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六一章 皇帝的心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桌案上摆放了几份奏章,里面也并没有写什么很重要的事情,之所以特意将其挑拣出来,只是因为这些内容的背后,都隐隐约约的透露出了同一个名字。书书网 更新最快
只要是牵扯到了这个名字,赵老二就会不由自主的去慎重思虑一下。
“三十万贯,哼,父皇记得按照钱庄的规矩,是必须要有抵押的吧?”赵老二手中拿着小昭上的奏章道。
“是的,父皇。”小昭使劲点头道。她这是第一次管理如此大的产业,便兴冲冲的将这段时间钱庄的业绩给赵老二汇报了一下,作为最大的一笔贷款,当然要着重描述一下。
“那闻是用什么做抵押的?”赵老二凝眉道。
“用他的爵府,还有他封地三十年的收益。”小昭爽快的回答道。
“........”这个答案有些意外,让赵老二的眉头都禁不住跳了跳,不由的疑惑道:“他借这么多钱做什么?”
“说是盖房子。”小昭想了想闻的借贷事由道。
“盖房子?那么大的爵府,还不够他住的?”赵老二诧异道。
“不是他住,说是盖好了,用来卖的。”小昭笑笑道。
“卖?”赵老二突然有了一种不妙的感觉,急忙追问道:“他打算在那里盖?”
“管楼村啊。”小昭眨眼道。
“........”
赵老二顿时感觉自己的脑袋一阵疼痛,就管楼村那个穷乡僻壤鸟不拉屎的地方,盖好了房子,卖给谁去?看来那三十万贯是要打水漂了。
“简直是胡闹!”
“父皇........”见赵老二的脸色大变,小昭怯生生的害怕道。
赵老二舒口气,调整一下情绪道:“三十万贯,他可知能盖多少房子吗?”
“一千套。”小昭小声道。
“一千套?他盖的是什么房子?”赵老二讶异道。这也太少了,农家的房子,三十贯就可以盖一所大宅子了。三十万贯,起码也要盖一万套,若是按这个计算,可以够整个京师的人住。
难不成要将京师的人口全部迁移到管楼村........
“就那种三层小楼式的宅院。”小昭抿嘴道。
“那种宅院,普通的百姓,岂能买的起!”赵老二皱眉道。
“说是要卖给有钱人。”小昭嗫喏道。
“有钱人........”赵老二不由的失笑道:“好,很好,那朕倒要看看他闻到底有何本事,可以卖给有钱人。”
听到如此荒诞的消息,他本来还是想阻止的,毕竟白白浪费三十万贯,也是很令人心痛的。只是听到闻的异想天开,他突然觉得让闻吃些苦头,受点教训也是不错的一件事情。
“去告诉闻,就说父皇愿意出钱买一套。”赵老二思虑一下道。
不管怎么说,闻都是国朝勋爵,要是真到了将爵府也赔掉的地步,朝廷的面子上,也不好看不是。虽然规矩不能破,但到时候给他留一个住的地方,也算是他这个皇帝仁至义尽了。
“父皇要去管楼村住?”小昭一怔道。
“那是父皇担心闻万一赔光了,好歹给他留一座宅子挡风遮雨,不要丢了朝廷的脸面。”赵老二哼道。
“哦。”小昭微吐粉舌道。
“去忙吧。”赵老二笑笑道。
“........孩儿告退。”
没有听到赵老二的夸赞,小昭不免有些失望,不过能得到一次正式的奏对,还是令她开心不已。
见小昭雀跃的走了,赵老二这才开口对站在殿下的武德使王仁赡说道:“王卿家,刚刚那三十万贯,确实如昭儿所言,没有流向茶市?”
王仁赡拱手道:“回陛下,闻爵所借三十万贯,其中有八万贯拆借给了邕王府郡主赵诗雅,另有十万贯拆借给了四海镖行,其余十二万贯,确实如昭公主所言,闻爵打算用来在管楼村盖房子。”
“那茶价最近突然飙升是怎么回事?”赵老二凝眉道。本来他是不需要关心这种事情的,可是自从与回鹘开辟了茶马交易后,茶叶也就成了一种重要的战略物资,也就由不得他不关心了。
王仁赡沉吟一下道:“此事........颇为复杂,晋王府,魏王府、邕王府以及朝中许多大员都有参与........”
“闻呢?”赵老二蹙眉道。
王仁赡犹疑道:“这个,若说直接关系,与闻爵无涉........”
“那还是有关系了?”赵老二沉声道。
“在闻府的产业里,茶叶买卖一直都是一项重要支柱,所以为了稳固老主顾,闻府曾重金向李唐皇亲李升荣求购过一批茶叶,也就是从这一次开始,茶价便开始大幅上扬。

不过这之后,倒是再也没有收购过........”
“哼,他撇的倒是干净。”赵老二哼声道。
“........”
其实王仁赡也认为闻这是故意的,不然好端端的非要提高三倍价钱收购做什么。
在他看来,闻这纯粹就是为了恶心对手才这么做的。
“赵卿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压制一下茶叶的价格?”赵老二沉吟一下向一旁的新任宰相赵普问道。
赵普叹气道:“........这个恐怕很难,茶叶的主要产地都在李唐与孟蜀,而且现在茶叶在民间的用量也要比原先大很多,可是这产量短时间内又无法提高,所以这价格怕是不太容易回落。”
“一群损人不利己的囊虫。”赵老二阴沉道。
“........”
见皇帝怒气横生,赵普不由的吞咽了一口口水。虽然这种事情他不好插言,不过他也认为皇帝说的不错,此次参与炒茶的人员,当真是损人不利己。
本来同样的价钱可以从回鹘换回三匹马,但现在茶价涨了三倍,也就意味着只能换回一匹马了。
若是钱还继续留在国内也好,不过大宋基本不产茶叶,也就是说这些钱最终都让李唐与孟蜀赚去了。
“难道闻这次不打算效仿一下炒牛的旧事了?”赵老二疑惑道。
虽然现在茶价已经高达二贯,不过与回鹘换购牛马利润依然丰厚,赵老二倒是并不着急,他只是奇怪,闻这次居然偃旗息鼓,不打算再大赚一笔了。
按说闻现在借债三十万贯,应该很缺钱才是。
“微臣也很是奇怪。”
赵普与王仁赡也是同样疑惑。
“这样很没意思呀!”赵老二不无遗憾道。
俗话说看热闹不嫌事大,而且臣子相争,得利的自然是皇帝。赵老二都能想象得出,那些收购茶叶的人,肯定都在严阵以待,静等闻入瓮,上次炒牛败给了闻,让他们亏得是一塌糊涂,这次做局,除了一雪前耻外,也是为了能让闻大出血。
谁知闻只是将茶价抬高了三倍后,就偃旗息鼓了。
这着实是让人憋了一大口气,气量差的,估计早已经憋出内伤了。
“王相与魏相上书想要开办一所书院,不知赵卿家有何看法?”虽然这些都是小事,但却都是令人头疼的小事,赵老二先撇过这个问题,开始询问两位前相国开办书院的事情。
“既然两位相国有此想法........也算是一件好事。”赵普咂咂嘴道。
“是嘛?”赵老二神色不愉道。他当然不高兴,两位被罢免的前宰相现在要开始培植党羽了,无论如何这都不是一个好消息。
“两位相国博览群书,学问深厚,现在打算开办书院,乃是学子们的福分,也是朝廷的福分。”赵普无奈道。他实在无法反对此事,作为新上任的宰相,若是出言反对,太容易招来诟病了。若是对国朝有害,反对一下也就罢了,可开办书院,明显不在此列。
毕竟向国朝输送人才总归是没错的。
“难道赵卿家没有注意书院的名号吗?”赵老二面无表情道。
“名号?”赵普一愣道。
“闻华书院。”赵老二淡淡的说道。
“闻华书院?嗯,是有些熟悉。”赵普一怔道。
见新任宰相发傻,赵老二不满道:“国子监何时开课?”
“已准备妥善,等金秋科考之后,便开始招收学子。”赵普回道。
“赵卿家是打算与闻华书院一起招收学子吗?”赵老二冷声道。
“........”明显听出赵老二的不耐烦,赵普心中叹气道:“请陛下定夺。”
“下月初就开始吧。”
赵老二也很是无奈,朝中一下子就罢免了三位相国以及一大批位高权重的官员,弄得现在是人人自危,连一个敢大声说话的官员都没有了。
虽然这很有利于皇权的统治,可弊端却也同样明显。
“微臣遵旨。”赵普急忙拱手施礼道。
虽然臣子们听话是好事,可是太听话了,就很无趣了。现在满朝文武,大概就只有闻那个家伙敢说几句真话了吧,不过依闻现在的官职,还不足以进宫参政。
赵老二不耐烦的挥手示意道:“就这样,散了吧。”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