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扶摇子与老叫花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难不成是……睡神仙?”
“华山扶摇子陈抟?希夷先生?”
不枉一番循循善诱,这几个关键字眼终于从赵祯和赵元俨口中主动说出。书书网 更新最快
杨浩暗暗松口气,佯作恍然道:“官家、王爷,你们是说…老神仙是华山扶摇子,陈抟老祖?
哎呀,我怎么没想到呢?”
杨浩一拍脑袋,恰到好处的演技让自己都有些佩服。
“你知晓扶摇子?”
“小子生在华阴附近,自小最是耳熟能详的两位贤者,一位是寇莱公,另一位便是扶摇子陈抟老祖。”
杨浩笑道:“家乡一直有传说,称昔年老祖与太祖皇帝对弈,赢下华山…也不知是否确有其事?”
赵元俨道:“民间传言难免有夸大之嫌,不过昔年太祖、太宗尊崇希夷先生,曾恩旨免除过华山百姓的赋税。”
“原来如此…”
杨浩点点头,惊喜道:“这么说来,难不成小子遇到的真是陈抟老祖?他老人家竟还在世?”
“你想起了什么?”
“有一次隐约听到七公喊了一声图南兄…”
杨浩摸着脑袋,佯作思索道:“对了,老神仙叮嘱我来东京之后,说是要回华山继续对弈…”
陈抟,表字图南。
赵祯心中一动,疑惑道:“回华山?”
“是!”
杨浩续道:“当时七公还说让老神仙一尽地主之谊,陪他去华山之巅寻美味。”
地主之谊…
关键词再次浮现,赵元俨不解道:“华山之巅尽是山石树木,有何美味?”
“老神仙也这么说,劝诫七公不要打华山鸟兽的主意,七公嚷着说老神仙吝啬,总不至于连几条蜈蚣都舍不得吧?”
“蜈蚣?”
“嗯,七公说华山之巅乃天下极阴之地,蜈蚣硕大肥美,让小子寻了只公鸡,说是要带上山埋在土里,利用五行相生相克之理捉蜈蚣,祛毒洗濯之后油炸了吃…”
杨浩目光笃定,言之凿凿,皇帝赵祯却不免有些恶心,下意识伸手捂嘴。
见此情景,杨浩心中暗笑,若让他们看两集《荒野求生》,那还不得连胆汁都吐出来?
“这位洪七公先生…真乃异人也!”
“老夫素以饕客自居,但与这位洪先生相比,实乃云泥之别。”赵元俨也经不住自叹弗如。
“是呢,七公好吃,对美食有着超乎寻常的挚爱。他时常提起天下有两样顶级美味,让他念念不忘。
一样是东海桃花岛一位姑娘做的叫花鸡,还有一样是皇宫大内……”
皇宫大内?!
赵祯眉头一动,王守忠的目光也顿时瞧过,锐利机警。
杨浩低声道:“七公曾说他在皇宫大内膳房梁上待了一个月…品尝过许多道宫廷美食,其中有一道鸳鸯五珍脍最为美味……”
王守忠脸色大变,恨不得立即冲下龙舟,回宫中彻查膳房和宫廷守卫。
有人神不知鬼不觉出入皇宫,还在膳房梁上待了月余,简直不敢想!
赵祯倒还颇为淡定,笑道:“果有此事?”
杨浩一脸无辜,诚恳道:“七公是这么说的,小子不好揣测,反正每次提到鸳鸯五珍脍,他老人家就馋虫大动,惹得小子也忍不住好奇。
想着宫中是不是真有这么一道美味,倘若真有,恳求官家恩赏品尝,看看是否真有那么好吃…”
赵祯和赵元俨相顾无言,沉默了好半天才低声道:“异人行事果然非同寻常。”
“嗯…”
赵祯继续追问:“杨三郎,你捣鼓出的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以及陕州弄出的救灾安民条例等等,都希夷先生教授?”

杨浩沉吟道:“那些日子,老神仙和七公经常闲聊天下大事,谈及各种理念措施,以及一些古怪的制作之法,小子在一旁听着获益匪浅。
有时候,老神仙也会特意教导、点拨小子,更神奇的是……
小子有时候明明在睡觉,但梦里似乎去了很遥远的地方,醒来之后脑子里好像多了很多见识一般。
而今想来,是不是扶摇子老神仙用仙法…带小子出去游学?”
越说越玄乎,赵祯的表情几次变化,似不愿在玄奥之事上深入,转而务实起来。
“辽夏兵事也教过吗?”
“偶有提及。”
赵祯直接问道:“范仲淹、韩琦和西贼谈判,有你出的主意对吧?”
“小子只是随口胡诌了几句罢了,小子年少无知,妄议朝政,还请官家恕罪。”
“妄议的好啊,信口胡诌了几句,给朝廷省了几万银绢。”
提及此事,赵祯满面春风:“开春之后,庞籍再度与西贼谈判,达成和议,元昊称臣,止兵戈,朝廷给西贼岁赐银七万、绢十万,茶三万。
于庆州开设榷场互市,西贼同意放还部分被俘将士,其中是否有你的叔父杨守业就不得而知了。”
赵元俨闻言,不由讶然看向杨浩,直到此时,他才知晓此子竟还有如此多的功劳,远远超乎自己所知,甚至超乎想象。
“这样啊…”
杨浩并未沾沾自喜,而是一脸讪讪,岁赐似乎确实省了不少,只是…被皇帝戳破了小心思,不免有些尴尬。
“你虽存了私心,但谏言于朝廷有利,于国功劳。”
赵祯悠悠道:“如你所言,索要俘虏,加强边防,防备捉生军,西贼果然改换方向。
自打年初,元昊便煽动居于辽境的山南党项与呆儿族滋扰边境,叛辽归夏。近日辽山西五部节度使屈烈举部投夏,辽主大怒,已经在大同府聚集兵马。
今日辽使向朕贺寿之时,已经递交国书,告知大宋,辽欲伐夏。”
澶渊之盟后,宋辽约为兄弟之国,彼此除了年节相互问候道贺外,有什么大事都要郑重相互告知。
比如帝后崩逝、新君登基,太子册立等,除此之外,开战大多也得打个招呼。
毕竟宋夏刚刚达成和议,西夏名义上是大宋臣子,举兵攻伐自然要给主人打个招呼,同时获得宋国的理解与支持。
辽夏两个死敌开战,可谓求之不得的好事,大宋自然乐见其成。
大宋朝廷的态度很随意,你们打吧,不要不把战火烧到宋土,我们全当没看见。
赵祯因此心情大好,笑道:“杨三郎,今岁乾元节,朕心甚快,你给朕送的两件寿礼极好。”
杨浩谦逊道:“小子不敢当,与西贼谈判,促成辽夏之战乃是范公、韩公、庞公等人之功,亦有赖于大宋煌煌国威,小子如何敢居功?”
“事是朝堂诸臣所为,但建言献策你是有功的,何况前前后后,你也算为朝廷立功不少。”
赵祯笑道:“我大宋一向赏罚分明,你既有功,岂能亏待?只是…朕该怎么封赏于你呢?”
杨浩的功劳是不少,可一旦摆上台面,执行人都不是他,封赏无凭。
尤其是献良种之功,格外卓著,可尚未收获,此时封赏难以服众。
“谢官家厚爱,眼下小子不求官爵,惟愿专心照料庄稼,保证丰收。”
杨浩笑了笑:“不过,倘若官家一定要赏赐,小子是个市井商贩,想做些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的小生意……恳请官家许可支持。”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