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磨刀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百姓们的要求其实非常简单。
闻只是带着小花放牧了几天家禽,各种怨声载道就已全部消失。
在村民们看来,一个爵爷都能不辞辛劳的亲自参与家禽的养殖,自己这些泥腿子还有什么好抱怨的。与这位小爵爷也相处了一段时间,虽然他的脾气不太好,但也没有欺男霸女的恶事发生。不过就是想吃些蛋而已,大家伙紧紧裤腰带也就过去了。
往年的这个时候,只要耕种完田地,村民们基本上都已无所事事。
但今年的管楼村却热闹非常。
在家中深藏了几个月的小娘子,小媳妇们,在发现这位新来的小爵爷没有到处祸祸良家妇女之后,就全体加入了放养家禽的行列。
领着小花在野地里放养家禽的闻脸上的表情有些疑惑。
“奇了怪了,我们村子的小娘子最近好像多了不少?”闻瞅着一个穿着花布短衫的小娘子吆喝着鸡鸭鹅从他面前施施然的经过。
“爵爷,这是好现象,证明村民们开始认可您了。”郑捕头嘿笑道。
闻纳闷道:“云英未嫁的女子也可以随意出门?”
“农家的闺女可没有那么娇贵,所谓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说的是富贵人家的小娘子,在没有家人的陪同下是不能随意出门的,要是有家人仆役的陪同也是可以出门的。”郑捕头解释道。
“果然呐,尽信书不如无书。”闻感概道。
现在的社会还有发展到程朱理学兴盛的时期,民间的女子基本延续了盛唐时期的习俗,富贵人家的女子只要有家人仆役的陪同,坐马车带幕离就可以轻易出门去郊游、礼佛、拜见长辈,农家的女子更是家中重要的劳动力。
三寸金莲裹足这种事情在民间还非常的鲜见。
郑捕头疑惑道:“什么书中记载女子是不允许随意出门的?”
“《女则》知道吗?大名鼎鼎的千古一后长孙无垢撰写的。”闻说道。
“.......爵爷,这女子的事情,您也有研究?”郑捕头讶异道。
闻嘿笑道:“男人研究最多的不是女子,难道还是男子不成。老郑,你的取向可有点危险呐。”
“.........”
“登徒子!”
小尼姑静缘的娇喝声响起,闻揉一揉发胀的太阳穴,无奈的说道:“静缘,最近这几天你没事总是盯着我做什么?”
“怕你犯错误。”小尼姑静缘理直气壮的说道。
“我能犯什么错误?”闻疑惑道。
“你没见村中的小娘子最近多了吗?”小尼姑静缘哼道。
闻气道:“我长的很像色狼吗?”
“色狼是什么?”小尼姑静缘疑惑道。
“........”闻呼出一口气说道:“懒得跟你一般见识。老郑,去你新家看看,三层的小楼已经建设好了,看看哪里不合适赶紧整改一下,你的家眷马上就要到了。”
“真的啊,爵爷。”郑捕头搓着手兴奋的说道。
阔别家人快有小半年的时间了,要是平常也许没有那么想念,但跟闻在一起,活的忒不容易了,天天都要担心自己的小命不保,郑捕头是特别怀念在颜神县的那种平静生活。

“嗯,嫂夫人、老太爷、老夫人、你的娃子,一个都不少,全接来了。以后就要这里定居了,缺什么尽管言语,别和我客气。”闻笑道。
“那就有劳爵爷了。”郑捕头面带笑容拱手施礼道。
村西离爵府不远的地方,新起了一座三层的小楼,不是现在常见的木制结构楼房而是砖石建造的。院子的壁墙是用半人高的花墙砌成,花墙前栽种了各种花花草草,红砖铺地、青瓦盖顶、白灰抹墙,透着一股农家小院的干净与精致。
郑捕头围着院子与小楼,里里外外,仔仔细细查看了好几遍,脸上笑的都快出褶子了:“爵爷,这种宅子老郑我还是第一次见到。”
“喜欢吗?”闻问道。
“喜欢。”郑捕头的大脑袋点的如同小鸡在啄米。
“喜欢就好,这就算是有一个家了,要是有人看着喜欢,要来参观一下,你可不能拒绝。爵爷我打算按照你这个宅子做一个样板,然后每人都给建造一套。”闻看着这座小楼豪气的说道。
郑捕头咂舌道:“这得要多少钱财呀?”
“慢慢来,总会实现的。”
........
闻在管楼村中辛辛苦苦的忙着建设,御驾亲征的赵老二却在焦头烂额的忙着破坏。
“东西两寨,何时能攻陷。”大帐之中的赵匡胤沉声问道。
十万禁军加入晋南战场,所过之处,摧枯拉朽般将李筠所属军队全线击溃,但大军到了泽州城下之时,却遭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回禀陛下,如今东西两寨与泽州城互为奥援,极难攻克。限于我军人数难以将三处叛军全部围困。”高怀德出言启奏道。
“石将军有什么看法?”赵匡胤略带阴沉的眼神看向石守信问道。
“陛下,现今之计只能调拨郭将军率军前来泽州支援。”石守信谨慎的回答道。
古代的攻城战其实就是拼人数,孙子兵法有云: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李筠率军突袭开封的三万军队,在遭遇到朝廷军队的优势兵力打击后,立即改变战略,收缩防线,退入泽州城以及护卫泽州城的东西两寨中继续坚守。
泽州城此前就已驻守了李筠的两万人马,如今合并一处,兵士已高达五万余人。
朝廷军队到达泽州的只有十万人马,想将三处地方全部围困,显然是不现实的事情。
“郭将军正率军与北汉作战,军队一时难以抽调。我们必须另想对策,如今的京师就是一座空城,已无兵可调。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意图北进,如若我们不能速战速决,极有可能引发更大的叛乱。”赵匡胤沉声道。
大帐之内一时之间陷入静默之中,站在这里的每一人都明白,现在正有无数双眼睛盯着这场战争。新生的大宋如若不能将这场叛乱迅速平息,蠢蠢欲动的各方势力就会显露出各自狰狞的獠牙。
现今的泽州之战已成为一块衡量大宋实力的磨刀石。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