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布局永宁(4)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书书网 更新最快
近江市.
近江市市委书记的办公台上工整摆放着两份文件.一份是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关于接待考察团工作的通知.而另一份则是永宁县提交的旅游文化遗产申报的提案.
此时.刘玉成正背靠这大班椅上.双眼半闭.似乎是在养神.但是倘若现在有人在旁边仔细观察.定然会发现刘书记的额角中露出一丝不安的神色.
当然像他这样级别的领导.到了隐退的过度阶段.接待区区一个非正式的政协考察团不至于让他纠结不安.他担忧的是是永宁的褐马鸡的问題上.
倘若褐马鸡在永宁的踪影得以证实.以这褐马鸡为出发点.可以发展特色的旅游景观.大搞噱头.引來社会各界的重视.那永宁可就真正拥有了一章王牌.而这张王牌那不仅对永宁发展旅游文化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近江市的优化经济布局也是意义非凡的.
刘玉成细细琢磨.永宁县环山饶水.风景迤逦.而且深山老林里.少不了许多珍禽野兽这倒不假.不过要说在永宁发现褐马鸡的踪影.他是有所保留.
当然刘玉成的质疑也也有所理据.其原因有二.其一褐马鸡主要栖息在以华北落叶松、云杉次生林为主的林区和华北落叶松、云杉、杨树、桦树次生针阔混交森林中.而永宁明显不在此类的生态林之列;其二.褐马鸡的习性.按照以往发现褐马鸡踪迹來看.他们具有集群性.除繁殖期外.常成群活动.这和材料上目击者的描绘多少明显的出入……
这时候.刘玉成书记眉头上“川”字更加明显.脑子中突然想起高哲堂早前就永宁定位问題上和自己的通气场景.不得不说.这位市长可谓大魄力.他规划把永宁打造成全国著名的风景产业大县.
话又说回來.眼下永宁农业不农业.工业不工业的强县方针实在有点让人头疼.的确.这样的强县方针.无论是从哪方面偏斜.短期内也不可能有所作为不说.还会影响其他地方的发展.比如.此前的液晶项目的争端就是一个例子.所以.政府方面提出在永宁上用“振兴农业.大力发展旅游产业”.他的态度也很明确.表示支持.
突然.刘玉成似乎一下想起了什么.他立马端坐起來.心里暗暗吐了一口冷气:市政府方面对这褐马鸡似乎并沒有作多大的文章.
想到这里.刘玉成心里不由得苦笑起來.下一刻.他拿起了台上的电话.熟练地拨了一个段号.号拨一半.他突然停下.想了那么一会儿.就朝楼下走.往市政府方向走去.
刘玉成书记原本就并不官僚.到任近江市任职市委书记后更是随和.对近江市的领导干部.无论职位高低.总能放下身段.沒有半点的官腔官架.
这种情况在对待自己的搭档近江市市长高哲堂尤为明显.特别是当高哲堂从进京跑部回來后.取得了为近江市经济发展的大筹码.并让省委省政府默许了近江市市政府在经济建设问題上"法无禁止.即自由"的态度后.刘玉成的心态更加平和.一副与世无争的态度.该放权的放权.该回避的回避.绝不含糊.可以说是对市政府工作都保持高度的支持.绝对的放权.无论在是在省委常委会上还是还是在公开讲话中也多次表示该种态度.从不拖政府口子的后腿.
不过话又说回來.对政府的支持是出于市经济大布局的考虑.但是支持不等于盲从.放权不等于甩手掌柜.非常时候还是要有必要的态度.毕竟组织纪律摆在哪里.
比如说组织原则这样的上纲上线的大问題上.他这个大班长就要负起必要的义务.就得必把一把脉.该给意见的给意见.该提点的还是有必要提点.该敲警钟的就该敲警钟.决不忍成绩还沒有见成效.就让班子的上干部闯红灯、踩高压线倒下來.如果真的出现这样的事.对上对下也不好交代.
眼前永宁的"褐马鸡"虽不说是上纲上线的大问題.但是省委李书记前后两日.三番五次问起.这让刘玉成也不敢不重视起來.如果是因为这一件小事而影响李书记对近江市的印象.又或者是对某些干部留下不好的印象.这可是不利于近江市今后的工作开展.所以到市政府去还是很有必要的.

就这样刘玉成也就直径下楼.走向市政府大楼.來到行政大楼的时候.时间已经是七点过一刻.整座政府行政大楼灯火通明.不过人气似乎就稍微冷清.
不过.这也很好理解.毕竟现在早已经过了政府部门的办公时间.再者.新春佳节刚过.各市直属部门的"生物钟"还沒有完全调整过來.各科干部的各种夜宴生活也人之常情之中.
刘玉成碎步走出电梯.來到市长办公室门前.可他并不径直來到进入高哲堂的办公室.而是矗立在办公室外.暗暗打量其四周.
高哲堂的内间办公室门半掩.只见高哲堂办公桌上隐约摆放着几分文件.案台边上的烟灰缸已经错漏满了满满的烟蒂.可是市长、秘书全不见踪影.
刘玉成见此情景.眉头上不经意地一皱而下.可就在这个时候.在市长办公室不远处传來了一把熟悉的洪亮的声音:
"汉伟啊.把去年把省政府第六十二号文件找找.给我送进來."
刘玉成闻声.先是一怔.但是很快就恢复过來.但是此时刘玉成心中多了半分疑惑.不过也并沒有多作思考.便迈着碎步随着声音的方向走去.在距离市长市长办公室不远处.与市政府秘书长办公室相邻的一个不起眼的办公室方缓下了脚步.
这个办公室原本就是近江市城中村改造小组办公室.所有人都清楚.一直以來.改造小组虽然有政府一把手挂名为组长.两位副市长为副组长.
改造小组原本就是跟着珠三角一下国际大都市而成立的.成立以來实质上只建立了一个部门.那就是这个改造小组办公室.而且这些年來.市里对这个改造小组也沒有给过任何说法.更不要说定什么调子.更甚连究竟隶属那个部门.是什么行政级别也沒有规定.
换一句话來说.改造小组听起來名头很响.其实也就是一个办事机构.既沒有正式级别.也沒有相关文件规定改造小组的构成和职责.只能算是一个半官方半团体的机构.
较真说起來.这样的工作小组办公室更像市政府市属部门一把手的机构.最适合市直属领导干部安置情妇家眷的乐土.
当然.这并不是说市政府有意冷落这样的一个机构.试想一下.市里成立这样的工作小组沒有一百个也有数十之多.哪里顾得上非要给每个工作小组定一个调子.
基本上这个小组那个办公室的.都属于临时机构.一般应付各项的活动.时间都不会太久.盛行之风一过.就会很快撤销.
当初.近江市市政府成立这个城中村改革小组的时候.班子里的成员无一不是抱着这样的心思.认为也只不过是走走过场.所以当时的近江市市长万小兵也就临时安排了两个副市长主抓.
按理说城中村改造本來是好事.省委省政府又有文件政策的大力支持.本应这方面的工作会顺风顺水.不出一个五年计划.近江市的20多个城中村也将全部改造完毕.
可谁曾料想到.城中村改造在近江市竟如筚路蓝缕.成立之初算起.也有三个年头了.可是该办的工作一件也沒有落实.后來省里面对这方面的态度也又大力的支持徒然转变成有限的支持.并且还有有意无意的做出适当的回避.这样一來.近江市城中村改造小组.早已经名存实亡.失去了存在的实际意义.
不过.说起这个改造小组办公室并非是一无是处.它成立之初.各方面收集起來的数据、全国各地城市改造议案的内参……俨然就是一个专业的阅览馆.
这个城中村改造小组办公室和其他政府干部的办公室的结构并无二样.皆为又内里两个办公室组合而成.当然.这个办公室也是稍作改动.外间有七八个大木柜子.方便存放一些资料档案.而里间.与其说是个办公室还不如说是一个小型的会议室.极其简陋.与外间只有一块厚厚的玻璃隔着.里面也只放着一张八人的会议台.
透过间隔的玻璃门往里面望一眼.刘玉成能看到高哲堂正在正独自坐在会议台上的一叠文件前沉思.神情严肃.样子疲惫极了……
...
书书网手机版 m.1pwx.com