祯诞生,只怕大宋皇帝就是汝南郡王赵允让了。
即便没有运气登基为帝,鉴于曾被真宗视为养子,在宗室之中地位也非同一般,远超寻常“允字辈”宗亲。
“还有啊…”
沈放压低了声音:“官家的皇子接连夭折,汝南王家的老十三宗实,曾被皇后接入宫中抚养。
后来皇子诞生,也被送回王府……不过二皇子、三皇子接连夭折,官家膝下空空,赵宗实的身份也就……你明白的。”
杨浩心中咯噔一下,尼玛…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三位皇子接连夭折,赵宗实这半个养子的身份,一下子就显得格外敏感。
虽说赵祯才三十出头,宫中嫔妃众多,诞下皇子还是有可能的。
不过杨浩比谁都清楚,历史上宋仁宗赵祯无子,死后继位之人是养子英宗赵曙,原名赵宗实。
赵宗实一旦登基,汝南王府必然鸡犬升天,飞黄腾达。今日与赵宗邈算是结下了梁子,往后……
杨浩心中不由泛起些许担忧。
沈放不知杨浩思绪之遥远,亦未意识到严重性,轻声劝慰道:
“没事,赵宗邈素来纨绔,但汝南王和几个年长之子皆明事理,不会因些许小事计较的。
何况有八王爷,往后甚至还有官家护着你,不妨事的。”
八王爷还能活多久?赵祯…他会护着自己吗?他死了以后呢?

这事……
唉!
杨浩与沈放在院子闲聊一会,听见外面有声响传来。
出门一看,赵元俨没回来,却来了一位宦官都知王守忠。
“王都知!”
赵宗邈和杨怀玉双双上前,态度恭谨。
王守忠只是个宦官,却是从小服侍皇帝赵祯的伴当,主仆关系非同一般。
可谓是当今官家最信任之人,甚至超过了皇后和宰相。坊间传闻,皇城司的密谍就掌握在他手中,是以朝野上下谁都不敢怠慢。
“八郎,请回吧,天色不早了,说不定汝南王等着你们回府用晚膳呢!”
“都知…”
“没事,官家口谕,准许所有人等离开…”
“遵旨,谢官家,有劳都知,宗邈告辞。”
本就闹得灰头土脸,再看如今这阵仗,情形似有不妙,赵宗邈是一刻也不想再待下去,转身便上了马车,溜之大吉。
其他人也匆忙四散,尤其是那位汗流浃背的中年商贾,更是如蒙大赦,匆忙跟着一道离开。
“杨怀玉!”
“末将在!”
“官家谕旨,命你亲率捧日军守卫此宅,除杨浩一家,旁人不得入内,擅闯者斩!另择稳妥之人,护卫杨家大小安危。”
“遵旨!”
杨怀玉欣然领命,果然不出所料,官家下旨着禁军守卫,可见杨家院里的东西着实非同小可。
这个杨三郎,将来亦非同小可。
王守忠上前瞧着杨浩,转身问沈放:“放哥儿,这位便是八王爷提到的杨三郎?”
“是!”
“三郎见过王都知。”
“嗯,果然一表人才,少年俊杰。”
王守忠笑道:“八王爷年迈,一路奔波,身体疲惫,已经被送回王府休养,老奴奉官家旨意来瞧瞧宝贝。”
“都知请!”
王守忠在杨浩与沈放引导下进门,直奔院角而去,瞧着一片陌生的植株,讶然道:“这便是…八王爷所说的玉米、土豆、辣椒?”
“是!”
王守忠瞪大了眼睛,仔细观察了好一阵,才问道:“杨三郎,这几样庄稼当真那般神奇,能有你说的那般产量?”
“小子据实而言,只要能正常开花结果,产量纵有出入,也不会很大。”
“嗯!”
想必是赵元俨提前说明过情况,王守忠也不苛问,转而道:
“收获之前,捧日军会守卫此间,不会再有人打扰,三郎不必有任何顾虑,好生照料这几株金贵的庄稼便是。
办好此事,功在社稷,功在千秋,官家和朝廷断不会亏待你的。”
“自当尽心竭力。”杨浩心下了然,应声回答。
王守忠满意地点点头:“若有任何需求,尽可告知杨怀玉,他会奏报宫中,朝廷会全力支持。”
“谢官家,谢都知…”杨浩不由暗叹,这完全是国宝级待遇啊,要不要趁机加以利用呢?
“若真能如三郎所言,开花结果,高产丰收,我大宋天下无饿殍,天下承平,国富民强,指日可待。”
王守忠也是由衷高兴,笑叹道:“官家闻言甚是开怀,龙颜大悦,称此乃乾元节最好的礼物。”
“乾元节?”
“官家诞辰!”
沈放小声提醒,杨浩才知晓古代皇帝有以自己生辰造节日的习惯,今上赵祯生日四月十四谓之乾元节。
杨浩赶忙道:“能为官家寿诞添彩增贺,小子不胜荣幸。”
“杨三郎,你说这土豆、玉米、辣椒乃异族良种,你是从何处得来?”
“这个…”
一如既往,王守忠亦是疑而不问,笑道:“罢了,到时候你亲口奏禀官家吧!”
“呃…亲口?”
“没错,今岁乾元节,官家除在大庆殿接受百官朝贺外,还将前往金明池校阅水军,与民同乐,届时将宣召你觐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